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非典十年祭》預言的災難 七年後應驗

報導文學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在2013年寫《非典十年祭》時,曾預言:如果一些國人不改變飲食方式,SARS病毒會以另外一種形式重現。

而現在,預言應驗了!

2003年:災難之後的審視

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感染在中國傳播——SARS來的措手不及,短短半年,造成中國大陸人大量死亡。

人們沒有想到,原來餐桌上的野生動物,會招致這樣恐怖的災難。在那場悲劇中,無辜的果子狸成為眾矢之的,濫食野味第一次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

2004年,非典結束後的第一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在北京聘請15位知名作家,為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代言人。

在那時,敏感的作家群體已經意識到:如何正確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尤其是看待野生動物,應成為一個亟待被世人重視的話題。

「非典結束後,我們想讓作家們為野生動物發聲,呼籲人們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護。」時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報社離休幹部高樺說。回憶起當年的事情,高樺依然歷歷在目。「我們讓每個作家代言一種野生動物,讓他們寫一寫文章,引起大家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視。」

於是,文壇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就成為了野生動物代言人。陳建功為揚子鱷代言、吉狄馬加為藏羚羊代言、張抗抗為老虎代言、舒乙為雉雞類代言……再之後,作家筆端書寫了一個個對野生動物飽含感情的文字。

吉狄馬加給葬於槍口下的藏羚羊寫了一首詩,以人類之名向它們致歉……

張抗抗回憶第一次聽到虎嘯時的感受,痛斥那些捕殺老虎之人……

何建明描寫了在部隊與一隻長臂猿成為好友的故事,分別時長臂猿追車送行,令人動容……

隨後,10年過去了。

2013年:以文字重祭當年

人們是否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痛?不得而知。

但,非典漸漸被人們淡忘了。關於那場災難的一切日漸模糊,人們很快想不起那個柳絮飛揚的季節,想不起每次出門前要戴上12層以上的棉布口罩,許多人更是忘記了那時收看電視上新增病例的恐懼感。

中國,依然在以飛一般的速度發展、前進著。

2013年,何建明寫了《非典十年祭》。

他寫道:非典帶給北京和中國的是什麼,我們不曾作深刻的反省。中國人似乎一直在為了自己的強盛而發奮努力嚮往,在這條發奮向前的道路上我們甚至連一絲停頓和小歇的時間都顧不上。其實不很恐怖,有時我想想這樣的恐怖比非典災情本身更恐怖,因為一個不能將苦難和災難作為教訓的民族是非常危險的,它是很容易被另一場苦難和災難摧毀的。

何建明說,我們的社會應當嚴肅考慮這些問題。從管理體系到災難預防能力,從公民意識到災難資金的投入。

但是,非典過去10年,真的有再深思熟慮這些問題嗎?

「苦難和死亡早晚還會向我們襲來,等著吧——沒有記性的人們!」末尾,他發出這樣的疾呼。

何建明接受鳳凰網採訪

3年後,吉狄馬加在《我,雪豹》中,以一隻雪豹的視角,痛陳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加害和追捕:

這個世界亘古就有的自然法則

開始被人類一天天地改變

鋼鐵的聲音,以及摩天大樓的倒影

在這個地球綠色的肺葉上

留下了血淋淋的傷口,我們還能看見

就在每一分鐘的時空裡

都有著動物和植物的滅絕在發生

我們知道,時間已經不多

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對於我們自己

吉狄馬加圖源:搜狐網

幾年過去了,張抗抗在散文《他人》中,再次提到了非典的疫情,她寫道:一些餐館大肆收購、殺戮、烹煮野生動物為牟取暴利;一些食客面不改色食用野生動物以飽「福」或炫耀財富;甚至有人不惜以野生珍稀動物作為最高規格的宴席,乃至作為「行賄」的工具——在這個破壞自然生態的「人鏈」中,可有「他人」的位置麼?

