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大選倒數計時人民幣突然下跌或醞釀巨大風險

今年的人民幣市場風雲詭譎。?從5月27日下探到年內低點7.1765之後,人民幣對美元突然急轉向上,氣勢如虹。7月9日升破7.0大關,8月26日升破6.9,9月15日繼續突破6.8關口,9月17日早盤一度沖高至6.75關口,創16個多月以來的新高。

(人民幣升值到了去年5月份的水平)

攻勢持續了整整三個月,反彈近4200個基點,漲幅突破5%。

大投行紛紛看漲人民幣可以突破6.5,甚至達到6.0的水平,專家們說人民幣進入了長期升值通道了。

但就在上周五,強勢的人民幣突然意外下跌。

在這三個交易日裡,人民幣上躥下跳,一度跌破6.8關口,從高點到低點變動超過500個基點。人民幣中間價也跌到了一周低點,且弱於市場預期。?

人民幣快速升值的節奏出現了異變。

人民幣突然貶值,是因為恐慌情緒的上升。

恐慌不安的源頭有兩個:

一是歐洲第二波疫情已經捲土重來。

市場越來越擔心政府可能會再度採取封鎖措施,再加上全球各大銀行又一次出現了洗錢的醜聞,所以金融股帶動全球股市下跌,今年來更加強勢的歐元也跌了。在避險情緒的蔓延下,美元指數一路反彈。?

二是中美消息面一直在製造不確定性。

甲骨文和Tik Tok的交易究竟能不能得到兩國政府的點頭答應,至今仍無定數。中國的不可靠實體清單中有多少美國公司,扣動扳機之前猶豫不決,市場擔憂也隨之加重。而台海局勢又在升溫,兩國關係毫無緩解勢頭。

美元走向和中美博弈,左右了短期人民幣的走勢。避險情緒如果不退,美元則會進一步上漲。

現在市場情緒非常謹慎。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從周二晚開始,將連續三天在國會上就美聯儲應對疫情發表證詞。市場密切關注著鮑威爾的證詞,市場波動肯定不小。

中美之間也不明朗,特別是美國大選已經進入倒數計時六周。現在選情膠著,甚至有擔憂大選將會出現爭議性結果,醞釀巨大風險,比如川普一旦微弱落敗,可能會宣布不承認選舉結果。

候選人的外交政策也給匯市帶來了風險,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策略師Ruskin認為,人民幣和俄羅斯盧布是受到政治力量影響最大的兩個幣種,最重要的是,會因為最終當選者是誰而朝相反的方向波動。

這些風險導致了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屬性會進一步得到鞏固。另外,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張明提到,美元還有一個特性——反周期貨幣。美元指數走勢與全球經濟增速之間總體上呈現出一種負相關。在全球經濟增速顯著反彈之前,美元指數不會太弱。

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表明,強勢美元與全球貿易、新興國家的信貸增長都存在明顯的負相關

外匯市場交易永不停息。

這種瞬息萬變的高頻交易數據意味著,短期匯率變動是投資標的中最複雜、最難預測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人民幣短期不確定性正在飆升,接下來出現震盪不可避免。

長期來看人民幣究竟是漲還是跌,專家們的分歧越來越大。

「人民幣不僅已經跌透,而且已經跌過了,未來人民幣將會進入較長的升值過程。」

向來能在市場上引起轟動的高善文對人民幣未來表示信心十足。他認為,證據來自兩個方面,中國出口份額開始逆勢上升;美元匯率處在貶值趨勢之中。

如果要探究人民幣這三個月來的升值,我們可以找到這些原因:

中國經濟的復甦領先全球;

中國抗疫策略使得出口企業快速回復,完備的產業鏈幫助中國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美國放水導致美元的持續貶值;

中美利差處於高位,人民幣資產更有吸引力。

但是這些因素並非一成不變的,所以高博的觀點並不能完全站住腳。

比如天風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就認為,不能為了解釋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存在,而生搬硬套地分割地去看經濟恢復、出口貿易、境內外息差。不看兩大「緊約束」基本背景,來談當下人民幣的升值,都是瞎扯。

