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紅樓夢》中這漫長的「過年」 真叫一個會過年!

作者:

古人過年,從臘月過到正月。期間,有「大如年」的冬至,有「臘者獵也」的臘八節,有「五祀之一」的祀灶日,始「過小年」,這上下興興頭頭地要到正月十五鬧完元宵才算差不多。

而《紅樓夢》裡的榮寧二府,元宵前自己府內熱鬧夠了,元宵後還有親戚和有頭有面的大管家們再遞上日期單子請吃年酒,「十七日一早,又過寧府行禮,伺候掩了宗祠,收過影像,方回來。此日便是薛姨媽家請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賴大家,十九日便是寧府賴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單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吳新登家。」

富貴人家呀過一趟年,直過到了次年「龍抬頭」。

◆冬至一至年味始

除夕前,一切東西都得先預備下了。

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講,「冬至……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這不古今同理,若早早不備下一兩個月的食物,年就不好過了,因外頭店家也過年,無人營業。

「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王夫人與鳳姐治辦年事」。《清嘉錄》記錄,人重冬至,「間有懸掛祖先遺容者」。「真」即畫像,人生前謂「喜容」,人去世便稱「遺真」。故寧府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與正月十七日,「掩了宗祠,收過影像」互為映照,有始有終,曹公一筆不亂。

▲孫溫繪《紅樓夢》中除夕祭宗祠的場景

冬至吃水餃還是餛飩,成為時下南北「吃貨」的分歧。其實,「餅謂之飩」,宋時流行給祖先供奉餛飩,清朝用冬至團敬上。雖說「冬至餛飩夏至面」,但各時各地風俗不同,如浙江杭州人家在冬至前一日買魚,「惟魚之頭尾,必留下勿食」,謂「吃剩有餘」,同我們現在常用的祝福語——「年年有魚(余)」很近似了。

這一歲之終的「臘月」,原指「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初初日期無定,後來在初八日,又名臘八,是與佛教文化漸相融合的產物。

看那黑山村莊家人烏進孝,孝敬來大鹿、獐子、狍子、暹豬、湯豬、龍豬、野豬、青羊、家湯羊等等,色色俱全,野味十足。尤其錦心繡口的史湘雲小姐愛吃鹿肉,「鹿」通「祿」,「加官進祿」「福祿壽」,討一把好口彩。

披著猞猁猻大裘,坐在大狼皮褥子上的賈珍吩咐各物中留出供祖的來,可見臘月「取獸祭祖」的風俗不改當年,榮府自也回送了許多。

《清嘉錄》記,歲終有送年或謝年之舉,用食物祭祖,用鞭炮祭神,「送神之時,多放爆竹,有單響、雙響、一本萬利等名。或有買編成百千小爆,連聲不絕,名『報旺鞭』。」

皇妃元春的燈謎「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謎底就是爆竹,格外應景;王熙鳳斑衣戲彩外,講個「聾子放炮」的笑話,屬她情商高。新年裡,「安下屏架,將煙火設吊齊備。這煙火皆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巧,各色故事俱全,夾著各色花炮。」

賈母摟著黛玉,薛姨媽抱著湘雲,「又有許多的滿天星、九龍入雲、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碎小爆竹」,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象徵聲聲喜,節節高,朝朝旺。

依舊曆習俗,臘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掃房,紅樓家下人們「抬圍屏,擦抹几案金銀供器」。《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一般而言,「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傳至近日,祭法更多。

傳說為了來年灶吉,不准灶神去向天帝胡說八道,於是以膠牙餳祀之,就是想把他的嘴堵上,俗稱糖元寶;還有豆沙填餡的謝灶團,用馬料豆撒在屋頂上,甚至有喝豆腐湯的。《南京風采記》雲,諸神見是家惟有豆腐在釜,家必貧,冀神憐憫,次年佑之使富。

