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愈嘉:美國的問題 世界的難題

作者:
最初的美國,是由一群清教徒建立的,他們獨特的精神結構——「清教徒保守主義精神」奠定了美國秩序最穩固的根基。 保守主義精神的潰敗,讓美國從一個肌肉強壯的經濟巨人,淪為一個虛弱的、滿身脂肪的虛胖子。 回顧美國歷史,不難發現,保守主義精神興,則美國走向繁榮,保守主義精神亡,則美國走向衰落。

世界對美國的關注,從未像當下這樣強烈,有四種問題,關注度最高、討論最多、爭議也最大的問題:

「美國疫情失控與經濟大蕭條」:新冠疫情全面失控,截止目前,感染800萬人,死亡22萬人,連總統也未能倖免。在此衝擊下,美國也陷入了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

「種族衝突」:以黑人弗洛伊德的死亡為起點,美國掀起了一場「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並迅速演變為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流血衝突。

「新冷戰與逆全球化」:美國宣稱,世界秩序將迎來「兩個陣營,三個世界」的對抗局面。

「美國大選」:當下的種種困境與衝突,讓「2020年大選」成為超級大熱點。

種種現象,歸結為一個似成共識的結論:「美國正在衰落」。而對此的分析,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金融過度膨脹說」:由於金融的過度膨脹,導致美國本土製造業的空心化,造成了美國國力的嚴重衰退。

「資本綁架政治說」:美國政治被利益集團操縱,華爾街與華盛頓大搞旋轉門,造成了貧富懸殊的嚴重惡化,這是美國社會動盪的根源。

「白人殖民者還債說」:這種觀點認為,美國立國之初的根基是奴隸制,是建立在剝削黑人的基礎之上的,這為今天的種族衝突埋下禍根。

「美國為何衰落?」這似乎是一個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不過,美國保守主義復興運動領袖羅素·柯克,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給出的答案,獨特而又簡潔,卻像手術刀一樣精準:「美國衰敗的背後,始終貫穿著一條清晰的主線,那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保守主義精神正變得愈發脆弱,作為繁榮根基的活水源頭正在枯竭。」

沿著柯克的思路,回顧美國歷史,不難發現,保守主義精神興,則美國走向繁榮,保守主義精神亡,則美國走向衰落。

▍美國奇蹟的根源:保守主義精神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是自由民主的、崇尚科學的現代世俗國家。然而,羅素·柯克卻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指出,最初的美國,是由一群清教徒建立的,他們獨特的精神結構——「清教徒保守主義精神」奠定了美國秩序最穩固的根基。

◎保守主義精神的基點:因為信仰,所以虔誠

二戰後,納粹德國的罪行被揭露,很多人紛紛質疑:當自稱上帝選民的猶太人慘遭屠戮時,上帝竟不施以援手,這樣的上帝,還值得信仰嗎?

哲學家維根斯坦卻說:「明知下一秒要進焚屍爐了,對上帝那份無比虔誠的信仰,也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這樣的思考方式,對實用主義者,實在是匪夷所思,甚至被認為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但是清教徒卻是這樣思考的——

如果上帝不給予任何好處(如生存、財富、地位),就不信仰上帝了,那他信仰的,不是上帝,而是好處。如果他因為有好處才信仰,那麼他實際上是被外在物質所決定的,這樣的人和動物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他選擇信仰上帝,是因為無條件地相信上帝是正確的,而不是因為上帝能給他好處,這就意味著他不再被任何物質條件所約束,那麼,他的精神、靈魂是自由的。

這種獨特的精神氣質,在信仰傳統稀薄的地方,很難被理解。但是,如果不理解它,也就無法真正理解美國。

◎保守主義的主要原則

羅素·柯克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中指出,清教徒的基本理念是,在與上帝之約的基礎上,自我立法,自我治理,只有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才是主宰,祂賦予個體以自由意志,個體要去主宰、創造自己的命運。由此衍生出了清教徒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

·「珍愛上帝創造的社會傳統」——上帝統治著人類社會的良知與道德,任何傳統都是上帝創造的,它久經歲月的磨礪,主張審慎的、自發的改良,拒絕用頂層設計出來的烏托邦藍圖來改造社會。

·「無私產,不自由」——每個人都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勉和創造榮耀上帝,由此獲得的私有財產,是每個人自由的根基。

·「主張差別和秩序」——尊重人的多樣性,差異性以及人性的不完美,每個人只有在神明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反對經濟平等的「無階級差別」的社會。

