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2個發人深省的古代金錢觀

2個發人深省的古代金錢觀。

一張過期的匯票

山西平遙古城至今還有一個叫日升昌票號的舊址,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金融機構,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經營中,流傳著許許多多堅持誠信不欺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兌現過期匯票。

清朝末年的一天,有一個穿著乞丐服的老寡婦來到日升昌票號,手拿一張已經泛黃的匯票,要求兌現銀兩。櫃檯夥計一看,是30多年前日升昌張家口分號簽發的匯票,數額為1200兩白銀。夥計反覆驗證後認為是真的,因為過了兌現日期,拿不定主意,就請示大掌柜。

大掌柜請求老婦人講出匯票的來歷。原來是她的丈夫到張家口做皮貨生意,在返回途中暴病而亡。那時候講究人死了要入土為安,老婦人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也沒有湊夠安葬丈夫的銀兩,就把家裡所有能典當的東西都典當了,為了生活,只能靠乞討度日。前幾天,在翻看丈夫死前所穿的衣服時,無意間觸摸到衣角夾層,似有異物,拆開一看,是一張匯票,推測是丈夫離開張家口前,為了攜帶方便,將所賺的銀兩換成了匯票,把匯票縫在了衣服夾層里。

大掌柜聽到事情的前因後果,趕快叫夥計搬出30多年前的老帳簿,果然查到了記錄,當即如數兌換了銀兩。

消息一傳開,日升昌的信譽迅速上升,客戶也越來越多。

梁啓超曾評價過:「晉商篤守信用。」名人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記載:當時晉商採用「伙東制」經營方式,就是一人出資,聯合其他夥計一起經商,不曾立誓,卻無人私藏私吞。到了清代,晉商實行股份制,股東也都嚴格遵守誠信的商業道德。

晉商在長期的經商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常將一些成功的經驗總結成商諺或對聯,教育後人,例如:

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

秤平、鬥滿、尺滿足;

寧叫賠折腰,不讓客吃虧;

買賣不在仁義在;

生意沒有回頭客,東(財東)伙(夥計)都挨餓;

誠招天下客,義納八方財;

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等等

這就是晉商從明清以來生意能做大做久、馳騁商界5個世紀之久的秘訣。

一文錢丟了狀元帽

古時有個人,姓程叫程相。大概是他的父親也希望他將來能高中,做宰相光宗耀祖吧。程相文采很高,從小就立志要考狀元。他的老師(私塾先生)卻不以為然,認為程相沒有丞相的命,問他為什麼,他也不說。

聰明卻很貪婪的人成不了大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後來到了大考的日子,程相真的大筆一揮,文采非凡,深得主考官的欣賞,將他的考卷定了第一名,也就是狀元。一日,程相在酒樓吃飯,見地下有一文錢,便用腳踩住,蹲下將錢撿起來了。這時正好被一位在現場的大臣看見了。

第二天公布考試,程相果真中了狀元。程相到金鑾殿謝恩,來到金鑾殿時,正好被那位看見他撿錢的大臣認出來了。於是在皇上面前將此事講了出來。皇帝大怒,認為一文錢都貪,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他,少不得又會出一位貪贓枉法的大貪官。於是皇帝宣布,程相永不錄用。

這時人們又去問那位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告訴大家「程相從小雖然聰明,卻很自私貪小便宜,這種人成不了大事的。」

人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私塾先生從程相小時候的貪,就看出來他長大後的未來。

人的才華雖然很重要,可是德行更能夠成就一個人。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21/144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