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精品推薦 > 正文

她與瓊瑤齊名 譽滿香港 卻棄子 插足閨蜜戀情

離婚的前幾年,亦舒也會抽空去陪陪蔡邊村,一切終止於11歲那年,在蔡邊村的模糊記憶中:母親買了個機械人給自己,一起看完一場電影《007》,從此便音訊斷絕。 對於亦舒離開的原因,現已眾說紛紜,唯一確定的是,她的絕情,讓蔡邊村的一生都缺失了太多歡樂。

近日,電影《喜寶》終於被搬上了大熒幕。

上映之前萬眾矚目,畢竟身披亦舒作品的外衣,可惜情節改編得太離譜,豆瓣評分一度低至3.4。

最好看的畫面居然是這張電影海報。

還有觀眾吐槽:影片將亦舒改成了瓊瑤。所謂「台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

此二人曾力扛港台言情小說的半壁江山,雖然一直被相提並論,但行文風格實則大相逕庭。

亦舒筆下的主人公,著白衫配卡其褲,姿態高傲,拼殺於紅塵,她們智慧理性。

也因這份颯氣,亦舒則被書迷們稱呼一聲「師太」。師太自譽滿香江,至名揚大陸,也曾走過很長一段路。

01

五十年代初,一戶姓倪的人家自上海舉家遷往香港,當時家中的小女兒年僅五歲,名叫倪亦舒。

六年之後,她的四哥倪亦聰也輾轉至香港,與家人匯合,倪亦聰進行小說創作,一時之間聲名斐起。

後來甚至躋身香港四大才子之列,他的筆名,叫做倪匡。

▲亦舒和哥哥倪匡

1962年,家中老三倪亦儉因為政治成分問題,無法升入大學,倪匡便給他推薦工作,有家雜誌社正在徵稿,如果撰寫學生日記,稿費可觀。

倪亦儉對於寫作並無太大興趣,小小年紀的亦舒便自告奮勇:我來寫。

當時無人可預知,那個十五歲女孩偶然間提起的筆,竟從此再沒有放下,並在號稱「文化沙漠」的香港文壇開出一朵奇異之花。

亦舒的處女作《暑假過去了》寫成以後,倪匡便替她拿到《西點》雜誌投稿,不久即刊登在報。

嘗到寫作甜頭的亦舒不肯停筆,第二年,她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名為《甜囈》。

與此同時,她已在《中國學生周報》上長期撰寫連載小說。

有一次在學校上自習時,亦舒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接聽父親來電,她剛拿起聽筒,便傳來報館編輯的聲音。

原來是報紙馬上要開印,文章需要小改動,所以竟冒充家長聯繫亦舒。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器重,亦舒在畢業之後,便放棄了進修大學的機會,選擇任職《明報》。

寫作之時的亦舒格外投入,但其實小時候的她十分調皮,哥哥倪匡稱呼她為「作小咪」,倒是後來改成了「大文豪」。

母親則因為其過於風風火火的個性,一度想替她更名為「倪亦容」,以寄容忍文靜之意。

最後還是留住了亦舒這個名字,但有一個香港影帝,卻因她而改名。

提起演員方中信,我們最先能對號入座的角色,應該是他在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中所扮演的費雲帆,那是瓊瑤的代表作之一。

其實早在1987年,方中信便曾出演由亦舒《朝花夕拾》改編的同名電影。

只是那時他的名字還叫作符力,後因為所演角色為「方中信」,從而更名,並沿用至今。

除卻影帝對其作品的青睞,亦舒的粉絲團還跨越整個演藝圈。

尤其作詞界的兩個偉文,都對她讚不絕口。

黃偉文形容其作品:

像吃鬆餅的時候,嘴巴里忽然吃到提子乾或巧克力碎一樣,有種「額外"的驚喜。

林夕談及靈感:

亦舒200多個書名,可能會有所聯想而影響風格、做人和寫作最深的也是她。

演員曾生說:

第一次接觸到亦舒的文字,非「驚艷」二字不能形容。

02

後輩大讚亦舒文風:亦秀亦豪,哀而不怨。

亦舒卻說:我崇拜魯迅,崇拜張愛玲,崇拜曹雪芹……

根據亦舒的回憶,對魯迅的認識源自十二三歲,她看到書上,一個學生問魯迅:「作為一個現代中國青年,應該爭取什麼?」

魯迅回答:「先爭取言論自由。」

亦舒被這一句話深深折服,後來,她到處尋其著作,夜半看魯迅已為常事,十六七歲便通讀全集。

前生醒覺竟傷逝,今世混沌只半生。在魯迅的著作中,她感觸最深的便是《傷逝》一書。

喜歡到借其中「涓生」與「子君」之名,作為自己小說的主角,名為《我的前半生》,大開大合的一部都市男女生存圖鑑。

致敬原作「一傷一逝」之餘,順手給了她喜愛的女性形象一個圓滿結局,前兩年被改編成電視劇,也曾掀起一波追劇熱潮。

張愛玲與亦舒都擅寫港滬故事,亦舒曾被稱為張愛玲的接班人。

1976年,遠景出版社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重新出書之時,一篇《胡蘭成的下作》之文也隨即登上明報,作者正是亦舒。

為替偶像鳴不平,此文開頭即是「我十分孤陋寡聞,簡直沒聽過胡蘭成這個名字」,接下來又說胡對張的「稱呼肉麻、下作不堪」......全篇皆是對胡蘭成蹭張愛玲名氣的指責,將他罵了個狗血淋頭。

後來這篇稿子被宋淇寄給張愛玲,她看過之後,說了一句:倒也痛快。

可惜張愛玲的《相見歡》出版後,亦舒對昔日偶像,也口誅筆伐了幾句。

所以亦舒對張愛玲的傾心,大概算是「以前喜歡過,後來不喜歡了」之列,但她對《紅樓夢》的鐘愛,卻是數十年如一日,推許了一生。

她讀《紅樓夢》,寫現代《紅樓夢裡人》,甚至說:女人只分兩種,一種看《紅樓夢》,一種打麻將。

有人評價亦舒的文字:承古龍短句文體,魯迅犀利風格,張愛玲式冷靜......

