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祛濕 先健脾 教你三招 健脾排毒 濕氣重的人不妨試一試

濕邪,是六邪之一,萬病之源!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並且,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尤其是秋冬,一定要注意祛濕。

一旦入冬前,沒有將體內的濕氣排出,濕氣和寒氣勾在一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嚴重危害健康。

中醫上,也有「濕氣,是萬病之源」之說。

三件事是濕氣「加速器」,最好一個也別做

1、嗜酒如命

中醫認為,「酒助濕邪」,酒精,是加重人體「濕毒」的關鍵因素,酒精很容易引起濕氣。

2、重口味飲食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的重口味飲食,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不利於脾胃健康,進而導致內濕重。

3、缺乏運動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會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所以,運動少,也是導致濕氣堆積的原因之一。

祛濕,先健脾

為啥,這樣說?

因為,濕氣,分為二種,外濕和內濕。

外濕,很好理解,就是外部環境,所導致的濕氣,如雨天淋雨、濕發入睡等等,這一點,注意改變習慣,可以很好的避免濕邪入體。

內濕,則是由於人體脾胃虛弱,對食物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導致堆積在體內生成濕氣。

中醫說,脾虛生濕氣,而濕氣重又會加重脾虛,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想要祛濕,一定要先健脾。

教你三招,健脾排毒,濕氣重的人不妨試一試!

第一招:茶療,健脾又祛濕

調脾是個慢功夫,而調脾又祛濕,可以選擇喝點茶飲,簡單方便,一舉兩得

木丹陳皮茶,健脾利濕,排毒素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木丹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荷葉0.1g、陳皮0.1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桔梗0.1g、人參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淨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味食材,基本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其藥理作用分為兩種:

一種是利水祛濕的、一種是健脾養脾的。

綜合起來,既能快速祛濕,又能調養脾臟,雖然複雜些,但作用強勁。

其中,木丹,俗稱梔子,可清利下焦,也祛濕排毒,平時經常用它泡水喝能預防濕熱黃疸發生,另外,還能有效祛除人體內的濕毒,能預防濕疹和腳氣。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陳皮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促進胃液分泌,助於消化。

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砂仁,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第二招:食療,健脾胃

健脾,有利於脾運化濕,幫助排除體內濕氣。

食療,是健脾不錯的選擇。

糯米

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泄。」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

糯米,性溫,味甘,補脾益氣,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紅薯

俗稱甘薯,性平,味甘,補脾和血、益氣通便。

《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

《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

《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

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

《唐本草》早有「鯽魚合蓴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記載。

第三招:按摩,健脾

1、雙手疊加,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2、雙手疊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臍,微微顫動腹部1~3分鐘,頻率為每分鐘120~180次。

3、雙手叩打帶脈,3~5分鐘,即雙手握拳,叩打腰部兩側,以自身耐受為度。

敲帶脈,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4、點揉足三里穴,生發胃氣、燥化脾濕,有助延年益壽。

最後,快速祛濕,常按揉「三窩」

1、膕窩,有助於疏通膀胱經,有助於祛濕排毒。

2、腳窩,強健腎臟,生發陽氣,促進排濕氣,效果顯著。

3、腋窩,能夠祛除火郁毒素,有利於排除體內濕毒。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27/138839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