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中共沒有的正統國寶 中華民國之璽與榮典之璽

作者:

中共沒有的正統國寶,中華民國之璽與榮典之璽。

5月20日,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副總統的就職典禮上,有總統接受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這一環節。國璽是作為一個正統中國政權立國和政權延續的象徵,歷朝歷代皆有。中華民國雖無帝王,但文明承漢唐宋明之後,疆域繼蒙元滿清之遼闊,因此仍有國璽存在,是為歷史意義傳承和國家法統道統的根基。但中共建立政權後沒有國璽存在,同時中國曆朝皆有年號,包括民國以來以民國元年開始為記的年曆,但中共卻沒有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如此可見中共政權在中國歷史上是如此格格不入。

中華民國之璽

「中華民國之璽」為代表國家之印信,是緬甸翠玉所制。

「中華民國之璽」是代表國家之印信,蓋用於國書、批准書、接受書、全權證書、領事證書、領事委任文憑等文件。中華民國之璽是由緬甸翠玉所制,此塊翠玉是由陳濟棠將軍捐贈給國民政府,到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由監製國家關防印信的印鑄局,委請局內名書法家唐源鄴(醉石)先生與王禔(福廠)先生一同主篆,並監督玉工陳燮之鑴制完成,民國十八年(1929年)雙十國慶日啟用。

中華民國之璽質地為翠玉,重3.2公斤,璽身高4.3公分,連璽鈕部分全高為10公分,璽面為13.3公分見方。璽鈕上刻有青天白日國徽,並系有寶藍色絲穗。

戴季陶曾撰文解釋璽鈕青天白日國徽的意義:「我國父定青天白日為國徽,其意義之廣大深遠,已自明顯。三民主義即青天白日之用,天心人意皆以青天白日為大中至正之體;而誠正修齊治平之工夫,亦無不以青天白日為楷模。余追隨國父者有年,國府議定璽案余亦在席,因略志之,以告後賢。」

榮典之璽

 

 

「榮典之璽」,為國家元首授與榮典之印信,是和闐羊脂白玉所制。(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榮典之璽」,為國家元首授與榮典之印信,蓋用於勳章證書、褒揚令、褒獎性匾額等文件。榮典之璽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後,先由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樹仁委請和闐縣陳繼善縣長向民間廣徵玉料而得;民國十九年(1930年)委請新疆省政府駐南京代表廣祿與張鳳水親赴南京呈獻國民政府;民國廿年(1931年)元旦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親自接見並親手受呈。此璽亦由印鑄局委請局內名書法家唐源鄴(醉石)先生與王禔(福廠)先生一同主篆,並監督玉工陳燮之鑴制完成,於民國二十年七月一日(1931年7月1日)啟用。

榮典之璽質地為珍貴的和闐羊脂白玉,起初,這塊和闐羊脂白玉重達36.5斤,因其帶有褐色的糖色,這是和闐山料的標準特徵,因此是和闐優質山料中的羊脂白玉,或是在山料與仔料之間的山流水料。榮典之璽重4.3公斤,璽身高4.6公分,連璽鈕部分全高為11.1公分,璽面為13.6公分見方,璽鈕上刻有青天白日國徽,璽鈕邊刻有太陽、龍身、祥雲等紋飾,鈕上系有寶藍色絲穗。

因為榮典之璽質地珍貴,璽面又較一般印信大,蓋用時,為避免璽身受損,以及保持印色均勻,採用拓印方式,即先使璽身固定,在璽面敷上印色後,將文件覆於璽面預定蓋璽之位置上,再於文件背面均勻的施予壓力,再取下文件即完成蓋璽。

榮典之璽由總統府第二局監印官保管,曾經保存於防空堡壘的保險鐵箱,後來才改為安置在總統府特別向國外訂製的保險箱內。

此外,用於蓋印一般文件者,另有一枚專為套印用的榮典之璽印文的木質銅面章。目前在國史館展示的一枚榮典之璽截角印版,就是1997年依據「印信制發啟用管理換發及廢舊印信繳銷辦法」:「繳銷廢舊印信必須將原領印信左下方截去一角」的規定,由總統府作廢截角後轉送國史館典藏的。印版為朱文鐫刻,寬13.6公分、長13.6公分、高2.3公分(木質2公分、銅質0.3公分)、重量450公克。

榮典之璽的遷台過程

榮典之璽的遷台過程,與秦孝儀先生有關。秦孝儀自幼繼承家學,精通儒學、經史,博覽群書,上海法商學院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深造,獲人文科學博士學位。他20餘歲即受蔣公重用,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議事秘書。後再任蔣公侍從秘書職務,深受蔣公伉儷信任。民國卅八年(1949年),正值大陸局勢動盪之際,國民黨大老鄭彥棻特別委託秦孝儀先生把榮典之璽經海口帶來台灣。

中華民國之璽的遷台過程

中華民國之璽的遷台,是由王唯石與朱大昌之護送。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春,先總統蔣公引退後,典守印璽多年的沈開暹於南京撤退前即自請資遣回籍,由科員陳光遠任其事。同年5月,國民政府由南京遷廣州,10月下旬再遷重慶,11月下旬遷成都。當時蔣公由上海抵成都,立即與陳立夫等人緊急會商,12月7日決定遷都台北市,但原發表為第一局局長兼典璽官的彭襄仍滯留香港,辭不肯就,蔣公乃指派王唯石與朱大昌密攜國璽與總統印信等先行運台,並負責籌備播遷事宜。

王唯石與朱大昌兩人深恐璽印落入敵手,乃洽搭軍機,於受命當日黃昏飛抵海南島等候換機,但因盜匪群起,安全堪虞,兩人困居旅店二日夜,璽印包裹置諸枕下,兩人輪流看守,須臾不離。

數日後,兩人得由海南空軍派機飛來台灣,降抵嘉義機場。為避免功虧一簣,兩人隨即搭乘火車連夜趕往台北,攜璽印至國府臨時辦公處所——圓山飯店,後遷台北賓館。至三十九年三月一日(1950年3月1日)蔣公復行視事,始將璽印點交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曹聖芬,自此國璽在台灣重新啟用。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在南京「總統府文物史料陳列」室展出的中華民國之璽,只是個蠟質或滑石製作的臆造品,與真正翠玉質的中華民國之璽,無論是在材料、形制與質感上,都天差地別,無法相提並論。

責任編輯: 吳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22/145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