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古時的老考生八十歲中進士

—古代男子多大可以進書院讀書

學童入學年齡大都在六七歲左右。

私塾是私家學塾的簡稱,古代很少把「私」和「塾」兩個字直接連起來使用。私塾成為一個社會常用詞彙是近代以後的事情,以示與官立或公立新式學堂的區別。古人稱私塾為學塾、教館、書房、書屋、鄉塾、家塾,等等,這些字眼都帶有幾分文雅氣或親情味。私塾學生既有兒童,也有成年人。按照施教程度,人們把私塾分成蒙館和經館兩類。蒙館的學生由兒童組成,重在識字;經館的學生以成年人為主,大多忙於舉業。

大約是這樣:一是啟蒙教育,即識字教育,約一至二年;二是讀書教育,約三至五年;三是開講、開筆作文教育,約五至八年;四是八股文完篇、練習揣摩、參加科舉考試階段,約八至十年;五是不斷溫書,不斷練習作八股文,爭取考中秀才、舉人、進士,這就各人情況不同,期限也不一致了。舊時識字課本《七言雜字》中道:「用上十年好功夫,進個秀才不費難。」大抵六七歲兒童,進書房識字讀書,不間斷地十年左右,到十六七歲時,就可以讀熟「五經」、《四書》、《神童詩》、《唐詩合解》之類,再讀一定數量八股名文,就可學會寫八股文、試帖詩。聰明一點的人,就可以考中一名秀才了。俗名「進學」,其年齡再低可以到十三四歲,再大二十出頭。若過了三十來歲,還考取不了秀才,進不了學(即在縣學中有了名字,成了生員,不斷參加歲考),那就變成被奚落的對象了。如《儒林外史》第二回所寫已進了學的梅相公嘲笑比他年長許多,而未進學的周進道:「你眾位不知道我們學校規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就是進了學便是秀才,互稱朋友,不進學,活到八十歲,也是童生,還稱小友。這是學會八股文進學的大體年齡。不過進學之後,秀才考舉人,舉人考進士,那在年齡上的差異就更大了。年青的十八九、二十歲就可中了進士,年老的六七十,甚至還有八十歲才考中進士的,科舉考試,在年齡上是沒有限制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國國學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25/140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