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肚臍眼的泥、鼻子上擠出的」白點」 原來是這東西

人啊,真是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

比如,小時候總愛摳肚臍眼裡的泥,儘管被長輩教訓會爛腸子;

長大後總會手欠擠掉鼻子上的白點點,有種莫名的快感;

還有洗澡時總喜歡從身上搓下灰泥,越搓越多……

這些讓人慾除之而後快的東西,到底是個啥?真的可以隨便摳摳擠擠嗎?

鼻子上擠出的白色長條

原來是這東西

閒來無事,就愛照照鏡子欣賞下自己的「盛世美顏」,偏偏吶,注意力總會被鼻子上那白色的小點點給奪去~

越看越不順眼,隨手一擠,一整條白色管狀物冒了出來!(這種快感,不亞於擠痘痘時小白點飛濺出來的那種愉悅!)

如果你更手欠地揉一揉,會發現它油乎乎的。原來,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細胞屑、細菌及其代謝產物所組成的一種混合物。

通俗點說,就是「白頭粉刺」。接觸空氣的一頭在氧化作用下逐漸變黑,就變成了所謂的黑頭。

這黑點點白點點看著真糟心,一擠了之吧。

不是有鼻頭貼嗎?貼上一撕就沒啦。

親們,這可不是在玩消消樂~

硬擠白頭或黑頭,可能把手上的細菌帶進毛孔內,引起細菌感染。鼻頭貼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還可能使鼻子毛孔更加粗大,變成草莓鼻。

想改善粉刺,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洗臉,清潔到位,選擇控油產品。用指腹取洗面乳輕柔按摩黑頭區域,以溶解並洗去黑頭區的污垢和角質

當然,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看皮膚科醫生,不管是刷果酸還是用機器美容,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肚臍眼裡的泥,洗不洗啊?

關於這個神秘小眼的傳說,有很多。小時候媽媽就常講:肚臍眼連著腸子,摳壞了會肚子痛、爛腸子的!

年少時的我們被唬得一愣一愣的,長大了才發現——

其實肚臍眼不通向腸子,也不與體內其他器官相連,它只是一個死胡同……

你說你的看起來很「深邃」?

很可能是你肚子肉厚而已。

在胎兒時期,臍帶連接著胎兒和胎盤,起到運送營養物質和排泄廢物的作用。而出生之後,臍帶就失去作用了,被醫生結紮、剪斷,光榮退休。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肚臍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所留下的疤痕。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肚臍眼除了偶爾摳一下,似乎真沒啥用啊。

事實卻是,如果你愛摳摳亂摳摳而摳破了皮,可能會發生皮膚感染而導致臍炎……發紅腫脹流膿,光想想就嚇人。

既然摳不得,那也洗不得了吧?當然不是。

因為肚臍眼是個細菌窩,裡面聚集著皮脂、灰塵、汗水等等,簡直就是各種細菌的天堂!

如果臍泥過多或者肚臍眼有異味,則需要清洗。可以在洗澡時用溫水沖洗一會兒,用棉簽蘸點沐浴乳(或肥皂),輕輕擦拭肚臍眼,再用溫水沖洗。

而如果肚臍有特殊分泌物或異物進入,就得找專科醫生了。

洗澡時搓出的泥,究竟是啥?

第一次去北方澡堂子的南方人,可能會被驚到:只見澡堂里一溜兒的按摩床,上面躺著「奄奄一息」光著身子的人,被人戴著手套拍打!

別怕,這不是什麼大型「施虐」現場,而是大家在「搓澡」……

伴隨著每次搓澡動作的,是從身上搓出的「泥」,也就是我們皮膚表面的髒東西。

這一長條一長條的「泥」,成分遠比我們想像的豐富。有皮膚脫落的細胞、油脂、灰塵、細菌,還有少量的水分、無機鹽和沾上的一些外來物質。

而人體每時每刻都在代謝,所以每次搓澡,都會搓下或多或少的「泥」。

有些人可能會問了:本南方人從來不搓澡啊,用沐浴露洗,不也洗得挺乾淨麼?

天天洗澡的南方人,就別抬槓了。不信你隔幾天再洗試試,保證也能搓出「泥」。

還有一些人問:每天搓泥,皮膚會更乾淨嗎?

錯錯錯!過度搓泥,皮膚很傷。

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能起到屏障作用,保護皮膚組織免於遭受感染、脫水和侵蝕的危險。

如果頻繁搓泥,會破壞角質層,導致皮膚乾燥、發紅,甚至皮膚過敏。

為了保護弱小可憐又薄弱的角質層,你在搓澡的時候請注意:

1.最好一周或兩周搓一次澡;

2.輕點,再輕點。皮膚不是你的敵人,別死命搓,假如已經發紅、刺痛了,就要趕緊住手;

3.搓澡後,往身上擦點潤膚乳。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中國家庭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15/136959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