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論語》:除道德要求外 君子的最大特點 是遇事樂觀 不憂不懼

君子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要求,還是處世哲學的凝練。你面對世界的態度,你看待人生的姿態,這些都構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塑造了你這個人。

顏回之樂,成了君子之樂的典型代表: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是一個善於在當下尋找結果的人,他忽視現實狀況的簡單甚至艱苦,一簞一瓢,食飲於陋巷之中,可以說物質條件已經到了最低的程度,別人都替他擔心,他卻能自得其樂毫不在乎,這一點其實是連孔子都很佩服的。

然而顏回如此淡定,背後的邏輯,或者說精神支柱是什麼?所謂安貧樂道,那就是說他覺得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樂趣,自己能夠追隨老師孔子的腳步行走,這些他所認為的最快樂的事,他都達到了,所以他的內心是不憂不懼的。

顏回的性格,還有一個方面值得說一說,那就是孔子評價他的「不遷怒,不貳過」,不把自己的怒氣遷加在別人身上,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既能看出顏回的豁達與聰明,更能說明,性格和對待別人的方式,會反射回來影響你自身。不遷怒於人的人,他自身的煩惱也少一些,心態也好一些,內心的安靜和祥和就多一些。一個動不動就對別人橫加指責和埋怨的人,他自己的狀態能好到哪裡去呢?

由此也能看出,孔子看人的眼光,是很銳利的,角度也是很特別的,它能與日常小事中發現一個人的大品質。其實這也說明一個道理:最稀鬆平常的價值觀,只要去遵守,能做到,那就相當不錯了,就是一個特別好的人了,放在我們自己和身邊人身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比如與人為善,說話真誠,辦事守信,做事勤力等,我們對人和對自己的判斷,往往想的太多,卻忽略了最基本然而也是最核心的價值觀。

一個人誇讚別人的方面,其實也證明了他自己的價值觀,顯示了他看重什麼,推崇什麼。孔子對顏回的評價和誇讚,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方面:心態樂觀,安貧樂道;胸懷廣大而不遷怒於人,既是胸懷也是品質;不犯同樣的錯誤足以顯示智慧之高超。而孔子的人生態度也是這樣的,好學貫穿了他的一生,這也是一種安貧樂道的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同於不遷怒於人,是一種道德修養;不貳過又是和好學聯繫起來的,因為好學,所以才不總是犯同樣的錯誤。

樂而忘憂的精神,在下面這段話中也有體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段話簡單而概括地描述了孔子的治學之道、交友之道、處世之道同樣有一個詞貫穿期間,那就是「樂觀」,或者說「樂趣」。學而勤於實踐,看到自己學以致用,是一種快樂;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聚會,是一種快樂;不被人理解卻不怨恨別人,也是一種君子之樂。後一句其實跟顏回的『』不遷怒」頗為一致。

可以看出,樂觀不憂懼的精神,處處可見。孔子的勤而好學,又是一種樂觀,始終在路上,一直在跋涉,在君子自強不息,不會停下來。最後,東方不亮西方亮,當孔子在政治方面尋求當政者認同之時而有所碰壁的時候,他把自己的人生轉向了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恰恰是這一轉變,成了他後世留名萬世師表的源頭。

綜合來看,唯有樂觀,或者說樂趣,才能支撐一個人走下去,人們常說的道德感、責任感、毅力等,都屬於人的意志行為,而意志行為如果能和樂觀的精神狀態以及充滿樂趣的性格傾向結合起來,那事情就會容易很多。要成為一個君子,除過仁義道德上過關,你還得凡事樂觀不憂懼才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張不才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14/151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