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致命的直腸癌誤診——有多少生命可以重來?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江湖醫案誰人曉?!

每天,每月,每年,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大意、無知、固執、自以為是...而誤了卿卿性命呢?

今日下班途中我心中有一絲淡淡的愁緒。

這可能源於近日工作中檢查出十幾例晚期消化道癌病例,實屬感到揪心、惋惜、無奈......

尤其是今日中午的一例直腸癌,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故事——

昨日熟人介紹一個患者過來,41歲,男性,間斷性便血3年余。

他見到我後直接說:「我就是患有痔瘡,偶有便血,潘醫生非得讓我做腸鏡」,

緊接著就開始絮絮叨叨:「腸鏡疼不疼?會不會感染?會不會穿孔?多少費用......」

那時候正好有點忙碌,我對他做了一個略帶無奈的表情:

「但凡認為自己有痔、並有便血的,是強烈建議做腸鏡的,以排除其它出血原因及其它疾病」。

然後,是完善檢查前準備等,臨下班前15分鐘開始給其行腸鏡檢查,

鏡子剛進到直腸約9厘米處,就見到一巨大腫物(進展期癌),

和我檢查前擔心的一樣,他的痔瘡其實是腸癌

此次檢查的醫案就此結束了,

除了惋惜,唯餘一聲嘆息......

然而,今天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絕」大部分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比如從很小的腺瘤性息肉到腸癌這個歷程約5-10年時間,所以「健康」人到了40歲一定做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史的更應根據其情況提前),發現苗頭(息肉)切掉它,就能腸治久安。

就這麼簡單!

數年前,還有一個病例,讓我記憶猶新。

我主管的一病人,也是因間斷性便血5年余才來就診,也是被多次「勸說」做腸鏡檢查,才勉強同意的。

結果是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癌,並已經伴腹膜和肝轉移。

該患者在這次來診前,自行反覆多次以「痔」診療,痔瘡膏塗抹過,中藥吃過,更為甚者,5年間做了兩次痔瘡手術,均拒絕行腸鏡檢查——害怕疼、怕花了「冤枉」錢等。

​我當時就在想,假如他在那次就診的5年前做一次腸鏡,

假如首診的醫生再堅持「勸說」一下,

假如曾給他做兩次痔瘡手術的醫生更負點責任,

假如他自己有一點科普常識;

故事的結局本不應該是這樣,

絕對不會到回天乏術的地步。

我國直腸癌誤診率高達88%!

但凡有便血(無論有無痔)均應行腸鏡檢查,還有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們,到了四十歲愛護自己最好的體現是給自己做個胃腸鏡檢查,心中有愛,方顯有愛,一個人只有對自己愛惜,才有機會和能力愛家人、愛親友等。

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對治療、保留肛門、預後和提高生存率都非常重要。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國的直腸癌病例,在獲得確診和治療前,都曾經被不同程度的誤診誤治過,誤診率在70%-88.57%之間,多數病例被當作內痔、腸炎、細菌性痢疾及肛裂等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病情發展到相當晚期時才獲得正確的診斷,這也是影響我們國家直腸癌治療效果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直腸癌的臨床症狀比較典型,還是很容易與痔瘡見別的:

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或變細了、大便時出血(多為暗紅色)或合併有鼻涕樣黏液,特別是有一些特別的臭味兒,就應首先想到和排除直腸癌的可能。

直腸指檢/結腸鏡是直腸癌最簡單有效的診斷手段

直腸是我們人體消化道的最末端部分,長約12-15cm,一般外科醫生的食指長約10cm,有經驗的專家,大部分直腸癌都能被檢查到。

當然,結直腸鏡檢是發現大部分結直腸疾病的金標準。

一旦感覺腸道異常,立即做個腸鏡,40歲以上最好無症狀體檢時做個胃腸鏡。

這對發現消化道早癌意義重大。

此外,糞便潛血試驗、癌胚抗原測定也對篩查腸癌有一定意義。

寫在最後——

很多人都會有患痔瘡的經歷,而痔的症狀與直腸癌極為相似,就是便血,而且往往便的都是新鮮血,而在直腸癌早期(晚期腫瘤出血壞死可能有膿血便),除便血外往往又無其他不適,

所以病人和醫生都很容易誤以為是痔,「痔是小問題,拖拖就好了」,如果醫患雙方「都麻痹大意」,那問題真的「搞大了」!

另外直腸息肉或直腸癌容易壓迫直腸靜脈,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或便秘或腹瀉,這些問題也容易繼發痔瘡;

還有的痔瘡與腸癌並存,

此時如果僅僅滿足於「痔瘡」的診斷,直腸癌的誤診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直腸癌誤診為腸炎、菌痢及貧血的病例也不在少數!

鑑於直腸癌的巨大危害,患者和首診的醫生都千萬要重視!

肛門病「無小事」,切記切記!切除肛門也許事還小,誤了卿卿生命,那真是萬千不值了!

此時,手機鈴響了;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可以等待....」

旋律如泣如訴,令人遐思聯翩......

假如一切可以重來,世界將沒有任何遺憾!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胃腸病科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01/145855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