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美大國對抗 小夥伴不知咋辦了

即便美中12月中旬宣布部分達成協議,懸而未決的問題依然數不勝數。一場貿易糾紛逐漸演變成兩個大國之間的全面較量。

美國原定12月15日對中國商品加征新關稅。離這一天到來僅剩兩天時,雙方才宣布部分達成協議。華盛頓對業已執行的關稅減半,北京將購買更多美國產品,首先是農產品。此外,協議將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進行規範,同時涉及金融領域及貨幣問題。

在近兩年的貿易衝突之後,一切都會變好,兩個大國之間的糾紛將在新的一年裡從頭條新聞里消失?有理由對此表示懷疑。僅從華盛頓中國政策的強硬態度上就可見一斑。12月初,美國國會通過一項加強中國少數民族人權的法律。

科隆大學政治學者耶格(Thomas Jäg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根本衝突是,美國希望中國能夠改變經濟政策,讓美國企業更容易地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有更大的空間,並且保證其高科技不被竊取。"

這位外交安全政策專家指出,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碰到了一個早就在執行類似政策的夥伴。"觀察一下中共領導人的國際經濟政策就會發現,那是中國優先政策。現在雙方碰到一起,這一根本衝突將表現為各種小衝突。"他說,兩個競爭對手現在都在評估,哪些方面不需要,哪些方面需要依賴對方。

衝突焦點:高科技

衝突之一是5G通訊網絡建設中的安全問題。美國指責中國企業華為和中共領導層關係太近,並將華為驅逐出美國市場。但美國的盟友仍在就是否繼續與華為合作展開激辯。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費爾伯邁爾(Gabriel Felbermayr)最近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表示,"最終的問題是,可不可以和不信任的國家繼續維持分工合作。"他說,這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美國不再向中國供應晶片,中國的手機生產就會停工停產。如果中國不再供應稀土,德國默克集團就無法生產iPhone顯示屏所需要的原件。如此類推。"

全球化的新階段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美中貿易戰將全球化推向一個新階段,導致全球供應鏈一分為二。瑞士銀行Reyl在新加坡的投資經理劉易(Daryl Liew)表示,"長期來看將出現兩個供應鏈,一個由美國主導,另一個由中國主導。"他在接受入口網站Watson採訪時表示,"因為中國科技產品便宜,大多數新興國家和非洲國家都將跟著中國。"

靜觀事態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創始人和執行董事埃爾姆斯(Deborah Elms)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中國在亞洲的夥伴都在觀望事態的發展。她說,"企業先會保留自己的供應鏈,因為中國提供廣泛的商品和服務,而且比其它任何地方都更迅速、更便宜。即便可以在南亞某地建新廠,並且獲得許可和執照,要找到合適的工人和技術設備也非常困難,更不要說為生產出的產品提供運輸所需的卡車、箱子等等。"

埃爾姆斯指出,該地區現在就已經感受到美國對抗性貿易政策的後果:"貿易糾紛讓許多企業重新思考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性,對美國的信任度在降低。"

衝突何時結束尚不可知

兩國大國儘管達成部分協議,但沒有人知道,今後的路還將怎麼走。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將出現一個持續的"小步走政策",會有令人驚訝的緩和跡象,但也不排除使用新的威脅手段。鑑於美國將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舉行總統大選,許多觀察家認為,川普不會繼續讓衝突升級,以免承擔激怒美國消費者、影響選舉的風險。由於加征關稅,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產品要花更多錢。

缺少施壓手段

科隆大學政治學者耶格認為,這場衝突將長期持續,而世界其它國家多少只能坐視成敗,因為美中的貿易夥伴缺少施壓的手段。他說,"可以不向中國出口德國葡萄酒或者不向美國出口義大利奶酪,這對產地的人們當然是個很大的損失,但並不會讓他們有切膚之痛。"耶格總結道,即便德國人不繼續在中國生產寶馬,世界也不會崩潰,只有寶馬公司自己的員工才會體會到這是什麼滋味。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28/138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