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推動東歐共產主義崩潰 赫爾辛基協議45年

作者:
今年8月恰逢赫爾辛基協議簽署45周年。這份文件因有專門章節特別提到人權和自由,為後來在前蘇聯和東歐大規模民主運動浪潮的興起提供了支持和依據,為此也推動了當地共產主義的垮台和蘇聯解體。

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執政後,赫爾辛基協議尤其在當時的蘇聯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很大影響。

今年8月恰逢赫爾辛基協議簽署45周年。這份文件因有專門章節特別提到人權和自由,為後來在前蘇聯和東歐大規模民主運動浪潮的興起提供了支持和依據,為此也推動了當地共產主義的垮台和蘇聯解體。

西方塞入人權章節為後來歷史埋下伏筆

冷戰時代,東西方兩大陣營為緩和緊張局勢在1975年8月1日簽署了著名的赫爾辛基協議。這份文件提到了當時世界上關心的裁軍、歐洲地區的軍力部署、只能以和平和依據國際法的方式改變歐洲地區邊界,以及經貿、工業和科技合作,人文交流和環保等眾多議題。除此之外,在第7章中特別提到簽字國應依據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尊重人權,宗教和信仰自由等等。

前蘇聯是多民族國家,境內的烏克蘭人,波羅的海地區各民族,克里米亞韃靼人,蘇聯猶太人等等當時都在積極爭取自己的民族權益。赫爾辛基協議中更特別提到,簽字國應該尊重當地少數族群,他們的權益應受到保護。

蘇共當局當時為急於簽署赫爾辛基協議,向西方讓步,讓西方在協議中塞入有關人權的章節。有俄羅斯媒體後來評論說,勃烈日涅夫和他的助手們在這份文件簽字時根本想不到,僅十多年後共產主義就會崩潰,蘇聯會解體,正是赫爾辛基協議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蘇聯領導人當時對西方的舉動乾脆不放在心上,甚至嗤之以鼻,認為西方幼稚可笑。

西方當時也有輿論認為,利用赫爾辛基協議,蘇聯比西方要獲利更多。但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恰恰是這份文件中的人權章節為後來的歷史進程埋下伏筆,為後來在東歐相繼湧現的大量爭取民主,反對共產黨專制的組織和運動,包括波蘭的團結工會,捷克的77憲章等提供了支持和法理依據。

甚至更有研究認為,在東歐民主化浪潮中,赫爾辛基協議所發揮的影響可能要超過西方對蘇聯的經濟制裁和地緣政治較量。人權更首次成為外交政策工具。

推動東歐蘇聯民主化運動

赫爾辛基協議簽署不到一年後,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首先在1976年5月12日宣告成立。當年11月,烏克蘭和立陶宛分別成立赫爾辛基俱樂部。1977年1月和4月,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赫爾辛基俱樂部分別成立。

捷克前總統,著名持不同政見者哈維爾在1977年1月曾擔任過捷克赫爾辛基俱樂部主席。哈維爾稍後推動創建了捷克77憲章運動。

受赫爾辛基協議影響,物理學家出身的波蘭著名政治人物,當時還是持不同政見者的羅曼舍夫斯基首先組建了波蘭捍衛工人委員會,後來他成為波蘭赫爾辛基俱樂部領導人,他接下來作為主要領軍人物投入團結工會運動。團結工會執政後,羅曼舍夫斯基曾多次當選波蘭國會議員和副議長。

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的早期成員和後來的領導人阿列克謝耶娃生前回憶說,赫爾辛基協議簽署之後,蘇共當局認為是一場重要的外交勝利,當時蘇聯主要大報全文刊載協議條文,她特別留意人權部分,但感到有關表述很弱,無法與世界人權宣言相比。

主要工作核查揭露蘇聯違反協議

但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的創建人,物理學家出身的持不同政見人士奧爾洛夫在研究了赫爾辛基協議條文後卻發現了天機。他認為,世界人權宣言內容雖好,但對許多國家沒有約束力。而赫爾辛基協議卻是國際條約,違反其中的內容,等於蘇聯違反國際協議。

時事評論人士尼科里斯基說,正是由於蘇共侵犯人權,違反赫爾辛基協議被不斷揭露,後來導致西方國家持續施壓蘇聯,敦促莫斯科不要違反協議。

尼科里斯基:「最早成立時的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與90年代後阿列克謝耶娃所領導的主要從事人權活動的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完全不同。剛成立時的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的工作就是核查蘇聯違反赫爾辛基協議的情況,並發行新聞簡報針對具體案例逐一介紹,通報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比如,非法審判,人們因為持不同的政治立場,信奉宗教等原因被捕,或是蘇聯其他地區赫爾辛基俱樂部的成員被捕等等。」

尼科里斯基說,蘇共當時的主要宣傳口吻是捍衛和平自由,反對戰爭,但卻被揭露違反協議,這讓蘇聯非常難堪。

尼科里斯基說,赫爾辛基協議簽署後,在莫斯科,列寧格勒等蘇聯大城市,曾一度出現一些專門的露天場所,許多關心政治的人士紛紛聚集在那裡討論時局。

他說,戈巴契夫執政後,赫爾辛基協議尤其在當時的蘇聯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很大影響。因為當時有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組織在民間成立組建,這些組織通常都會援引和依據赫爾辛基協議。

東西方都需緩和黨已失掉民心

尼科里斯基說,蘇聯國內的大環境可能導致蘇聯不願對抗,於是同西方簽訂赫爾辛基協議。他說,蘇聯社會當時的氣氛不太正常,人們覺得黨在騙人,黨已喪失民心。因為赫魯雪夫當年提出的在1980年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根本無法實現。更何況,人們都覺得生活水平下降的同時,在與西方的競爭中,蘇聯在經濟,科技,文化和眾多領域都開始落後。

1969年爆發中蘇邊境武裝衝突,世界上兩個主要共產黨國家大打出手,社會主義陣營分裂,蘇聯在國際共產主義陣營中老大哥的地位被削弱,同樣推動了蘇聯同西方緩和。

而西方當時也面臨國內的大規模民權運動,還有經濟危機,美國陷入越戰。此外,美蘇核武力量當時已基本持平,持續軍備競賽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在1973年開始召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提倡東西方兩大陣營從對抗轉入合作。除了阿爾巴尼亞之外,幾乎所有歐洲國家和美國與加拿大參加了會議。經過兩年會談後最終簽署了赫爾辛基協議。

但隨著蘇聯後來開始在歐洲部署中程飛彈和入侵阿富汗,緩和也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結束,東西方再次轉入對抗。

莫斯科赫爾辛基俱樂部因為多數成員後來被迫流亡國外或是被捕,也在1981年宣布解散。直到蘇聯解體,90年代後再次在俄羅斯恢復活動。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05/148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