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活到老又活得好!全球5大長壽區百歲人瑞祕密

美國頂尖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生命科學(心理學)教授凱薩琳.珊德森(Catherine A. Sanderson)整理過去多年的研究發現,我們日常生活的快樂、身體的健康狀況,甚至於我們的壽命,多半不是取決於外在事件,而是繫於怎麼看自己和所處的世界。只要改變你對年齡增長的心態,對於人生品質的提升、生命長度的延展都大有助益。

活到百歲的人,通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他們吃很多蔬菜和豆類,不吃太多肉;他們適度飲酒,不抽菸;他們也從事規律的體能活動,例如園藝、散步和健行。不過,還不只這些。

下列是世界上人瑞特別多的5個地方:

義大利薩丁尼亞地區(Sardinia)的奧里亞斯特拉省(Ogliastra),擁有全球最高的男性人瑞人數。

希臘位於愛琴海的伊卡利亞島(Ikaria),名列中年死亡率與失智症患病率全球最低的幾個地方之一。

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Nicoya)半島,中年死亡率全球最低。

加州羅馬琳達(Loma Linda)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徒(Seventh-Day Adventists),平均健康壽命比一般美國人多10年。

日本的沖繩,女性人瑞人數為全球最高。

找到人生的意義就能夠增加人生的長度

生活在這些文化里的人,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廣大社交圈裡的人相處。他們住在關係緊密的社區,經常與家人、朋友和鄰居往來,祖孫也經常共處。

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些區域的人也要承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壓力。但是他們採取高度有效的策略減少自己的壓力。例如,沖繩人每天會撥出時間緬懷祖先、伊卡利亞人固定小睡、薩丁尼亞人每天會有一段放鬆飲酒的快樂時光。這些文化往往也抱持堅定的宗教和精神信仰,而信仰有助於減輕各種重大或輕微的壓力。

最重要的是,這些文化里的人,在人生的每個年齡階段,都能找到生存的意義和目的。沖繩人說「ikigai」(生きがい,生命的意義),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人說「plan de vida」(人生的計劃)。

活到百歲或超過百歲的人瑞身處的這些文化,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年歲增長的預期心理。薩丁尼亞的居民對於老齡所抱持的信念,比義大利其他地區的居民都來得正面。一如作家丹.布特納(Dan Buettner)在《藍色寶地:解開長壽真相,延續美好人生》(Blue Zones)這本討論居民最長壽之地的書里所描述的:「看來,你若是向年長者傳遞「他們被需要」的訊息,他們似乎就會長壽得多。例如,在薩丁尼亞和沖繩,還有伊卡利亞或多或少也是,都沒有真正的退休觀念。身為年長者,你不是只接受照顧,也應該要下廚、協助照顧小孩,或照料園圃。」

研究人員檢視了來自全美、年齡介於20~75歲、超過6,000人、跨時14年的資料,發現在這段期間存活或死亡的人有一項共同差異性:無論年齡、性別為何,無論是退休人士或在職工作者,存活的人都有比較強的意義和目的感。

如果你想要活得久一點,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但是也要花時間與你所愛的人相處、管理好你的壓力,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

國家老齡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第一任所長羅伯・巴特勒(Robert Butler)說得好:「能夠界定人生的意義,就能夠增加人生的長度。」

對老齡抱持正向心態,平均壽命比負面的人多7.5歲

一個人對老齡的信念,其實會影響壽命。一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請50歲以上的參與者自評對老齡的態度。在往後的2、30年間,研究人員與參與者定期保持聯絡,以評量他們的健康狀況。研究發現:對於老齡表現正向態度的人,平均壽命比負面態度的人多7.5歲。態度對壽命的影響,甚至比孤獨感、性別、抽菸和運動還要大。因此,活到百歲的關鍵之一,就是對老齡的真實意義培養正向預期心理。

覺得自己老,對健康不好?

不管你的實歲為何,你覺得自己有多老,也會影響你的老化狀況。

在2016年一項研究里,研究人員詢問65~102歲的人,記錄他們的實歲。接著詢問參與者感覺自己有多老?然後記錄他們的主觀年齡。接下來計算參與者的主觀年齡與實歲之間的正負差距。幾年後,再次聯絡參與者,問他們在過去一年間,是否曾經住院?

結果顯示,主觀年齡大於實歲的人,曾經住院的情況較多。研究發現:思想對於身體健康的強烈影響,人對於體能活動水準的認知,能夠做為預測壽命的指標。

為了測試人的思維對於壽命的影響,2017年研究人員檢視了全美境內超過6萬名成人數據。參與者要提供自身健康習慣的資訊,包括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慢性病,以及體能活動水準,並回答下列問題:「你認為自己和同齡的人比起來,體能較為活躍、不活躍,或是一樣?」

21年後,研究人員檢視研究參與者的死亡紀錄,追蹤參與者有哪些人已經過世。和相信自己的體能活動程度高於他人的人相比,覺得程度低於他人的人,在這段追蹤期間死亡的可能性高出71%。即使考慮到與壽命相關的其他因素,如BMI、體能活動實際水準,體能活動的認知與存活之間的關聯也仍然成立。

這些發現說明了思維的力量,也就是說,不管實歲為何,主觀年齡較年輕的人,身體較健康,活得較長久。

樂觀態度與預期壽命之間的關聯,在一項又一項研究中得到驗證。例如,梅約診所(Mayo Clinic)有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悲觀者的死亡風險,較樂觀者高出19%。

一如全國人瑞知覺計劃(National Centenarian Awareness Project)的創始人琳恩.艾德勒(Lynn Adler)所指出的:「簡單說,人瑞是不輕言放棄的人。他們有一種卓越的能力,能在每個轉折點與人生重新討價還價,接受伴隨著年紀增長而來的失落、挑戰與變動,但不會讓年齡成為他們的阻礙。」

即使是罹患絕症,抱持樂觀態度的病患,也比態度悲觀的病患平均多活6個月。在一項研究中,樂觀的肺癌病患在治療後5年有33%仍然存活;相較之下,悲觀的病患只有21%存活。即使考量年齡、性別、健康相關的行為、癌症期別和治療類型,樂觀態度與預期壽命之間的關聯仍然成立。

因此,如果你曾經相信我們文化中對於變老這件事如此普遍的負面刻板印象,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努力轉變。以追尋意義感為焦點的正向思維,能引領你更長久、更優質的人生。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康健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08/150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