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民企復產艱難 最高檢要求從寬處理民企案件

資料照:天津中級人民法院。

為了加快復工復產進程,中國司法系統在處理民企違法違規行為的時候正在變得更加寬容。

路透社周二(3月17日)發出的一條報導說,對涉嫌偽造增值稅發票、允許員工在公司使用毒品等各種犯罪行為的民營企業,檢察院現在大都是只向企業提出警告而已,儘量避免讓企業的運轉因官司而癱瘓。

法院的這種做法跟過去幾十年嚴厲處罰民企的做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法律專家表示,民企在跟地方政府或者國有企業發生糾紛的時候,往往都處於不力的地位。

路透社引用浙江一位法院官員的話說,「不捕、不訴也就意味著企業可以繼續運作,還有挽救的機會」。這位官員說,否則民營企業就會馬上陷入癱瘓。

今年2月,浙江紹興政府決定放棄對14家民營企業的起訴,以幫助它們恢復生產。

檢查機關對民企不予起訴的一個考慮是保護企業的就業。報導提到了一個例子,案件涉及的這家民企如果破產,企業大約70名工人就會失業。

中國最高檢查機構最高人民檢察院最近明確提出,對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負責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就提出判緩刑。

最高檢在上個月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說,負責企業運作的主管人員只要不對社會構成危險,或者在自首後有悔過之意,都不應當拘押。

據報導,3月初,台灣一家工廠經理和該公司的台灣法定代表收到了法院發來的一封信,信中針對該公司企圖把越南工人偷偷安排到這家位於福建的工廠工作一事提出警告。據當地媒體報導,如果這個案子開庭審理而且又被定罪的話,公司有關主管人員將會面臨最高七年的有期徒刑。

中國民營企業創造了中國80%的就業,為中國GDP的增長貢獻也超過一半。但是,在封城期間,許多企業的運作受到了重大干擾,現金流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中國疫情放緩之後,政府鼓勵企業恢復生產。不過,許多企業仍然是困難重重。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工廠生產出現了三十年來最大幅度的下滑。2月份的城鎮失業率高達6%。這是中國開始公布這項數據以來的最高的數值。

在中國,民營企業非常容易受到司法官司的傷害。法律專家表示,它們受到起訴的罪名往往是非法集資、合同欺詐等。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18/142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