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引據一名專家對朝鮮新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進行的初步分析結果說,朝鮮在勞動黨建黨75周年閱兵式上公開的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重量約100噸,將其裝載至移動發射車(TEL)運往發射地點難度較大。鑑於此,該飛彈可能是旨在對外炫耀武力的「實體模型」。
據韓聯社今天引述韓專家說:朝鮮新飛彈或重100噸,載運難度高。韓國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16日在向韓聯社發來的初步分析結果中指出,推測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長23米左右,直徑2.3~2.4米,二級助推器使用液體推進劑。新型飛彈被載於11軸移動發射車意味著其重量較「火星-15」號大幅增加,搭載液體推進劑時重量將達100噸左右。鑑於此,用移動發射車將其運往發射地點有相當難度,因此更適合採用固定飛彈發射井。
張泳根表示,新型洲際飛彈貌似為多彈頭飛彈,但朝鮮是否已實現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所需的彈頭母艙(PBV)的輕量化仍是未知數。他指出,朝鮮官媒並沒有使用「火星-16」號這一名稱,據此推測,新型飛彈尚未達到分導式多彈頭技術(MIRV)水平。
據該報導,另外張泳根指出,朝鮮新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長度比「北極星-3」號短1米,為7.2~8米,其直徑依然為1.6~1.7米,似乎已處於實戰部署或試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