所謂的兩大「緊約束」,第一是人民幣匯率三年前或更早就巳經出現了名義匯率和真實匯率的裂口,且裂口張開發散不收斂。這就是說外升內貶,人民幣對內購買力下降得厲害。第二就是嚴格的資本項管制,用大壩把水攔在了境內,名義匯率維持在「7」。

恆大首席任澤平則把話說得更圓滿了一些:

短期來看,以雙向波動為主,人民幣短期既有升值支撐也有階段性貶值壓力,但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韌性強、物價穩定、系統性風險得以控制、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增強,若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人民幣具備升值基礎。

在首席們交鋒之時,我們再來看看高層智囊們對人民幣升值是什麼態度。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在採訪時強調: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還是貶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環比增速與美國經濟環比增速哪個更強……未來六個月,美國經濟的環比恢復的速度可能會趕超中國。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元未必持續走弱。」

他還特別科普了一下美元的常識:美元的國際地位是在相當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不會因為一段時間內的匯率貶值或升值受到影響。

任何其他貨幣想要挑戰美元的地位、成為主要的國際貨幣,還要考慮如何克服「網絡效應」。因為用美元的人越多,全球就越依賴美國網絡帶來的便利性,美元的地位就越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認為,這次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有極大關係,未來全球格局相對動盪,人民升值還不成趨勢性。

外管局原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寫了一份研報,他認為,目前境內外市場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尚未確立,但在全球大放水背景下,中國可能面臨新一輪資本流入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中國究竟要怎麼應對?

「在靈活匯率機制下,緩解匯率升值壓力沒有好的答案。

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維持高利率,容忍匯率過快升值,可能會打擊中國出口,促使國內需求向外轉換,並加速國內產業轉移;如果隨大流採取低利率政策,阻止匯率過快升值,又可能會帶來信貸膨脹、資產泡沫甚至通貨膨脹的風險。

需要採取一攬子措施,包括堅持制度型對外開放,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金融雙向開放,加快國內資本市場建設,健全宏觀調控機制,以及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不過,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則認為,匯率制度無需大變動,現在應該警惕短期資金的大量流入,因為短期資金大量流入可能提高輸入性的通貨膨脹壓力、推高國內資產價格。

「要高度關注短期資金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衝擊,不能一放了之。」

與此同時,「我們自己更不應該給自己設限,而應鼓勵企業去投資國外的實體經濟。相反,我們如果限制住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而讓大量資金流進來,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幾個月後短期資金大量流出,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被剪了『羊毛』。」

目前來看,官方對於人民幣升值的態度是謹慎但不排斥的。

雖然過往經驗證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確實具有緊縮效應,出口競爭力降低,造成產出下降,與此同時熱錢流入,導致房地產等資產上漲,經濟脫實向虛。但是此輪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和過去大不相同,中美博弈越是激烈,中國在吸引外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方面的主觀意願就更強。

不難看出,人民幣升值過快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是傷害值巨大的事情。

大量國際熱錢持續流入中國,難以避免會帶來資產泡沫。

如果中國本身通脹不高,那這些錢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還能待著不動。

可是按中國現在的通脹情況,加上本身國內的錢又很難出去,那麼這些國際熱錢進來之後肯定會買資產,買股買債。

不過,本輪樓市因為調控原因很難再現08年之後的那種盛況。媒體報導,最近二三線城市房貸現收緊跡象,不僅房貸利率較高,而且上調了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部分銀行直接按了「暫停鍵」。這是信貸收縮、抑制資產泡沫的舉動。

總之,中國既有通脹之憂,也有資產上升過快的風險,應對的壓力不小。

因此,即便全球不確定性加大,現在也不是空倉的好時機。

這輪全球大放水的財富效應已經顯現。

比如,美聯儲報告顯示,美國家庭淨資產增加7.6萬億美元,增幅為6.8%,達119萬億美元。美國家庭淨資產超越疫情前巔峰水平,主要就是得益於股市和樓市反彈。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美國中產,在疫情之後不積極做多,不爭取獲利,那麼他和身邊中產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在新一輪資產泡沫的洗劫下,又有多少人會掉隊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24/150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