張抗抗圖源:百度百科

作家們的呼喊淹沒在城市嘈雜的建設聲中,淹沒在野味餐館此起彼伏的殺戮中,淹沒在中國快速前進的腳步中。

2020年:預言成真的時刻

距離「非典」已經過去了近20年,大家歡天喜地地迎來了2020年。沒人能想到,冠狀病毒換了特性,改了名字,再一次以迅雷之勢席捲中國大地。這一次,它的力量更大了,更強了,短短一個多月,就造成了當年非典數倍的死亡人數和確診人數。

熟悉的一幕真的又到來!

更可怕的是,這一次病毒的源頭或許還是熟悉的面孔——本不該出現在人類餐桌上的野味。從SARS到新冠狀病毒,從果子狸到蝙蝠,從北京到武漢,一切的一切,仿佛同一套劇本,換了個時空,重演了一遍。

「2013年寫作《非典十年祭》的時候,我曾說,這種病毒會以另一種面目重現。」何建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的預言成真了。」

說出這句話時,何建明發出沉沉的一聲嘆息。

「我曾經在書中寫,如果中國人的飲食習性不加以改變,政策不能夠落到底層、落到實處,非典這樣的災難還會捲土重來。這次的武漢疫情就充分說明了這些問題。」何建明說。

疫情爆發以來,何建明不斷反思,接二連三地提出建議。

「我建議,中國人究竟應該吃什麼、吃到什麼『度』,應當引起全國人民的重視。」何建明說,「這些年,我們沒有改掉身上的頑疾。我們還缺乏對野生動物的尊重。地球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和動植物之間應該彼此尊重。人類很強大,但是並不意味著就要侵犯、掠奪,我們應當尊重弱者的存在,因為它們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幫助我們強大自身。」

「蝙蝠很弱小,但是因為人類自始至終對它不夠尊重,才會又一次被病毒侵襲。」何建明說道。

「雖然這十幾年來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我們的進步很大,但是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張抗抗在接受採訪時談及武漢疫情時難掩惋惜,「十幾年前的SARS也好,今年的疫情也罷,都是人類的行為侵犯了野生動物的生活,造成它們的生存環境異常,使得它們與人類之間出現了異常的親密接觸。」

「胡東林的《山林筆記》令我感觸很深。」張抗抗談及最近的感悟說道,「長白山的熊平白無故被人殺死,被取熊掌、熊膽、熊皮,可憐至極。歸根就底,是因為利益驅使。動物都是無辜的,疫情發生,問題都是出在我們和動物的關係上。」

疫情爆發後,吉狄馬加為抗擊新冠肺炎的所有人創作的詩《死神與我們的速度誰更快》,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我們彝族的傳說中,人是從雪山上下來的。」吉狄馬加對記者說,「我們和動植物一同生存,大家都應該是『兄弟姐妹』。」

武漢肺炎再一次告訴我們,人類雖然強大,但是這種強大也並非沒有弱點,這次的病毒就是印證。」3位作家一致認為,這次新冠病毒的爆發,是大自然又一次給人類敲響的警鐘。相比20年前,這一次更加震耳欲聾,更加令人痛惜。

「疫情發生了,我們作家非常痛心。十幾年過去了,人們還是沒有善待野生動物。」高樺嘆息道。

17年前,他們高聲疾呼,為野生動物奔走吶喊,7年前,他們在社會遺忘的腦海里投下感情真摯的呼籲。今天,他們依然在不遺餘力地宣揚著心中的執念。

「在北京,如果我看到哪家飯館在賣野味,我就去找老闆理論。為了這件事,我沒少挨罵。」高樺老師今年已經86歲高齡,語氣卻依然堅定,「不論是十幾年前還是現在,我們作家對野生動物都是一如既往的熱愛,不會改變。」

末了,想借用何建明先生的幾句話——

嗚呼,我的祖國,你儘快告別疫情吧!

你從此再也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222/141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