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原來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長催出來的

吃飯左顧右盼、穿衣服慢吞吞、做作業小動作不斷…孩子做事磨蹭的習慣,通常讓許多家長抓狂。

有的家長會頻繁催促孩子:「快點兒!」「怎麼這麼慢!」「再磨蹭就遲到了!」……

但凡家裡有拖拖拉拉的孩子,父母都有深切體會:你越急孩子越慢,任憑你河東獅吼,孩子依然故我。

許多家長表示:孩子的拖延症簡直讓人崩潰——這些「永遠不急的大王」,什麼時候才能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琳琳今年12歲,今年疫情開學後,琳琳媽媽總是擔心她睡懶覺,沒有時間吃早餐,或者上學遲到,總的來說就是擔心她有拖延症。於是琳琳媽媽早早把孩子叫醒,琳琳媽媽做完早餐後發現琳琳還在慢吞吞的穿衣服!琳琳媽媽瞬間火冒三丈,大喊:「琳琳,你再不快一點就要遲到了,開學第一天你就想遲到出醜是吧!"

琳琳看到媽媽氣急敗壞的樣子,又害怕又反感,琳琳媽讓他趕緊去洗臉刷牙,卻發現孩子還在屋子裡轉圈,慢悠悠說了句,「我書包還沒收拾好呢。」琳琳媽媽都快被孩子氣死了,「也不知道這孩子像誰,這樣的拖延症我和孩子她爸都沒這麼慢性子啊!」

琳琳媽媽很生氣,然後找兒童心理專家諮詢建議。專家建議琳琳媽媽先控制好自己情緒,少去催孩子,讓孩子吃一次虧,受一次教訓,孩子就會長記性了。

第一次先提醒孩子「再不快點要遲到了哦」,孩子不聽勸就任由他遲到,當孩子遲到被老師批評後,認識到遲到的後果,自然就會加快速度。琳琳媽媽聽從專家的建議後,孩子果然變自覺多了,現在不用催都會自己早早整理好一切了。

孩子的拖延症是父母催出來的

其實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孩子的心中十分清楚,但是寶媽們天天重複,不停催促,只會讓孩子覺得厭煩,下意識的就有了叛逆心理,做事的速度變慢。所以要謹記,要想成為成功的父母,就要在恰當的時機選擇「沉默」。沉默不是不說,而是減少催促孩子的話語。如果不催孩子,怎麼讓孩子變得自覺呢?接著往下看。

制定明確規則的重要性

其實拖延症都是家長逼出來的,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在學校會比較聽老師的話,是因為老師會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就跟大家一起制定一套班規。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非常明確具體,違反了就會獲得相應的懲罰。所以我們家長與其整天催,不如指定好一套「家規」,比如孩子的作息時間,學習目標等等,一定要具體到早上幾點鐘刷牙,每天什麼時間段看電視,最遲幾點鐘回家……這種文字上體現的家庭規則,會賦予孩子很強的儀式感,對他們而言這是無形的激勵和約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親子關係琳琳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6/149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