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關係再好 也不要忽視這3條潛規則

《最佳損友》裡,有一句唱的特別扎心:

為何舊知己,到最後都變不成老友?

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某。

年齡越大,逐漸發現:

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因為一件小事,就會分道揚鑣。

走過半生才明白:

打敗一段感情的,從來不是金錢,而是相處相伴間的細枝末節。

人與人之間,若是忽視這3條潛規則,即使關係再好,也會有走向終點的那一天。

1

耳不聞人之非:永遠不要肆意揣測別人

村上春樹曾寫過一段話:

「我們基本生活在一個冷漠的時代,卻又處於如此龐大的他人信息的包圍之中,只要想做,就可以輕易獲取這些信息。

可就算這樣,我們對別人還是一無所知。

即便一無所知,還是有人常常因為一些流言蜚語輕易就給他人定性,即使此人是朝夕相處的人。」

多年前上大學時,系裡有個女生上了一年就退學了,如今想起關於她的種種,還是覺得苦澀。

大一剛入學,她所在的宿舍關係融洽,六個人整日形影不離。

可沒過多久,便聽到有傳言說她偷東西,而且還聲稱她是「慣犯」,讓大家都離她遠一點。

根據一些隻言片語才知道:這名女生所在的宿舍,有人丟了500塊錢,因為曾看到她經常半夜起床喝水,便斷定此事與她脫不了干係。

之後又有人自稱是女生的高中同學,在學校論壇匿名發帖說,女生家裡條件不好,上高中時做事就經常偷偷摸摸。

一時之間,宿舍的人孤立她,班裡的同學遠離她,可從始至終都沒有人去了解過事情的真相。

甚至她關係最好的朋友,也跑去冷嘲熱諷:「你要是缺錢你可以問我借啊,真沒想到你是這種人。」

兩個月之後,500塊錢找到了,其實是丟錢的人自己裝在一件舊衣服里忘記了。

這時眾人才知道,女生半夜起床其實是服藥,治療焦慮症的,因為這件事,她的病情愈發嚴重,不得已只能退學。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有句台詞: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搬不動。

而毀掉很多人的,往往也是因為這座「大山」。

如果當時有人選擇相信那位女生,她的朋友堅定的站在她身邊,或許結果不會如此,可惜世間沒有如果。

有人說,人之所以有一張嘴,有兩隻耳朵,是因為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所以,關係親密之人,更應該做到「耳不聞人之非」,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本就十分難得。

中國有句古語: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大多時候,不議論他人,亦是在保全自己。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不說人是非,不做是非人,善待身邊人,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2

目不視人之短:永遠不要輕易低估別人

知乎上有人問:「有哪些道理可以伴隨人的一生,而且是受用不盡的?」

有個高贊回答寫道:永遠不要高看自己,永遠不要低估他人。

可在人世間,有多少人眼裡只能看到別人的短處,目視自身時,卻習慣性忽視短板。

電視劇《老酒館》裡的酒館掌柜陳懷海,為人為商皆可稱之為「楷模」。

有位討飯的老人,經常會去他的酒館裡喝酒。

每次去打二兩酒,店裡客人多的時候,他就站在角落裡喝酒。

如果是別的酒館,看到有這樣的乞丐,通常是不讓進店的,甚至還會驅趕他。

但陳懷海卻由衷敬佩這位老人,非但不嫌棄他,還覺得應該向老人學習為人處世。

陳懷海告訴夥計:

「他討飯吃,卻不差一份酒錢,這是酒德;

有人往他酒壺裡兌了水,他嘗出來了卻不動聲色,這是大氣;

而這些,就是做人的境界。」

易經》裡寫道:「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老人自然是君子,而尊重老人的陳懷海亦為君子,因為身處高位時,不欺負弱者本就非常人能做到。

楊絳先生有句話說的極好: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台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人活一世,風雲變幻,上坡時不要看不起下坡的人,站在山巔時也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

永遠不要盯著別人的短處不放:

在矮的人面前不談身高,在胖的人面前不談身材,在皮膚黑的人面前不談膚色,在父母離異的人面前不談家庭,這是教養。

永遠不要在弱者面前自持優越感:

與窮人交談不炫耀金錢,與孤寡老人交流不炫耀兒孫滿堂,與病痛之人溝通不說「你那個不算痛,我這個才痛」,這是修行。

網上有這樣一句流傳甚廣的話: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做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真正優秀的人,不高看自己,不低估他人,以謙卑之心,待世間萬物。

3

口不言人之過:永遠不要隨意評價別人

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投射效應。

大意是說:人常常會出現一種錯覺,習慣以自己內心所想所見作為標準,以此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對方也是這樣。

但其實你看到的,並不一定就是全部,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女主角瑪蓮娜被公認為是鎮上最美麗的女人。

漸漸地,她的美貌被女人們嫉妒,有人傳言她勾引有婦之夫,眾人一擁而上毆打她,撕爛她的衣服,剪壞她的頭髮。

可是平日裡,她與鎮上的人並沒有太多交集。

即便並不熟識,大家也沒有停止對瑪蓮娜的評價和攻擊,反倒將她的美麗當成了不可饒恕的罪過。

見過太多這樣的人:

朋友的孩子考了個不錯的大學,一家人發朋友圈慶祝,底下有人說:「這學校不行,屬於三流,我兒子上的都是名牌大學。」

你買了件新衣服開開心心穿著去上班,有人跑來說:「你太胖,以後別穿這種衣服了。」

你不小心犯了個小錯,並沒有傷及他人,可有些人卻將這件事念叨很多年,甚至上升到你的人格。

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和認知強行加在別人身上,或許正是摧毀一段關係最快的方式。

有紋身的不一定是壞人,晚歸的女孩並非不自愛,眾人都討論的「事實」不一定就是真相,你看到的並不就是你以為的那樣。

嘴長在自己身上,但故事都是別人的故事,別去插手別人的生活,更不要用語言毀掉一個人的人生。

正如毛姆所說: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磅,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不評判別人,不說人閒話,不輕易指責,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做人最高的修為。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是古人留下的醒世箴言,也是與人相處必須謹記的規則。

懂得感知他人的情緒,感受他人的痛苦,感懷他人的幸福,自己也會幸福。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或許就像《增廣賢文》裡寫的這般: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人到中年,走的越遠,失去的越多。

但願相伴走過的友情,一直不離不散。

但願難得遇見的知己,永遠不說再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ColinHo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1/151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