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紅樓夢:為人多學劉姥姥 切莫做個賈雨村

作者:

大家有沒有發現,紅樓夢里有兩個人物,雖然沒有交集,但處處充滿了強烈的對比,即賈雨村和劉姥姥。

賈雨村是個窮儒,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微,就剩他一個人,在家也沒什麼意義,就準備進京趕考,求取功名,想要靠著自己的努力,再整基業,光宗耀祖。

最開始的賈雨村,在甄宅丫鬟嬌杏眼中,都顯得有些襤褸,可知其落魄景況了。如果我們不往後看,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賈雨村這樣努力自強且有雄心抱負的人,是令人佩服的,而且我們知道,這樣的人,多半都會成功。

但曹公高明之處正在這裡,他寫人說事,常出人意料。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曾經因為沒有路費,只得暫住在葫蘆廟的窮書生,有朝一日蟾宮折桂,會換了另一副面孔呢?

賈雨村窮到每日賣字作文為生,也就是說,這個營生僅夠他日常開銷,他是連進京趕考的路費都沒有的,而讀書人的面子,又讓他不會輕易求人。好不容易,借著幾分醉意,那年的一個中秋,他得到了惜才的隱居鄉宦甄士隱的慷慨解囊。

甄士隱是個秉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的人,他與林如海、賈政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喜歡讀書上進之人,而賈雨村正是這樣的後生。他不僅飽讀詩書,且與人交接頗為爽氣,沒有一絲讀書人的呆氣。

五十兩銀子兩套冬衣,在那時,是一筆不小的資助。我們知道,劉姥姥第一次去賈府求助,王熙鳳也只給了她二十兩銀子,而這筆銀子足夠她一家五口一年左右的開支。

都說鬥米養恩,升米養仇。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思維,自己飛黃騰達之後,一定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會第一時間報恩。甄士隱對賈雨村不僅有知遇之恩,還有救命之恩。若沒有他的資助,也許賈雨村還是個落魄的書生。

但賈雨村如何回報甄士隱的呢?他補授應天府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眼看著恩人之女陷入困境不救,甚至還把她推向了深淵。此時在賈雨村的眼中,利益和前途占據了主導,恩情和良知被拋之腦後。

甄英蓮,不僅是他恩人之女,也是她夫人嬌杏昔日的小主人,但這一切,早已無法打動在官場跌過一次跟頭的賈雨村。昔日的窮書生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膽子越來越大的奸雄賈大人。

賈雨村不救英蓮,其實還有一個他無法說出口的原因,即英蓮代表了他不堪的過去,救英蓮意味著他與英蓮的關係極有可能被公開,這對剛剛坐上賈府這條船的賈雨村來說,是十分不願面對的陳年往事,更讓新官上任的他,無法立威。

所以,即便甄士隱不曾有恩於他,只是像那個門子一般,是昔日的舊相識,他也不可能容忍。那個自以為聰明的門子,在幫助賈雨村斷案後,不久被賈雨村找了個理由遠遠地打發了嗎?

因此,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這一事件,相當於是賈雨村與過去徹底說拜拜的分水嶺,也是他真正黑化的開始。這個脂硯齋口中的奸雄,既然能有第一次忘恩,也必然會有第二次負義,賈府敗落時,賈雨村想必也是個落井下石之人。

相對來說,劉姥姥雖然是個村老嫗,是寶玉眼中的貧婆子,妙玉眼中的髒婆子,黛玉眼中的母蝗蟲,賈府眾人眼中打秋風的老婆子,但她的一顆心卻是淳樸善良,充滿了恩情大義的。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可謂忍恥含辱,把身段低了又低,這可是一個七十歲的老太太,為了兒孫,卻甘願朝扣富兒門,陪著笑臉,陪著小心,說著奉承話,但即便如此,王夫人還是對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選擇了不見,十足的貴婦人做派,生怕被人知道她這門窮親。

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態度,更是從其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的灰可知,也是多有不屑的,但鳳姐哪裡會想到,此時此刻,站在她眼前的這個透著幾分莊稼人精明的窮婆子,日後不僅為她的女兒取了名,更成了巧姐的救命恩人。

這一切,不過始於王熙鳳對劉姥姥的二十兩銀子的幫助,且二十兩銀子多半也並非出自王熙鳳的帳戶,而是官中的,王熙鳳真正給劉姥姥銀子,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她給了八兩銀子。

不管誰給的,對劉姥姥來說,一進二進榮國府,都是王熙鳳接待的她,她承的自然是王熙鳳的情,如果當年王夫人不見,王熙鳳也不見,而是隨便給幾兩銀子打發了劉姥姥,也許就不會有後來之事。

劉姥姥是個人情練達的農村老太太,她知道如何逗人開心,不過是拿自己開涮。賈府對她來說,有鬥米養恩之情,這種情投射到劉姥姥一家的生活中,那是救命的大恩,是粉身碎骨都無以為報的。

所以,我們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得知巧姐落難時,劉姥姥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典賣田產,都要贖出巧姐了。對於窮苦人來說,知恩圖報是天大的事,是要銘記一生的,更何況是活命之恩。

想必,當年從賈府回到家之後,劉姥姥真的對著女兒女婿,念了賈府一千遍一萬遍的好,為他們念了無數遍的阿彌陀佛,逢人便說自己的好造化,便夸賈府體恤窮人的諸多好處。

我們看,甄士隱對賈雨村那般看重,時刻與他交接,請他到書齋談詩論畫,逢年過節邀他喝酒吟詩,然而他卻忘恩負義,將恩人之女推入火坑。他早已將仁義禮智信這些讀書人最該具備的品質忘到九霄雲外,轉身成為嗜血的狂魔,恩將仇報的中山狼。

王熙鳳第一次對劉姥姥並沒有很友好,甚至還有點嫌棄,以為這對祖孫只是單純的來打秋風,像賈府的許多窮親戚一樣,是個見錢眼開,見災躲開的,但劉姥姥並沒有往心裡去,而是只記下了賈府待她的好。得知恩人之女有難,不顧一切,不惜一切都要救出巧姐。

有句俗語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兩句話用來形容劉姥姥和賈雨村,再合適不過。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少讀紅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08/144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