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精品推薦 > 正文

年輕人世襲貧窮引共鳴 《上流寄生族》黑色幽默拒絕宿命與絕望

有評論指《上流寄生族》講述貧富懸殊問題,成功引起了世代的共鳴。(Courtesy of NEON+ CJ Entertainment)

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Parasite)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獲得「最佳電影」的外語片。熟悉韓國流行文化的學者鍾樂偉表示,電影帶出的不單是貧富懸殊,更是貧窮世襲化,有錢壟斷化等,全世球年輕人所面對的宿命,因此題材成功引起了世代的共鳴。有香港影評人就認為,《上流寄生族》獲得奧斯卡四個大獎,還反映亞洲文化,對西方社會已帶來衝擊。(胡凱文報導)

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Parasite)(台灣譯︰《寄生上流》)顧名思義,講述一個貧窮家庭,如何靠詐騙、走捷徑接近上流社會的故事,以黑色的幽默、寫實地反映貧富差距引申的人性與人生百態。

影評人紀陶向本台表示,該電影的拍攝手法及戲劇結構,有西方大片的功架,電影早被看好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再下一城,拿下「最佳電影」,紀陶認為是傳達了一個時代信息,就例如前年的《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在好萊塢帶來有很大的迴響一樣,反映亞洲的文化對西方社會帶來的衝擊。

紀陶說︰今次它能夠拿下最佳電影,更明顯你會看到他們會覺得亞洲文化裡面,有很多問題,很多社會的問題,或者那種看法,對西方或者美國的文化帶來很多反思。譬如家庭上流以及低下層,大家那種思維有分別。(該電影)那時在香港上映時,大家都看很深的意思,以及對於對貧富懸殊、以及在社會裡面集體的想法,非常之有城市感,與香港的觀眾沒有隔膜。

紀陶又說,韓國電影在近二十年發展中,開始掌握到國際主流電影的手法,製作了很多涉足逆權運動如「光州事件」的電影,民間不能宣之於口的不滿,透過電影表達出來,可見「創作者的良心」。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鍾樂偉表示,該電影不但在宣傳上的鋪排花了很多心思,亦掌握到西方電影市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引起現今世代的共鳴。

鍾樂偉說︰這類型的題材,我估十年前拍攝,大家「針未有刺到最痛的部位」,你問大家明不明白,大家都會明,但是不會那麼普遍地明白該電影表達甚麼。但近幾年之間,全世界的情況都一樣,不只是貧富懸殊問題,就連那種貧窮是世襲化,有錢是壟斷化,變成了不單止是亞洲問題,而是全世界不同地方,歐洲又好、北美都好、南美洲都好,其實基本上所有年輕一代的人都已經面對這個社會狀況。

鍾樂偉又表示,放眼香港時下年輕一代,可能正如該電影的主角般,要面對蝸居、難以向上流動的絕望狀態,不是香港年輕人不努力去爭取去改變,而是發覺自己的出生已經決定了你是甚麼階層,那種宿命的狀態亦令香港人很有共鳴。

《上流寄生族》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耗時6年打造了一個集黑色幽默、驚悚懸疑等手法於一身的劇本,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舉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四大獎項。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212/140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