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沒有華為後 台積電利潤竟暴增81%

最近華為與台積電都非常地吸引眼球,各種消息鋪天蓋地。尤其是台積電斷供事件更是傳得沸沸揚揚。

根據台積電2019年的財報,華為的訂單占據台積電總業務的14%,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高端晶片客戶之一,僅次於蘋果的23%。如今針對華為的禁令加強了,導致了台積電不得不選擇和華為斷絕合作。

失去華為如此一個大客戶,所有人都覺得對台積電會有不小的影響,但是萬萬沒想到,第二季度台積電淨利潤達到了286.7億人民幣,同比飆升81%,更是創下了6年來的最高水平。

在新頒布的美國法規里,明確規定了9月14號後台積電將不能再對華為進行產能的供應。同時台積電董事長表示:「自5月15日以來,我們沒有收到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也就是說台積電創下如此佳績,其中並沒有華為的參與。

【蘋果已將台積電剩餘產能全部包圓】

華為雖然是台積電非常重要的客戶,但其產生的空缺已被其他客戶填補。

有資料顯示台積電已將華為海思原本預定的第四季先進位程產能開放給其他客戶,如蘋果、高通、聯發科、AMD。有了這些大客戶來吃下剩餘產能,台積電的7nm將維持滿載,5nm利用率也將維持在高檔。

台積電在失去華為後,蘋果這個大客戶在向其擁抱而來。雖然華為海思減少了向台積電5nm投片,但是相關5nm產能已經被蘋果包下。

不僅僅是蘋果對於5G和高性能計算晶片的需求強勁,其他客戶的高端晶片訂單也是源源不斷,因此這也將推動5nm和7nm技術需求的提升,從而進一步填補剩餘產能,使營收增長達到預期。

【台積電的底氣來自於其無可撼動的地位】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早在今年6月就曾公開表達過尋找替補華為訂單客戶的信心,而事實確實如此,第二季度財報更是驗證了台積電的底氣。

台積電是一家晶片代工廠商,能夠量產5nm、7nm、14nm等多種工藝的晶片。縱觀整個晶圓代工市場,擁有7nm以下製程的代工廠,目前只有台積電與三星,台積電的良率和生產周期都更穩定,基本是獨占先進位程利潤。

而其中的7nm和5nm晶片幾乎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台積電產能隨時隨刻都是拉滿的。事實上台積電的產能一直都不夠,華為撤單之後,空餘出來的產能立刻就被蘋果、高通、Intel等廠商給補上了,而且是用分配的。

此前被炒得熱氣騰騰的中芯國際,目前和台積電根本就不處於相同的重量級。相比之下,中芯國際最成熟的製程還在14nm,追趕台積電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雖然在這動盪的2020年,先是疫情的影響,隨後又是美國的打壓,但華為還是交出了業績總額4540億元令人驕傲的成績。

如今,高端晶片已經不能供貨了,華為麒麟晶片將成絕版,後續的道路雖尚可未知,但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華為、作為「國貨之光」的它早已留有後路,未來的前景將是一片大好!

背景回顧:

日媒:大陸企業開出2倍以上年薪,從台積電挖走100多位工程師

日媒消息指出,自去年以來,有2個中國大陸支持的晶片項目,從台積電挖來逾100位資深工程師及經理,旨在幫助北京實現扶植國內晶片產業的目標,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日經》今日報導引述多位消息人士指出,鮮為人知的山東濟南的泉芯積體電路製造(QXIC)與武漢弘芯半導體(HSMC),不僅分別挖來50多名前台積電員工,更由享譽業界的前台積電高管來領導業務,旨在開發14奈米及12奈米的晶片製程技術,雖然這些技術落後台積電2到3代,但仍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先進的技術。『

該報導稱,弘芯及泉芯分別成立於2017年與2019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近期擴張的一部分,有鑑於美中緊張局勢對立,北京正優先考慮技術領域的自給自足。

消息人士向《日經》表示,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廠,一直中國大陸晶片項目尋求人才的最高目標,如弘芯就祭出優渥待遇招攬台積電人才,價碼相當於在台積電年薪及紅利的2至2.5倍。

