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債激增——外儲減外債跌破一萬億大關

2020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存底30606億美元,外債20946億美元。一季度外儲減外債規模為9660億美元。正式跌破萬億美元大關。

受假期因素影響,外管局在6.24日提前發布了一季度外債相關數據。

2020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存底30606億美元,外債20946億美元。一季度外儲減外債規模為9660億美元。正式跌破萬億美元大關。

2019年末,中國外匯存底31079億美元,外債20573億美元,外儲減外債規模為10506億美元。

一個季度時間,中國外儲減外債規模下降846億美元,一個季度淨規模降低近一成。

01

借外債的主力——政府和央行

很多人以為主要是企業在借外債,但你從數據就可以發現,自2018年一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中國廣義外債規模增長2050億美元,但政府和央行外債增長1098億美元,占比新增外債的53.6%。政府和央行早已變成了借外債的主力。

2020年一季度,外債新增373億美元,創六個季度新高,其中廣義政府負債和中央銀行負債增長192億美元,占比仍然達到51.5%,中共政府和央行仍然是借外債的主力。

今年以來,央行、外匯局出台多項跨境融資便利化措施,進一步擴大企業借用外債空間。

1)將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將企業借債空間從原來淨資產的2倍提高至2.5倍;

2)擴大外債便利化試點,支持試點地區高科技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並擴大一次性外債登記試點範圍。

3)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企業可在線上申請外債登記。

但以一季度數據來看,央行和外管局政策並沒有發揮效果,企業外債不增反減,一季度數據顯示,「其他部門」和「直接投資」兩項合計(實體債務和對實體的直接投資)外債減少340億美元。

中國新增外債的借債主力是政府和央行。

政府和央行借外債是以國家信譽為抵押,是主權債務。主權債務成為中國對外借債的主要手段。

02

主權債務和企業債務的不同

從歷史看,任一經濟體債務周期的末期,都會伴生企業經營惡化,從而導致企業對外借債變得困難。

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外債資金鍊斷裂,導致國內金融環境和經營環境惡化。為穩定和刺激經濟,以主權外債替代企業外債,增強對外借債能力,這是一種極其常見的行為。

回看中國外債數據,可以發現2017年之前,政府外債和央行外債仍然比較穩定,隨後自2017年開始至今,主權外債近乎翻倍,債務周期末期跡象相當明顯。

但是,企業借外債和主權借外債性質完全不同

企業外債違約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他以企業資產為抵押,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即可,他並沒有什麼國際糾紛。

但主權外債則不同,主權外債以國家信用為抵押,違約則意味著在國際上,國家將被孤立和制裁,會導致違約國經濟迅速崩潰。

近代,主權外債違約風險基本都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干預下重組並維持了繼續清償。但俄羅斯是個特例,俄羅斯在1998年選擇直接對外債違約。

俄羅斯的主權債務違約後果極其嚴重,孤立和制裁導致俄羅斯經濟崩潰,美元計價的股市價格在短短時間內下跌85%。之後俄羅斯選擇重組並清償外債。

03

一季度實體償債高峰期,外儲怎麼穩定的?

單以2020年一季度數據來看,「其他部門」(不是存款公司的實體部門)外債下降354億美元。這顯示了實體部門外債下降,這與2020年1季度是中國實體償還外債高峰期匹配。

很明顯,實體清償外債需要購買外匯,這會影響外儲加速減少,但一季度數據顯示外儲實際變動不大。

問題發生在哪裡?外儲是怎麼穩定的?

再仔細看,是「其他接受存款的公司」外債餘額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單季度增長521億美元。顯然是銀行(接受存款的公司)通過吸引非居民機構(外國人或公司)存款和同業存放,對沖了實體償債高峰的影響。

一季度,實體淨償債354億美元,銀行淨借入521億美元,從而避免了對外儲的擾動,使得外儲得以維持穩定。

從「其他接受存款的公司」長短期債務的構成來看,可以發現短期債務(三個月內償債)新增437億美元,占比新增總量的84%,新增短期債務占了絕對多數。

這或許意味著銀行主要利用非居民機構同業存放餘額(同業存放一般期限更短)在維持外儲的規模。然而這部分資金在一個季度內就需要歸還。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28/147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