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昆明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結腸癌獲獎 網絡炸鍋

昆明小學6年級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熱議(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中共學術造假屢見不鮮。近日,一名雲南昆明六年級的小學生憑藉一篇《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報告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引發網絡熱議。由於該學生在研究初期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還表示自己「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令外界更加質疑這名六年級的學生是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認為如此高難度的專業研究,一個缺乏生物知識的小學生幾乎無能力完成。中科院昆明動物所13日表示,該名六年級學生是該所研究員之子,研究所正深入調查此事。

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中,來自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參賽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官網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據《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簡介中顯示,「本項目前期利用遺傳學比較分析了高原家養哺乳動物和對應平原物種的基因體和轉錄組,發現了高原哺乳動物低氧適應受選擇的關鍵突變基因C10orf67,並構建了C10orf67基因剔除小鼠,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方面,對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進行解析,發現C10orf67在結直腸癌中高表達,敲低其表達可以顯著抑制細胞的增殖,將細胞阻滯在G2/M期,進一步的研究表明,C10orf67可以調節結直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陳某石認為,這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

大陸媒體報導,根據陳某石的實驗記錄顯示,2018年1月6日,陳某石在指導教師、盤龍小區教師呂冬梅的帶領下,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同年1月9日,陳同學表示老師們給了他「一個基因」,隨後陳某石「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在實驗記錄上,陳同學手寫了「基因(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的筆記。1月10日實驗記錄中,陳同學表現出了困惑,直言「還是不太了解基因」,但在老師的幫助下明白了「基因要翻譯成蛋白後才能發揮作用」的道理。到了2018年1月13日,陳某石就表示了解到PCR技術的原理,知道了PCR引子的設計等,了解到為何通過螢光強弱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的RNA表達水平。

陳某石的相關研究成果在網絡曝光後,引發熱議。各大入口網站的評論區下方,許多網民留言認為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不可能完成這麼高難度的研究:「最開始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最後不但生物技能滿點,還加送生物醫學技能,這是犯規啊」、「這麼厲害的研究,卻只有三等獎,我現在越發迫切想知道1、2等獎」、「一個敢投,一個敢評,沒毛病」;還有人酸道:「大學畢業多年,我恍然大悟,我學的生物可能是假的」、「構建基因剔除小鼠,我研究生就做的基因注射都沒搞過小鼠,小朋友NB」。

網友評論

該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發酵,陳某石的背景也引發更多關注。隨後有網民爆料指,陳某石的父母都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根據陳某石的實驗記錄,指導老師呂冬梅曾帶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討論上述研究。網民表示,兩名老師就是陳某石的父母楊翠萍和陳勇彬。巧合的是,楊翠萍在2016年獲批的《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除了研究的癌症種類不同外,與陳某石的項目幾乎沒有差別。

還有網民翻出了夫妻二人在美國產子的照片,並指陳勇彬於2005年至2012年在美國德州做研究員,楊翠萍則於2006年至2012年在美國德州讀博士後,期間誕下陳某石。陳勇彬在Flickr上則以「陳××(Alex)出生照」為題的公開相簿中,有多張夫婦兩人與剛出生的陳某石的照片。

7月3日,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證實網絡猜測,稱陳某石是該所研究員之子,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深入調查此事。

至於陳某石如何能夠獲得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三等獎時,幾個單位又開始「踢皮球」。大陸媒體詢問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時組委會意見時,對方指應聯繫雲南賽區組委會,雲南賽區組委會則稱受訪權限在雲南省科協。雲南省科協負責該項比賽的人士受訪表示,「去年比賽時陳同學的答辯通過了,雲南這邊就把他的項目推薦到了全國賽。」

而陳某石父母的身分曝光後,引發了網絡的又一波討論:「為了升學,父母也是拼了」、「這的確是拼爹的時代,不是孩子輸在起跑線,是爹媽輸在起跑線啊」、「謝謝,我知道我輸在了沒有一個在夏威夷的爸爸了」。

網友評論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14/147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