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回顧深圳特區四十年歷史 習對香港貢獻隻字不提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祝大會上,回顧了深圳特區40年歷史,但習近平對40年來香港對深圳的貢獻,特別是經濟特區成立初期,鄧小平指示「多造幾個香港」一事,習近平更是隻字不提。

習近平周三(14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祝活動並發表講話,在接近1小時的講話,習近平至少7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要發展戰略,亦賦予深圳一個歷史使命;不過就甚少提到香港。

在6000多字的講詞之中,習近平花了2000多字論述深圳的歷史,但「香港」兩字,習近平在這2000多字中只提了一次,即「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 大陸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

相比在深圳經濟特區30周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演講提及香港5次,發言開首及結尾都有提到「要加強與香港合作及交流」。可見在40周年大會上,香港由「合作」變成「融入」。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周三對本台分析,習近平今次演說對香港著墨部分不多,有別於過往南下時的講話,並沒有提及香港對深圳發展的貢獻,反映香港融入深圳等地的大灣區發展,弱化主導角色。

劉銳紹說:大家看到習近平對香港的部分著墨不多,甚至只是賤香港變成配角,很清楚弱化了香港過去的角色。

劉銳紹指,改革開放多年來,中國每年引進的外資,有6成至7成都是經香港引進,他認為這個情況暫時無法改變,無論深圳做多少金融改革,短期內也不會超越香港。

另一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亦對本台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押後發表《施政報告》,出席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祝大會,除了考慮「撞期」因素,相信是因為害怕深圳比香港取得更多優惠政策,擔心在不久將來超越香港,貶低香港作用。

翻查資料,香港為深圳經濟發展帶來不少貢獻。其中深圳市前海蛇口特區為港深合作的一例,中共利用香港服務業發達的優勢,在前海合作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企業數目由2013年5215家增長至2018年的17多萬家,年均增長率高達99.5%。統計反映,前海特區實際利用港資年均增長率達到20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達到84%。

對於習近平的講話是否淡化香港對深圳的貢獻,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周三對本台指,無需執著於香港有否在會上被提及,他認為香港雖然在90年代為深圳提供資金及技術,但深圳的地區改革才是迅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如願意開放市場、與其他地區制度不同、及市長有為等。

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亦對本台表示,的確有趨勢顯示中央想將發展重點轉移至深圳,當局正希望吸引更多外資投放深圳。在高科技發展、GDP及人口方面,深圳有一定優勢,但他認為,深圳要超越香港並不容易。

林和立說:如果要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來看不到會發生,性質不同,深圳失去兩個作為金融中心的條件,即是資本項目、外幣管制開放,真正的法治都沒有,可見將來很難挑戰香港的地位。

亦有分析指出,香港對深圳的影響和貢獻,一直非比尋常。《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頁72–76提到,1988年6月3日,鄧小平於「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會議與會代表會面時提到:「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 大陸還要造幾個「香港」……」鄧小平當初構思深圳特區,目的就是要造「幾個香港」。

前深圳市長于幼軍曾公開表示,不能忘記跟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的傑出貢獻。他認為深圳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初心,「搞特區不是要把香港比下去,而是要再造幾個香港」。

改革開放後,深港經濟關係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香港產品市場的北移,銷往深圳;第二階段是198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新界的製造業轉移到了深圳;第三個階段是服務業的北移,香港人民轉往深圳消費。2009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1.6萬億港元,深圳9000億港元。從1980年到2015年,香港的GDP從206.6億美元增至3099.3億美元,人均GDP從4080美元增至42423美元,而進出口總額從300億美元增長到了1.1萬億美元。深圳經濟總產值從2001年不及香港的18%,到2010年香港的62%,再到2015年香港的92%。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15/151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