消息人士指出,儘管人才流失不會影響台積電在業界的地位,但台積電擔心的是,公司的商業機密恐被轉移給那些新興中國大陸公司。

研究機構Gartner的半導體分析師Roger Sheng也表示,就算中國大陸透過聘用人才扶植半導體項目,要在短時間內建立並經營先進晶片廠也非易事。

台積電在回復《日經》的評論時表示,員工是台積電的寶貴資產,台積電致力為員工提供充滿挑戰且積極的工作環境,以及長期的職涯發展,而台積電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低於5%,未來將持續致力維持並培訓內部人才。

對於智慧財產權方面,台積電錶示會在法律範圍內做出最大努力,但不代表要攻擊競爭對手,只是希望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同時,各家公司都能做到相同標準,並採取適當保護行動。

弘芯執行長Chiang拒絕對此置評,泉芯則未回復《日經》的置評請求。(來源:海峽導報社)

網友提問中芯國際:美國不賣你EUV光刻機,為何還聽它的?

8月7日,在余承東宣布華為麒麟系列晶片將成絕唱後,同一天,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召開第二季度電話財報會議。會上,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就能否給華為海思代工表明了態度:遵守美國規定。

梁孟松的原話是,關於某特定客戶(暗指華為海思)的問題,公司絕對不會違反國際規章制度,未來會有很多其他的客戶進入公司有限的先進工藝產能里,所以(不給華為代工的)影響是可以控制的。

梁孟松講話中的「國際規章制度」,其實是指2020年5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的第二輪制裁,即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設備設計和製造晶片。

中芯國際的這番表態,和台積電的答覆如出一轍,那就是沒有華為這個客戶,公司的經營不會受影響,因為其它客戶自然會頂上並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但這個回答顯然讓網友難以滿意,因為中芯國際和台積電是性質不同的公司,台積電是在美國上市,美國客戶占比接近60%,因此聽美國號令在意料之中;而中芯國際已經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僅在香港上海科創板上市,而且美國客戶占比不斷降低,從2017年的40.01%降低到2019年的26.36。

更為重要的是,A股投資者給中芯國際的估值不僅是納斯達克的僅10倍,還是港股的3倍多,足見國內投資者對中芯國際的鼎力支持。

簡單說,中芯國際是生於中國、市場在中國的企業,如果不能為中國公司製造晶片,於情於理,網友都難以接受。

正因為如此,有網友在8月7日就梁孟松的講話進一步求證:「是否表示到時候中芯國際也不生產14nm海思晶片。」

而在8月11日,也就是中芯國際登陸A股科創板將近1月之際,同樣是在上證e互動平台,另有網友向其發出靈魂式提問:「就算你聽美國的,請問先進的(EUV)光刻機你能買到?」

這位網友的意思是,美國不賣你EUV光刻機,還有必要聽美國的話,不給華為代工麒麟晶片?

對於上述網友的提問,中芯國際的統一回復僅寥寥數語:「……中芯是代工企業,面向海內外多元化客戶。同時,公司必須尊重經營地法律,合法合規經營。」

那麼,中芯國際是否真的可以像台積電那樣,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經營業績不受影響?其實,中芯國際也曾對華為這種大體量客戶充滿渴望。在2019年11月28日舉行的2019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大會上,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這樣評價華為對國產供應鏈的影響:「像華為這樣的大企業,把採購額拿到國內一部分,就能把國內半導體產業拉動起來。」

不久,華為將麒麟710A的訂單從台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很是高興,連7nm量產的日程表都排了出來,甚至在麒麟710A生產成功後,還特意定製了紀念版手機。

但為何不到一年時間,中芯國際就對華為態度大變呢?

原因並不複雜,因為中芯國際低於28nm的工藝製程,需要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依賴進口,主要進口國有日本、韓國、荷蘭和美國。僅半導體材料方面,雖然中芯國際沒有公布具體的供應商,但行業人士都知道主要是日韓歐美公司,而且對外依賴,並沒有隨時間推移而降低,反而在升高。

根據中芯國際科創板招股書,從2017年到2019年,公司從前5大材料供應商的採購額占比,從39.42%上升到46.57%,這表明,供應鏈對外依賴程度在進一步加深。

這就可以回答前面網友的提問「就算你聽美國的,請問先進的(EUV)光刻機你能買到?」因為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的緩慢,整個國產晶片製造被卡了脖子,人家要你聽話,還不賣你光刻機,你又能怎的?

中芯國際對華為前後態度的變化,既是迫不得已,也是一種深深的無奈。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華商韜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18/149083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