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錯」字 你認得幾個?

中國傳統正體字,內涵博大精深。多寫一划、少寫一點,就是「錯字」。但您知道嗎?中國歷史上有四大「錯」字,錯得巧、錯得妙,錯得令人拍案叫絕!

如今這些著名「錯」字,都在風景名勝處。遊歷至此不妨留心觀察,知其理,會心一笑,更添趣味。這些「錯」字,你認得幾個呢?

首先,天下第一「錯」字——「避」。在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避暑山莊」。(Boyang12138/Wikimedia Commons)

仔細看,「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其實,這種寫法並非康熙皇帝獨一家,最早已出現在篆書、隸書中,也常見於北魏、唐代的書法作品中。

再來,最有善心的「錯」字——「魚」。西湖十景的「花港觀魚」,康熙皇帝也為此景御筆題寫了一塊石碑。碑上的正體「魚」字下的四點少了一點,變成了三點。據說康熙是「有意寫錯」。

康熙信佛,心懷慈悲,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上烤,還能活嗎?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第三,最具哲理的「錯」字——「流」。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而當初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揚州留下不少韻事。

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風流宛在」的匾額出自清劉坤一之手。(公有領域/大紀元製圖)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

最後,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章」。山東曲阜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楹聯:「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下聯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通到了上面。

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字是神來之筆。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而「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據考證,這兩個字表達特殊寓意的寫法古已有之,並非錯字,屬於異體字的範疇。◇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21/142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