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劉志聰:亡國感發酵 民進黨狂勝

作者:

投票前頗長一段時間,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蔡英文領先韓國瑜兩成,甚至達三之多。政治觀察家及傳媒工作者根據這些民調數字,做了許多蔡為何會贏、韓為何會輸的探討和分析,內容深入周詳,也都言之成理。蔡英文總統連任之路,似無懸念。

比較特別的是,立委選戰民進黨也打得相當漂亮。綠營國會席次實質過半,就權力層面而言,民進黨政府在蔡總統下個任期內,仍將享有完全執政的優勢。如何回應最新民意授權,兌現選前承諾,完成未竟的改革工程,是蔡總統面對的挑戰。

三「國」因素影響選局

民進黨利用執政優勢,選前大撒幣,利多大放送,有效收攏人心。港府血腥鎮壓反送中運動,使習近平推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顯得荒謬不合時宜,更激起台灣人民強烈反感與不安。韓國瑜進中聯辦徒惹爭議,社會對國民黨兩岸政策也有疑慮。韓甫任市長位子沒坐熱,就急著轉換舞台角逐大位,底氣、政績都不足,初選裂痕又重挫士氣,影響支持者歸隊意願。蔡英文藉機大賣芒果乾,選民也甘願埋單。2020可望出現的骨牌效應,遂往鐘擺效應傾斜。

去年元月,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年」談話中指明,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習近平還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做了連結,引爆台灣藍綠亂鬥。蔡總統與外國媒體茶敘時指出,北京當局把「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個中國、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已不再有模糊空間,她呼籲全國各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這個名詞。

蔡總統打蛇隨棍上,既駁斥習近平對台喊話,又同步拆掉國民黨兩岸政策神主牌。反送中風起雲湧,港警將槍口對準平民百姓的畫面傳遍全球,鄧小平妄圖以香港「一國兩制」「垂範」台灣的夢想,徹底破功。韓國瑜選上市長不久,即大剌剌造訪香港中聯辦;國民黨最早提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赫然包括親中的邱毅、吳斯懷,為蔡政府刻意營造的亡國感,加油添薪。直到選前之夜,蔡總統還在凱道大打「香港牌」。表示「香港的年輕人用他們的生命跟血淚為我們示範一國兩制不可行,今天我們為香港青年示範民主自由的價值會克服一切困難」。蘇貞昌也上台疾呼表示,「可以出來投票,是台灣人用血淚、青春、自由換來的。」一席話,讓來台觀選的香港人哭成一團,催票效果無庸置疑。

美台升溫幫執政者加分

中國因素、國民黨因素,是民進黨選情逆轉的關鍵。美國因素,無疑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簽署的新年度聯邦預算法案當中,有關「國防授權法」部分,就包含多項「友台抗中」條文,例如:要求國家情報首長,在2020年1月11日台灣總統暨國會大選後45天,向國會相關委員會提交報告,說明中國如何干預或破壞選舉,以及美國如何阻止這類行動,包括列出受到中國支持的單位、對象及其所發揮的作用,藉此了解中方的策略、技術和程序。充分展露美國支持台灣民主選舉,反制中國干預台灣總統大選的決心。這項法案適時通過,對中國惡意介入台灣大選,發揮一定的嚇阻作用。

儘管美國再三強調不介入他國內政,但因為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美國情結」,即使間接表態,對民眾投票意向仍有影響。歷次台灣大選,美國也讓巧妙地發揮這個功能。

總統川普上台之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明白指出中共政權是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和敵人。對中國發動全面性貿易戰爭。另一方面,美台關係快速升溫。川普當選不久,打破美國長年禁忌,親自接聽台灣總統蔡英文打來的恭賀電話,並在Twitter以「台灣總統」稱呼蔡英文。《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等重要法案,陸續通過。川普把台灣當做戰略資產,是美國對中國談判最有力的籌碼。為了抗中,必須保台。確保台灣民主發展,是對抗中國霸權擴張的最佳利器。美國當然期待台灣選出一位親美而非親中的總統。

藍綠激盪沖高投票率

2016年大選,藍軍支持者因為換柱風波,及對馬英九砍軍公教年終慰問金不滿,拒絕投票或改投宋楚瑜,創下投票率66%的新低。今年,為了下架蔡英文,韓粉傾巢而出,仇恨式動員沖高投票率。支持者無畏寒風烈日、冷雨泥濘,打死不退,熱情爆表。不少海外僑民、中國台胞,排除萬難,返國投票。投票意願高、支持強度夠、不顧舟車勞頓,在在展現藍軍必贏的決心。但韓粉內聚力強,排他性也強,對外擴張性不足,票源開拓受限。另一方面,部分綠營人士對蔡英文國家定位、施政方向、領導模式,多所疑慮;黨內初選違背民主原則,及論文引發誠信問題,造成支持者分裂,影響投票熱度。唯因韓粉戰志激昂,氣焰高張,激發綠營危機意識;加上首投族及年輕世代認同綠營訴求,熱情投入,讓蔡英文得以保持相當領先。

骨牌效應vs鐘擺效應

游盈隆教授分析台灣二十幾年來的選舉發現,總統大選結果和其之前的縣市長選舉、直轄市長選舉及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有直接的關連性;縣市長席次的多寡成為後續選戰,尤其是總統選戰的重要驅動力。縣市長席次愈多,立委席次就愈多,總統勝選的機率就愈大。

2018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在直轄市與縣市長部分取得15席,包括新北、台中、高雄三都,民進黨則銳減到6席。按照游盈隆的研究,2020大選應該發生骨牌效應,而非鐘擺效應。但選前民調卻顯示,這個長期形成的投票規律已被打破。何以如此?習近平在藍營九合一大勝之後,乘勝追擊,推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吃緊弄破碗;香港人民抗爭,意外摧毀「一國兩制」招牌。加上國國民黨初選裂痕始終未能修補。民進黨操作芒果乾策略,勢如破竹,打破台灣長期形成的選戰規律。

歷經初選紛爭、論文風波,蔡英文總統驚險連任,未來也不必再面對選舉壓力。正面來看,可以大刀闊斧,放手改革,實踐施政理想,不必受到派系牽制捆綁。但也可能步上民主國家連任總統常見通病,即決策趨向專斷,更加權力傲慢,為所欲為,無人能夠制衡。蔡總統將選擇哪一條路,全在一念之間。社會監督力量,自應扮演一定角色。

1月9日韓陣營在凱道號召百萬人集會,當時在基隆造勢的蔡總統說了這樣的一段話:「幾十公里之外,有一群人對國家的想法和我們不同,不過,不管他們是誰,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我們都是台灣人。分裂的國家沒有重量,選舉結果不論如何,他們依然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我們一樣要張開雙手擁抱他們。」蔡英文過去也曾說,「沒有人必須為他的認同道歉」,盼望她能信守承諾,將台灣打造成充滿希望、願景的和平之島。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12/139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