想諸神要管人間這多事,倒也怪忙的。總之此日後,預備過年了。

◆紅樓迎春也上新

臘月二十九日,賈家各色齊備,「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

門神、聯對、掛牌、桃符,模樣不一,皆屬春聯一種。討吉的寫一財二喜,信教的貼阿彌陀佛。春聯即桃符,始於五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

為什麼是「桃」呢?《山海經》上說,東海中有度朔山,有棵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門曰東北鬼門,萬鬼出入。皇帝法而象之,畫虎於門食鬼。桃梗,梗者更也,歲終更始。《荊楚歲時記》也說,懸葦索於戶上,插桃符其旁。

桃梗葦索,使百鬼畏桃(逃),鎮惡驅邪。至於老虎怎麼就能吃鬼,權當一樂吧。

除了這些,府內的美味食材也十足更新了一波。

「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鱘鰉魚二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隻,風雞、鴨、鵝二百隻,野雞、兔子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乾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對蝦五十對,干蝦二百斤,銀霜炭上等選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萬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乾菜一車……」

鱘鰉魚大,故只兩條;豬分好幾種,暹豬相傳出自泰國,龍豬有長毛,湯豬不剝皮;銀霜炭又叫銀骨碳,一種無煙耐燒的優質炭,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裡有細細拍過丫鬟給小姐夫人們提腳爐並放置,爐內燒的不知是否這高級貨。

◆歡騰喜悅守歲夜

臘月二十九為小除,大年三十為大除,唐代《歲華紀麗》亦稱「大盡小盡」。

這一日,賈府全員先國後家。「賈母等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坐八人大轎,帶領著眾人進宮朝賀」。宮裡行禮領宴回來,於寧國府暖閣下轎,因賈氏宗祠設在寧府。

「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先行禮,後傳菜,每一道菜傳至儀門,由賈家子弟接了,一層層遞給長房長孫賈蓉……再由他傳至其妻,再一層層直傳至供桌前,方傳於王夫人。王夫人傳於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是賈府大太太,同賈母一起供放。供品上齊後,「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禮儀規矩,分文不亂。

祭祖儀式完畢後,「眾人圍隨同至賈母正室之中,亦是錦裀繡屏,煥然一新。當地火盆內焚著松柏香、百合草。」焚香,大概是由「守歲燭」演變而來。唐時亦有此風,隋朝焚沉香,焰起數丈,香聞十里,更見奢靡。《帝京景物略》說「夜以松柏枝雜柴燎院中,日燒松盆,嫗歲也」。他們相信火暖熱長為吉祥之兆。可見賈府亦有此俗。

後「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如今的壓/押歲錢,廣東那邊也叫「派利是」,不獨長輩給小輩,平輩、同事之間亦不拘。壓歲又叫「壓祟」,去殃除凶,古時並不作貨幣流通,鑄成錢幣狀以辟邪。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燕京歲時記》的記載同《紅樓夢》裡的描述相似。元春省親,曾賜紫金「筆錠如意」錁十錠,「吉慶有魚」銀錁十錠。這裡「丫頭捧了一茶盤押歲錁子,有梅花式的、海棠式的、筆錠如意的、八寶聯春的……」光聽名字,已覺富貴風流已極。

▲戴敦邦繪《紅樓夢》中過年的場景

合家歡聚的合歡宴便是榮府的年夜飯了,男東女西歸坐後,「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

屠蘇是一種「房屋」,顧名思義,在這種房子裡釀的酒,就叫「屠蘇酒」,因在春節時飲用,又名「歲酒」。除夕飲此酒,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疫除癧之效。與別的喝酒習俗不同的是,屠蘇酒是年長者最後才飲,蘇軾的「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轍的「年年最後飲屠蘇」,說的便是這。

合歡湯必用合歡花所制,合歡捐愁;前詩社時,寶玉就曾為黛玉燙上一壺熱熱的合歡花浸的酒。吉祥果以水果、蜜餞為主,麵食為副,雕刻吉利花紋等製成;如意糕,形似如意,色澤潔白光亮,以糯米粉,加芝麻製成的北方糕點。