正是這樣豐富的亦舒,為我們呈現了一部部戀愛教科書,塑造了眾多獨立女性的感情觀。

03

2003年4月,導演蔡邊村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母親節》於德國展出,內容為自己尋母幾十年的親身經歷。

據說,此片取景於柏林、溫哥華、香港三地,時長約80多分鐘,其中深情,令人動容。

▲亦舒和小蔡邊村

然而不久謎底揭曉,猶如平地一聲響雷,因為那位拋棄親生兒子的母親,正是著名作家亦舒。

一時之間輿論譁然,有指責有懷疑有謾罵,對於不認親子的解釋,或許早已藏在亦舒的小說《媽》中:

你的父親已經浪費了他的前半生,你又何苦再來浪費她的後半生。

曾經的感情糾葛,於亦舒而言,或許早已是前塵往事,不願再提。

▲蔡浩泉

在亦舒17歲那年,她迷上了畫家蔡浩泉,主動追求之下,兩人很快便墜入愛河。

亦舒的父母不贊同這段戀情,她便以自殺相逼,到底是換得了一紙婚書。

兩年之後亦舒產子,即33年之後,萬里尋母的主角蔡邊村。

時間倒回亦舒與蔡浩泉結婚後的第三年,才子多落魄,加上性格不合,夫妻兩人早已貌合神離。

不久,這段本就不被看好的婚姻,便直接走向了分道揚鑣。

離婚的前幾年,亦舒也會抽空去陪陪蔡邊村,一切終止於11歲那年,在蔡邊村的模糊記憶中:母親買了個機械人給自己,一起看完一場電影《007》,從此便音訊斷絕。

對於亦舒離開的原因,現已眾說紛紜,唯一確定的是,她的絕情,讓蔡邊村的一生都缺失了太多歡樂。

「44歲的我,去尋已65歲的母親,也許並不算太遲「。

後來才發現其實已經太遲了,即使面對親身骨肉,亦舒也不是會念及舊情之人,仿佛老死不相往該來是最好的結果。

八卦媒體問至哥哥倪匡處,他回答:我和亦舒也已經幾十年不曾來往了。

▲蔡邊村

與蔡浩泉離異之後,亦舒還經歷過一段感情,對方是閨蜜男友岳華。

亦舒與鄭佩佩本為閨蜜,離婚之後的亦舒孤身一人,鄭佩佩與男友岳華遊玩,便特地將她叫上。

一段時間的三人行,反而衍生出來了一段三角戀。

亦舒的筆下人物,常有一個男主叫家明,一個女主名玫瑰。

「家明們」多樣貌清爽,待人和善,岳華仿佛現實中的家明:「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是那種會使別人自然去占他便宜的好人」。

很快,亦舒便對岳華動了心,她會主動加入約會,兩人每次開車送亦舒回家,她都藉口夜盲症要岳華送她上樓。

▲岳華和鄭佩佩

最後的結果是亦舒與岳華走在了一起,鄭佩佩退出,不久便遠走美國,嫁人退圈。

這一段感情,用轟轟烈烈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亦舒為了示愛,甚至將情書發布於《明報》頭版。

其中極盡溢美之詞,完全不同於往日的文筆辛辣。但越是熾烈的感情,便越是只可絢爛一時,無法細水長流。

亦舒曾有言:能夠說得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得走愛人,便不算愛人。

▲亦舒和岳華

搶來的岳華,也始終讓她沒有安全感。

所以當亦舒在報紙上看到,關於岳華和鄭佩佩曾經的戀情報導時,她一怒之下,便將岳華的西裝剪爛成碎條。

甚至將一把水果刀,插進岳華宿舍床鋪的心口位置。

直接葬送這段感情的是亦舒的另一舉動,那時,倉促嫁入美國的鄭佩佩,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她寫了一封信給岳華訴苦。

恰巧被亦舒看到,於是她將來信曝光給了雜誌,公開刊登。

亦舒這次任性,讓鄭佩佩本就不幸福的婚姻,雪上加霜。也讓她與岳華岌岌可危的感情,一夜轟塌,以分手而收尾。

亦舒為了挽留愛人,甚至下跪請求原諒,但這一次的岳華始終無動於衷,他僅僅留下一句:你傷害人家太犀利了,這不可以。

經此一事,亦舒與岳華再無瓜葛,守著殘敗的記憶,她也孤獨了兩三年。

最明顯的是,那幾年的筆下故事,格外寂寥。

再次跨入婚姻的門,是在亦舒40之時,丈夫是曾經的港大教授梁先生,亦舒形容他:

雖無拜倫的才、梵谷的藝、王子的風度、油王的鈔票,卻是真正的知己。

1993年,亦舒移民加拿大溫哥華,她稱呼先生為老伴,稱呼自己為亦老舒,予萬物長情,為一人皈依,有如她筆下終得圓滿的女子。

半生清冷,終以溫潤收場,但與其說亦舒與這個世界和解了,不如說她與自己和解了。

香港文壇有三大奇蹟:

一為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

一為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

一為亦舒,創作流行言情小說。

現如今,金庸離世,倪匡封筆,唯余亦舒時產新作。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一日一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3/151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