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教育孩子的三個大忌 建議有孩子的都看看

用溝通代替獨裁,用鼓勵代替比較,用共情代替綁架。

窮養?富養?一直是父母們關注的話題。

以富養滋養氣質,以窮養鍛鍊品質。是每個父母的美好願景。

平時跟媽媽們聊天,大多數都支持物質和精神的富養,滿足孩子一定的需求,但不驕奢淫逸。

然而在實際上的生活當中,很多家長卻在不知不覺中窮養著孩子。

窮養的不是物質方面,而是精神方面的窮養。

精神方面的窮養,指的是父母對孩子過度苛責,充滿了對孩子的不信任、貶損,而缺乏鼓勵。

這幾件窮養孩子精神的事,你或許也正在做。

剝奪孩子的意願

前些天,有這樣一件事登上了微博熱搜。

在節目中,年僅十來歲的初一小女孩,控訴父親撕毀了她寫的小說。

小說不是3千字,3萬字,而是30萬字。

熱愛閱讀的小女孩,用三年的時間,一筆一划雕刻著她的小小夢想。

普通的大人尚且不能輕易做到的事,這么小的孩子得有多熱愛寫作才能堅持下來啊。

但她的父親,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大不了的事。

怒於孩子偏科,全部撕毀。

「跟學習沒有直接聯繫。」

「父親是在幫助你,走上正道啊!」

「跟學習沒有直接聯繫。」

「父親是在幫助你,走上正道啊!」

比起孩子的寫作夢,理科的成績更加重要。

父親不會在意,女兒提到自己的創作時,那種亮晶晶的眼神一點點熄滅了。

「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而這樣的打擊,其來源是最親近的家人,最敬愛的父親。

我們家長總是懷著美好的願景,為孩子規劃著他們的未來。有時候卻忘記了,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就像《小歡喜》裡英子說的那樣:

「那是你的願望,不是我的。」

「那是你的願望,不是我的。」

以家長的身份,以一句「為你好」,隨意處置孩子的想法,這樣真的對嗎?

最初的夢想,也最是珍貴。

它不是物品,而是無價的精神財富。

對孩子的精神富養,就從守護孩子的夢想開始吧。

真正的愛,不是控制和打壓,而是接受和尊重。

跟別的孩子攀比

不少人的童年裡,都會有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長大之後都怎麼樣了呢?他們是這樣回答的:

@小茶几:

從被比較的時候開始,我內心就沒辦法放下成見。我會特別討厭那個被跟我比較的人。

@Sam:

小學的時候本來是班上第一,每天還在被我媽嘲諷我比不上她同事的兒子,後來我就不想學了,本科都沒有考上。倒也不是報復,只是覺得特別累。

@孤獨的老虎:

我還好吧,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實際上我很迷茫,好像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優秀,否則我就沒有價值。

童年的陰影,遮住了成長的光芒。

在比較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活得不太幸福。

父母對孩子長大後的心理建設、前途發展和價值判斷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3.4%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會經常比較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

我們的初心,也是希望孩子能「知恥而後勇」,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和激勵。

但在孩子的眼中,壓力和無助感卻與日俱增。

13歲的小男孩天天,因為父親一直誇別人家的孩子,留下這樣的紙條後,便離家出走: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

「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孩子心中的一根刺,無時無刻不讓孩子刺痛。

孩子痛苦、掙扎,選擇了離家出走的極端方式,咽下去的是「你看看別人的父母」這樣的諷刺和挖苦。

我們自己,又能接受這樣的對比嗎?

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的關係就像冰封的高牆一樣難以消融,那些愛和關心也全部被隔離在了高牆之外。

將辛苦作為道德綁架

我受苦受累都是為了你!

你不好好學,就是對不起我!

不要買了,家裡供不起你。

我受苦受累都是為了你!

你不好好學,就是對不起我!

不要買了,家裡供不起你。

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誠然,我們每天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的就是給家人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卻不曾想,這些訴苦的話帶來的匱乏感和愧疚感織就了一張大網,牢牢地將孩子的手腳綁住了。

愧疚於父母的苦都是由自己帶來的,負罪於自己不配去享受,不配去擁有和追求。

只因為父母是家中的「犧牲者」。

長久的積壓,帶來的是精神上的負累和疲憊。

或因壓抑而停滯不前,或因壓抑而爆發。親子關係由此而失衡。

電影《伯德小姐》中,迫於母親長久以來的精神壓迫,Christine憤而向母親吼道:

養我到底要花多少錢,我長大開一張支票還給你,再也不用跟你說一句話。

養我到底要花多少錢,我長大開一張支票還給你,再也不用跟你說一句話。

我們家長想要的結果,是這樣嗎?

我們養育孩子,供給於他們,並不是為了春播秋收那樣簡單,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請移開加築於孩子身上的重壓,讓他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呼吸吧。

幸運的人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真正的精神富養,不是用物質來充斥、用滿足來堆積,而是從精神上的溫潤和滋養。

《中國人的修養》中,北大校長蔡元培這樣寫道: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法的語氣和方式。」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法的語氣和方式。」

用溝通代替獨裁,用鼓勵代替比較,用共情代替綁架。

願每位家長都能給孩子提供真正的精神養料,陪伴他長成一顆參天大樹。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媽媽手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27/1470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