大年初一又是元春生日,「賈母等又按品大妝,擺全副執事進宮朝賀,兼祝元春千秋」,領宴回來,「又至寧府祭過列祖,方回來受禮畢」。

賈府的王夫人與鳳姐則天天忙著請人吃年酒,廳上院內皆是戲酒,親友絡繹不絕,書里說他們一連忙了七八日才完。

「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團錦簇,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闐。」這年,賈府過得一個好年。

◆富貴風流鬧元宵

元宵又是個「年事」中的大日子。

《紅樓夢》裡人諸如「寶玉、寶琴、釵、玉等姊妹趕圍棋抹牌作戲」;「春喜上眉梢」,以梅通眉,來一段應時應景的擊鼓傳梅;賈母、鳳姐說了回應景的笑話兒,大夥諧謔取樂;說書、聽曲、看戲更不可少,戲至高潮處,賞錢散銀,「氈上放著選淨一般大新出局的銅錢,用大紅彩繩串著,每二人搭一張,共三張……一併將錢都打開,將彩繩抽去,散堆在桌上」,賈母一聲「賞」,只聽豁啷啷滿台的錢響,熱鬧不盡。

外班戲聽膩了,內班上,命小戲子打一回「蓮花落」,用竹板打節拍,落蓮花一類句子做襯腔或尾聲的曲藝,「撒了滿台錢,命那孩子們滿台搶錢取樂」;演文豹的戲子唱《西樓·樓會》,特別會做人:「你賭氣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榮國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騎了這馬,趕進去討些果子吃是要緊的。」

說得賈母很是高興,命三個媳婦下去撒錢,高聲的喊,「老祖宗、姨太太、親家太太賞文豹買果子吃的」,撮了一簸籮的銅錢賞。

時至元宵,眾人不可避免的圍吃一頓元宵,象徵團圓。放完煙花炮仗,冬日夜長,賈母又有些餓了。鳳姐在旁伺候,連忙說有有預備好的鴨子肉粥;老祖宗覺著油膩,鳳姐又說還有棗兒熬的粳米粥,賈母嫌甜,鳳姐又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好一個鳳姐,當真是賈府好管家,問什麼都能當即答上,得有多少七竅玲瓏心才能周全這許多。

烏進孝敬上的年貨中光「米」就有「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十升一斗,五斗一斛,兩斛一石。就數量上看,御田胭脂米乃稀罕物。劉姥姥打秋風,鴛鴦按著老祖宗吩咐,給她「兩鬥御田粳米」,並叮囑「熬粥是最難得的」。可見此處,老祖宗嫌甜膩的「棗兒熬的粳米粥」,應不是普通粳米,是胭脂米吧。

▲孫溫繪《紅樓夢》中元宵開夜宴的場景

元妃省親的富麗,常令人忘卻省親那日亦正是元宵。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那一年,「賈府領了恩旨,益發晝夜不閒,年也不曾好生過的。」

元宵又稱燈節,賞月觀燈是舊俗,宋歐陽修有名詩,「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明代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夜裡才落燈」。

曹公筆下的元宵夜燈,更是一絕。「清流一帶,勢若游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作成,粘於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作就的。諸燈上下爭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這是水上燈,還有院內,「各色花燈熌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

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真是太平景象,富貴風流。

元宵過完,闔府上下收拾了幾日,才停當,賈珍來請寶玉過去看戲、放花燈。可見賈府的「過年」,照例很長。

東府里上演的是《丁郎認父》《黃伯央大擺陰魂陣》,更有《孫行者大鬧天宮》《姜子牙斬將封神》等類的戲文。寧國府的「俗鬧」對應榮國府的「清高」,《八義》鬧得賈母頭疼,便叫芳官唱《尋夢》,「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又叫葵官唱《惠明下書》,吩咐不用抹臉。「只用這兩齣叫他們聽個疏異罷了。」端的是上流品位。

賈府這漫長的「過年」,真叫一個會過年。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文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24/140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