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千禧代港人強推「身份認同」 全美人口普查填選我是「香港人」

在美港人組織「We The Hongkonger」趁美國進行的人口普查,呼籲居住在美國的香港人,都在普查問卷上的種族一欄,選擇「其他亞洲人」,並填上「香港人」或「Hongkonger」。(「We The Hongkonger」視頻截圖)

美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已於上周四(12日)展開,有在美港人組織發起於普查問卷上的種族一欄填上「香港人」。發起人許穎婷表示,行動不但有助美國政府更準確評估香港人這個群體的需要,例如更重視廣東話服務,更重要是體現港人身分認同。(胡凱文報導)

在美港人組織「We The Hongkonger」趁美國進行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呼籲居住在美國的香港人,無論身份是公民或是留學生,都在普查問卷上的種族一欄,選擇「其他亞洲人」,並填上「香港人」或「Hongkonger」。

發起人之一、曾發表《我來自香港,而非中國》的許穎婷,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過去幾個月在美港人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通過及落實,在遊說國會議員時,經常被問到「美國有多少香港人」;再加上看見身邊的台灣朋友,紛紛在社交平台上表態,在普查問卷填上「台灣人」,而美國上次的人口普查報告已有清晰紀錄在美台灣人的人數,所以認為在美港人可以效法這個做法。

許穎婷說:其實台灣人發起了4次普查,即40年以來,他們一直寫「台灣人」,所以我不會奢望我們會有一個「香港人」的一欄,其實今次我們都未必會知道,到底最後人口普查報告,數字會否多到令他們(美國政府)會認同香港人需要分開寫,至少寫到香港人有多少人,但是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證明,讓(美國)政府及普查局知道,有很多(香港)人在這裡,然後我們都想要自己的一欄。

她指如果在美港人的人數能夠被清楚列出,不但有助日後的國際遊說,更有望推動民生政策,例如:美國當局可能會更重視廣東話的公共服務。

許穎婷說:你試想一想,其實中國人在亞洲族群裡面是最大的族群,那麼(美國)當局就可能會因為這個龐大的人口,而放棄了一些有利香港的政策。其實普查是(美國)政府用來分配6570億聯邦資金去城市、去州、去縣,他們會用這些種族的資料去看,哪些區、哪些城市需要一些特別的服務,例如是學校會否增加一個廣東話老師,又或者在一些政府部門的大樓,會否增加一個懂得兩文三語的人,或者到時的社區活動都會重視移民身上。如果我們將香港人的數字突出來,甚至可能我們會有更多的廣東話工作人員。

除了爭取香港人的需要,許穎婷認為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身份認同。她表示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度,而普查局在種族的定義,早已改為你自己認為自己是甚麼身份,就應該填甚麼。問到暫時反應如何?許穎婷坦言,網上總會受到一些攻擊,但更著眼在今次運動的正面反應。她指已經收到有人告知已在網上問卷填上「香港人」,而她們為宣傳今次訊息而發起的眾籌,在4日內已經達到約三分之一目標。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21/142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