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把《憶秦娥》賞析一遍?好像並不是題主想要問的,題主只是想了解為什麼《憶秦娥》被譽為百代詞祖。
憶秦娥·簫聲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因為寫過文章賞析,就不細說了。它的好在於最後一句,將個人小情調提升到了歷史的大情懷,讓這首詞脫穎而出,遠超出唐代所有詞作的風度氣勢。
《憶秦娥》和《菩薩蠻》被譽為百代詞祖,自然是後人評的。其實這兩首作品的作者是存疑的,因為根據詞牌、詩餘、曲子詞的發展歷史,在李白的時代,文人寫樂府詩用來變化演唱才是正道。比如《涼州詞》,樂府詩,因為合了格律後來變化成七絕。比如《清平樂》,後來因為不符合律詩格律就變化成為詞牌。也就是說在和民間俗文化相對應計程車子文化中,直接就從古體詩(樂府詩)開始向詞牌演化,這其中是得益於白居易、劉禹錫對民間歌詞的採風和提升——這是有史料可循的,如《憶江南》。
而劉白對民間歌曲的改造已經到了中唐,李白去世已經三四十年。李白不是沒有寫過長短句,但是他的長短句都是樂府古體詩。就算某天他心血來潮,要寫「詩餘」,他也只能寫出敦煌曲子詞類型的相對流俗的作品出來,這是時代的局限性,就算他文采天縱,他也不大可能寫出《憶秦娥》。
因為《憶秦娥》的風格,已經接近南宋之間的辛棄疾了。詞牌和詩一樣,都有自身的發展軌跡,它的格式、體式、寫作對象、寫作內容有自身的演變路徑。即使在中唐劉白手中,《憶江南》之類的作品已經脫離了底層的低級趣味,但是它們作為歌女演唱體的格式是從未改變的。
詞牌從一開始誕生,就是寫給歌女演唱的。一直到南唐馮延巳、李後主,才開始漸漸代入詩人感情,慢慢脫離歌女代言,但是一直到北宋中期,才真正成為文人抒發自己心情的作品,不再專為歌女而作。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同樣,詞牌的內容也是從閨閣之氣慢慢地拓寬題材,到了蘇軾才真正做到了萬事萬物皆可入詞,詞的格調才真正有了突破。但是蘇軾雖然是豪放派代表,他的詞豪放和婉約是割裂的。要麼豪情天縱,要麼細緻婉約,就像他去密州哪一年寫的兩首《江城子》,一首「西北望,射天狼」,另一首則「明月夜,短松岡」。也就是說蘇軾的豪放和婉約是分開的,各有擅長。
真正做到豪放、婉約融會貫通的要到宋詞第一高手辛棄疾了。這和他北人南歸,武將從文的複雜性有關,所以他的詞是五顏六色、以氣御詞、周天完滿的。
從中唐的白居易、劉禹錫到南宋的辛棄疾,中間過了差不多四百年。這是詞牌的發展史,相對於詩的發展,只是一小段時間。但就是這一小段時間,也不是李白可以穿越的。你以為他真的是「謫仙人」麼?
而《憶秦娥》就扎紮實實地寫出了辛詞的味道,豪放婉約一篇兼而有之,這在時代局限下是不可能出現的。這種內容、風格的作品只可能出現在南宋,連北宋都不大可能。
但是因為沒有人出來認領,或者說有人冒用李白的名字流傳自己的作品,加上確實寫得好,文人們就默認了這種說法。好的作品加上詩仙的名頭,以訛傳訛,再有些大文人編書的時候予以記錄,就慢慢地變成了「真相」。
南宋淳祐年間,黃升選編了10卷本《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其中第一卷即為唐詞,收錄了李白的《菩薩蠻》和《憶秦娥》,並評價說:此「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這個說法就是由此而來。到了明朝,著名大才子楊慎所著的《詞品》,在序言中也稱「《菩薩蠻》和《憶秦娥》二首為詩之餘,而百代詞曲之祖也。」
也不是沒有人提出疑問,但是因為無法證偽,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採用李白是作者的說法。
不要以為李白是不是《憶秦娥》的作者不重要,稱之為「百代詞祖」,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一,因為李白名聲大。中華詩歌史上第一人不是吹的,他的作品拿「詞祖」最不會受質疑。
第二,因為禮拜時間早。如果《憶秦娥》真是李白作品,在曲子詞沒有被發現出世之前,因為正史對民眾文學的忽視,最早的詞集是晚唐五代的《花間集》,而最早的記錄就是白居易、劉禹錫的泛詞牌類作品(樂府詩、民歌演變)。而李白直接將詞牌的歷史記錄推進了五十多年。那麼稱他這兩首作品為「詞祖」實至名歸。
那些說李白開創了《憶秦娥》這個詞牌名的,其實也是因為李白早。
以上兩點都是基於李白是作者的緣故,如果作者不是李白,這些下論斷的人就都會被打臉。
第三,《憶秦娥》本身質量高。前面講了這首詞風格、氣勢非常類似於辛詞,就算放到南宋,也是佳作。當然,在宋詞中就沒有那麼出挑了,而放到詞牌並不成熟的唐朝,自然穩奪第一。
總而言之,為什麼李白的《憶秦娥》被譽為千古絕唱,百代詞曲之祖?
那是因為現階段還沒有考古資料證明這首詞是冒李白之名的作品,所有都默認前人論證,認為是李白的詞。
而只要是李白的詞,根據上面三個原因,「百代詞祖,千古絕唱」的稱呼是名副其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