·「自律即自由」——出於對上帝的敬畏,人在追求自由時,要警惕人性之惡,必須有所節制。

◎曾經的美國奇蹟——保守主義精神的果實

保守主義的精神氣質,最終在世俗層面體現為兩點:以美國憲法為基石的政治制度,以及由此創造的經濟奇蹟。

美國憲法,用一句話來概括其核心理念的話,就是「以野心對抗野心」,構建一個保障個體權利的平衡性政府。

所謂平衡性,首先是防範多數窮人侵犯少數富人的財產權,用政治哲學的語言,就是「共和高於民主」——既防範暴君,也防範暴民,而防暴民甚於防暴君。

其次,是防範富人利用權勢,壓榨窮人。美國憲法的起草者,古維納爾·莫里斯說:「財富會腐蝕思想,助長權欲,上帝證明,這就是富人的趨勢。」

清教徒背景的美國國父們一致認為,只要國家制度設計得當,就能建成一個平衡性政府——各利益集團、各階層互相制約,從而充分地保守上帝意志下的道德秩序。

具有保守主義精神氣質的清教徒,他們的財富觀,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以勤勉和創造來榮耀上帝」——作為上帝的選民,財富是榮耀上帝的方式,而貧窮則是不可饒恕的罪孽,工作的意義不是為了揮霍,享樂,而是出於對上帝的信仰。這種清教倫理,才是美國經濟崛起的根源。

可見,美國奇蹟的根源,不是三權分立、自由市場等政治經濟制度,而是清教徒保守主義的獨特精神氣質。

正如保守主義學者劉軍寧老師在《保守主義》一書所描述的那樣:「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是,美國秩序是保守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美雖新邦,其命惟舊。」

▍「美國衰落」的根源:

保守主義精神的大潰敗

保守主義精神造就了美國奇蹟,但兩大關鍵性事件的衝擊,讓保守主義精神在美國出現了大潰敗:

◎平權運動的興起與全球化浪潮下外來移民的湧入,以清教徒為主體的基本盤受到衝擊,美國人的國家認同開始被解構,「誰是美國人?」的答案越來越模糊。

1988年,美墨之間有一場球賽,放眼望去,賽場幾乎清一色的墨西哥國旗。當美國隊出場時,全場觀眾朝他們扔石頭。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場比賽的舉辦地點,不是墨西哥,而是美國的洛杉磯。

一個挨打的球迷氣憤地說:「在美國比賽,我竟然因為舉一面美國國旗挨揍了,豈有此理!」

這一荒誕事件,成為了美國國家認同遭到嚴重挑戰的生動註腳。

保守主義之父埃德蒙·柏克曾說:「去美洲殖民地的都是新教徒(清教徒),他們是異見者中的異見者,是新教徒中的新教徒。」這些異見者——300萬「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決定了美國人身份認同的核心,是美國的基本盤。

隨後,在19世紀的100年間,歐洲白人移民不斷融入美國,儘管「WASP」被「WEP」取代——「盎格魯—薩克遜」被「歐裔」取代,但是「白人」和「清教信仰」卻沒有變,「清教倫理」對「歐裔」的同化成功了。

歷史的轉折點,是20世紀60年代的平權運動,「美國人」的身份認同第一次遭到重大挑戰,「清教倫理」對黑人的同化失敗了。此後,隨著全球化和外來移民的不斷湧入,清教倫理對墨西哥裔、拉丁裔、穆斯林、亞裔等外來族裔的同化也都失敗了。

政治學者亨廷頓在《誰是美國人》一書中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美國就好比一鍋番茄湯,最初的這鍋湯,就是300萬「WASP」熬的,後來的歐洲移民就好比是各種蔬菜和作料,儘管他們讓這鍋番茄湯變了些味兒,但是基本底色仍然沒有改變,但是對黑人等族裔同化的失敗,相當於直接把湯倒掉,變成了層次分明的沙拉醬。

保守主義精神的基本盤——美國清教徒,在平權運動和外來移民的衝擊下開始瓦解,於是,美國的身份認同出現重大危機——「誰是美國人?」這個問題竟然變得異常敏感而又尖銳。

◎激進自由主義的全面興起

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曾說:「信仰是制度的第一因。」也就是說,再先進、再完美的制度,其活力的源泉都是文化與信仰,如果文化與信仰喪失了,那麼任何制度都會變成了失去靈魂的殭屍。

隨著非洲裔、拉丁裔等族裔開始占據人口結構的主流,與之而來的,就是洶湧而至的激進自由主義,羅素·柯克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提煉出激進自由主義的「四項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與保守主義的基本原則,幾乎背道而馳:

·「越多元越好」

雖然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美國的價值認同,卻經歷了越來越激進的革命:從單一的清教徒對上帝的無條件信仰,到對多元文化的承認、寬容和尊重,再到追求無限制的多元化,直到最近幾年,將一些少數特殊群體、弱勢群體或邊緣群體的文化,罩上道德的光環,並設置為政治禁忌,即「政治正確」,賦予其特權。

以民主黨為代表的美國激進自由主義,為了追求多元化,贏得選舉,不惜以損害美國的國家與社會的整合、民族認同,甚至犧牲作為社會根基的主流文化傳統為代價。

比如,民主黨在「政治正確」的旗號下,策動各大高校取消美國史教程,結果導致——早在1990年,常春藤盟校中,只有25%的學生知道「民有、民治和民享」這句話是誰說的,1/3的學生竟然不知道美國是三權分立的。

