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自造巡防艦交付使用 具平戰轉換功能

作者: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出席600噸級巡防艦下水暨35噸級巡防艇交船聯合儀程。(行政院、海委會提供)

台灣海洋委員會27日舉行600噸級巡防艦下水以及35噸級巡防艇交船儀式。這艘巡防艦具有「平時、戰時轉換」功能,還配備中科院研發的「鎮海火箭彈」,能充當「第二海軍」的角色。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27日代表蔡英文總統以及蘇貞昌院長出席儀式。陳其邁在致詞中首先感謝海巡署在防疫期間既要做好防疫工作,也要捍衛藍色國土,捍衛台灣主權,更要保護漁民安全、打擊犯罪維護治安,同時也向負責承接「國艦國造」任務的中信造船表達最高敬意。

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出席600噸級巡防艦下水暨35噸級巡防艇交船聯合儀程。(行政院、海委會提供)

陳其邁指出,「國艦國造」政策從2018年開始推動,中央特別撥出台幣426億元執行「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規劃從2018年到2027年間打造141艘、總噸位高達33,220噸的新式海巡艦艇,希望造艦產業從設計到末端的維保相關工作,都委由國內廠商承作,預估可以創造8千個就業機會與約1千億的產值。

陳其邁:「政府『國艦國造』政策,讓造船產業鏈從製造到維保能一氣呵成。未來戰時的準備也能『平戰的轉換』,600噸級巡防艦包括飛彈管線的預留,都已經考慮未來台灣作為太平洋第一島鏈,在戰時守衛台灣主權非常重要。」

據台媒《自由時報》報導,這艘命名為「安平艦」的艦上配備的國造「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由42枚2.75吋火箭彈為主體,射程10公里,搭配紅外線熱顯像儀使用,對射距內的目標具有威嚇及攻擊能力。

首艘600噸級「安平艦」下水。(海委會提供)

海巡署過去戰力弱新巡邏艦以軍艦規格打造

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對本台說明,海洋委員會主委李仲威企圖把海巡署打造成「第二海軍」,戰時可以輔助海軍作戰,平常執行經濟海域巡邏、緝私等任務。他們自詡為「平戰協和」的警備力量。

鄭繼文:「600噸級的巡防艦,以海軍的』沱江級』飛彈巡邏艦為基礎所改造的海巡艦,嚴格來講它是軍艦級的設計,符合海巡署需求所修改海巡艦。它頗符合當時所設定的『平戰協和』第二海軍屬性打造。」

鄭繼文提到,過去海巡署弱於周邊,像是日本海上保全廳、或者大陸的海警單位,甚至連菲律賓有時候都欺負台灣的海巡署。2013年爆發菲律賓巡邏艦開槍射擊台灣「廣大興28」號漁船,造成人員傷亡。也因此從前總統馬英九時代到現在,一直努力要讓海巡署的船艦陣容更整齊、更符合台灣的需要。不過,對於強化巡防艦火力打造的火箭彈,精準度是一項隱憂。

首艘600噸級「安平艦」下水。(海委會提供)

鄭繼文:「它不像艦用的火炮射擊,如果要攻擊敵艦、不會打不中,另外警告射擊也不會誤射。這個火箭彈存在這樣的風險。也就是你要攻擊的目標,不一定能打得到;但是你要進行威懾式警告,因為它是無導引,可能會錯誤地擊中對方的船艦。」

海巡支援海軍屢見不鮮國外以海上搜救為主

中華戰略協會研究員張競分析,執法艦艇支援海軍任務比較成功案例是英國海岸警備治安艦艇,在二次大戰初期不列顛空戰期間,在英吉利海峽成功救回大量皇家空軍與海軍飛行員,同時亦在援救過程中搜捕到許多在海上等待救援的納粹德國飛行員,因此讓德國飛行員人力短缺接濟不上,但英國飛行員透過「資源回收」過程,重新投入戰鬥。

第3艘35噸級巡防艇。(海委會提供)

張競:「運用海上執法艦艇在戰時支援海軍,其實在戰史上屢見不鮮,但其主流思想是運用其既有執法監偵與海上搜救等既有作業能量,分擔海軍艦艇之戰時勤務負荷,而非裝設與海軍類同之武器系統,到時候反而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讓精密武器系統完全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張競說,美國海岸防衛隊在越戰時深入內河水域,運用在南方各州追捕私梟毒犯與非法入境移民之專門戰技,殲滅越共的表現遠比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更為出色,這就證明「第二海軍」是要運用海巡官兵本來就具備特殊專長與戰技,而不應該將重點放在過度武裝,但平日卻疏於運用之強大火力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28/144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