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國智庫:北京政策可信度下跌 中國金融面臨系統性風險

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系統性風險。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周二發布的關於中國經濟風險問題的研究報告認為,由於中共高度的國家控制,一旦北京政策的可信度下跌,中國金融體系將變得最為脆弱,這是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最為嚴峻的系統性風險挑戰。

中共國家控制帶來系統性風險

自由亞洲電台》9月23日報導,周二,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經濟風險矩陣》研究報告認為,高度的國家控制,直接的信貸流動以及在應對經濟衰退的政策,這些因素為中國金融體系帶來了系統性風險的嚴峻挑戰。

報告認為,中國金融體系極易受到房價下跌,貸款和企業債券違約,銀行同業拆借市場狀況趨緊以及資本外流等威脅,同時也給穩定人民幣匯率極大壓力。但是,很難確定這些中期漏洞什麼時候會加劇短期金融壓力,以及這種壓力將在什麼時候達到當局無法應對的程度。

報告作者之一,中國商業和經濟研究中心學者洛根·萊特(Logan Wright)指出,在中共政府信譽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持續增長的金融壓力更可能對穩定產生重大威脅。他認為,當北京政策的可信度下跌並且對資產的隱性擔保能力受到質疑時,中國金融體系將變得最脆弱。

報告指出,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和發展速度超過了監管者的管理能力。領導層管理金融壓力的基本方法和金融技術專家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都沒有趕上中國金融體系本身日益複雜的狀況。

報告作者們認為,隨著金融體系內部威脅的激增,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影響的方法和槓桿需要進行更為仔細的審查。

威脅中國金融的「灰犀牛」風險

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備受海外研究機構關注,中共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也曾列出過威脅中國金融的「灰犀牛」風險,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大量堆積、債券市場違約增加,以及銀行對高風險房地產板塊有較大敞口。

與「黑天鵝」的含義不同,「灰犀牛」指的並非不可預測的災難性事件,而是高度可預見的潛在破壞性挑戰,政策制定者通常對此選擇忽略而不是躲避。「灰犀牛」這種說法的流行來自美國作家Michele Wucker在201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

對於王景武用「灰犀牛」來描述中國金融系統面臨的風險,《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因為中國金融系統由國家主導,高度不可預期的事件並非真正的威脅。相反,真正向中共政策制定者發出警告的,恰是眾所周知的風險,比如槓桿運用過度和對風險的錯誤定價。

由於掌控了整個國家的資源,與大多數西方國家相比,中共政府對金融系統的控制要強得多,例如限制資本流出中國。

不過,中共為維持其對金融系統的控制,同樣付出高昂的代價,小問題堆積成大問題,系統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灰犀牛風險也越來越大。

由於幾乎不用考慮外部壓力,中共決策者難以抵制這種誘惑:簡單地通過增加債務來為經濟提供支持,即使每一輪刺激所帶來的經濟增長都不如上一輪。

《華爾街日報》指出,無論是強有力的刺激,還是削減債務水平,對中共決策者來說都不是有吸引力的選項。只要這種情況沒有發生變化,預計灰犀牛風險還會不斷累積。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24/150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