美國學者亨廷頓在《誰是美國人》一書中,對民主黨的種種作為評論道:「民主黨的領導人挖空心思,採取各種措施來解構本國人民,這是人類歷史上從無前例的!」

·「越民主越好」

在人們的印象中,「民主」是美國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但是實際上,作為美國立國根基的保守主義精神,對民主的態度是警惕的,防範的。而如今,隨著激進自由主義的愈演愈烈,民主終於逐步走向了開國先賢們所擔憂的「多數人的暴政」——民粹主義。

隨著非洲裔、拉丁裔等族群成為民主黨的基本盤,美國的民主由公民權利的平等走向政治影響力的平等、經濟結果的平等、權力分享的平等,特別是不同身份群體按其人數比例平等分享權力。

比如,民主黨的明星議員桑德斯、AOC不斷主張對富人徵收70%的稅;在美國民主黨執政的許多州,甚至出現了一個人可以選擇56種性別,公共廁所可以有56種的奇葩景象。

·「越平等越好」

「平等」是現代價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然而,如果平等日益泛化,走向激進的平等主義,就會出現「平等之惡」,從而帶來災難,如今的美國,由人格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基本權利平等、機會均等,走向結果平等、待遇平等、享受平等。

比如,美國大學已成為「平等之惡」的重災區,許多大學明確地採取了給非洲裔、拉丁裔一定的名額,無論他們的入學考試是否及格。由此也引發了兩個後果——非白人族裔學生的質量越來越差,許多優秀的白人喪失了上大學的機會。

·「越自由越好」

保守主義認為,「自律即自由」,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必須防範和警惕人性之惡,然而,在自由激進主義的主導下,個人主義不斷突破各種限制,個人權利不斷泛化,突破邊界,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從而走向放縱的個體主義。——窮人與富人,都在「以自由為名」瘋狂地放縱:

窮人的自由:「吸毒」「濫交」

曾經,工作是為了榮耀上帝,貧困是不可饒恕的罪孽,婚姻、家庭與責任,是美國價值觀的中流砥柱;如今,價值觀被徹底顛倒:

首先,「我窮我有理」「窮就能領救濟,沒必要工作」,成為美國底層社區最重要的價值觀。

其次,美國底層窮人無法做到在結婚後再生孩子,導致單親家庭泛濫,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最終,窮人家的孩子無法完成學業,每天放縱般的享樂,吸毒成為常態。

由此,窮人陷入惡性循環,根本無法擺脫貧困的陷阱,這也成為美國貧富懸殊的重要根源。

富人的自由:「不事創造,瘋狂地賺快錢」

美國企業家群體不斷背離「創造、節儉、奉獻」的清教徒精神,把產業轉移到中國、東南亞等地,把苦活髒活累活全部外包出去,他們利用美元「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利用金融優勢賺快錢,而這種賺錢模式成為主軌後,一定會產生毒癮般的依賴,導致美國經濟的根基徹底潰爛。

——結果,曾經讓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工業體系全面崩潰,80年代,汽車產業被德國貨、日本貨取代,如今,工業製造被中國取代。目前,連美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波音,也瀕於破產。

保守主義精神的潰敗,讓美國從一個肌肉強壯的經濟巨人,淪為一個虛弱的、滿身脂肪的虛胖子。

▍保守主義的潰敗,

是美國的問題,更是世界的問題

美國著名政治文化學者英格爾哈特認為,所謂激進自由主義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典型的後現代主義,是現代普遍價值被扭曲後的產物,在這種價值觀的支配下,對待任何議題,他們都採取了脫離現實的激進態度,最終導致,問題越解決越多,越解決越糟。

其實,早在1970年代,羅素·柯克在《保守主義的精神》一書中,就已經預見到了這股趨勢,他悲觀地認為,保守主義的潰敗,由來已久,只不過今日尤甚而已。柯克當年就是想寫一部「保守主義的潰敗史」,但由於出版方的堅持,才不得不改為現在的書名——《保守主義的精神》。

著名政治學者叢日雲教授說:「如果把美國比作一輛汽車的話,激進自由主義是油門,而保守主義是剎車,如今的美國有車毀人亡的危險,美國若想復興,必須猛踩剎車。」

此言一舉道出了現代社會的真正危機——在強制與自由之間,在理性與信仰之間,在物質與精神之間……世界的秩序和人的意義被不斷朝反方向拉扯。撕裂的價值觀、強烈的失控感,人類必須重尋價值之源。

我們說保守主義的潰敗,是美國的問題,更是世界的問題,這不僅因為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興盛或衰敗直接關乎世界秩序這一事實,更因為保守主義的潰敗,是現代文明的價值內核,不斷被掏空靈魂,留下一地被風乾的殭屍。

更重要的是,對於尚處於前現代的國家或地區,保守主義大潰敗,激進自由主義崛起所引發的惡果,會直接成為這些地區拒絕現代文明天然的藉口。為此,先知書店力薦羅素˙柯克這本《保守主義的精神》(第七版譯本),讀懂美國興與衰的根源,在歷史拐點時刻,擁抱一種陌生但正在改變未來走向的思想,還可一鍵收藏本文推薦的其他幾部好書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先知書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18/151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