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範疇:地球減資 誰將是失敗國家?

作者:

這次疫情,導致地球各區域輪流停擺,生產/消費不定時斷鏈的經濟慘狀,2020第三季度將赤裸裸的展現。即使年底出現疫苗,地球經濟的慘態也會延續到2022年,何況這還是在假設病毒沒有變異的前提下。若病毒變異的速度超過疫苗研發的速度,世界秩序的紊亂持續到2025年都是可想像的。

即使在疫情之前,世界金融秩序也已處在核彈級別的流動性連鎖爆炸的臨界點,這與2008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債務貨幣化」(Debt Monetization)有直接因果關係。疫情還在延漫中,粗估一下,各國央行明的、暗的用來紓困的超發貨幣債務換算為美元,數字不下10兆,待得疫情「結束」時,這數字恐怕連20兆美元都打不住。

簡單說,這景象就像是一個金融癌症勉強維持在一期的生病地球,突然受到重創,直接從一期跳過二期進入了三期。世界債務/GDP比,在疫情之前已經來到核彈級別的322%,加上龐大紓困債務,再計入疫情間的經濟衰退因素,2020年的這個比例就會到400%,再往下就不敢想了。

世界會不會破產?固然有「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冷門理論認為不會,但是可能一個常識就可以給答案了,那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以公司經營為比喻,一個債務4倍於收入的公司,若還想經營下去,只能股東認賠,先打掉壞帳,再圖發展。這是一個減資的過程。

疫情加上全球債務危機,地球不減資是不可能的了。問題是,減哪個國家的資?這就是一場零合博弈了。以美國和中國為例;疫情下美國的債務/GDP比可能從當前的102%高升至150%-170%,而中國可能從目前的300%升至不可能持續的500%甚至更高。另方面,美元是全球貨幣,根據國際銀行交易協會(SWIFT),世界45%的貿易通過美元,而人民幣的貿易使用占比只有1.6%,中國的國際交易98%最終通過美元交易。

從信用強度看,美中兩國之間被迫先減資的一定是中國。而過去兩年美國正在強力圍堵中國,因此,通過金融手段將美國的疫情損失部份轉嫁至中國,幾乎是不可避免之趨勢。

當然,除了美中兩國,歐洲、日本和所有其他國家,都得減資,這意味著出售資產,裁員減薪、國民生活水平下降、通縮及通脹反覆發生甚至同時存在。地球減資過程中,許多國家會失敗甚至再也爬不起來。

大變局中,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第一波疫情控制得算好,熱錢也不斷流入,但台灣究竟是一個幾乎完全依賴世界經濟穩定循環過日子的國家,脫離不了變局下不可測的混亂。因而,在此不得不再提一次前兩期本專欄對台灣提出的12個字:「放下增量、盤活存量、布局災後、立足多語」。提出這十二個字正是為了「地球減資」大局而做準備。

(本文原刊於今周刊1230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範疇文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23/148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