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地瓜抗癌力贏人參!4抗腸癌食物 其他癌病也有效

白菜

大腸癌

患者往往都伴有排便異常,有些患者表現為大便燥結,排便時間延長,排便次數減少,或者時間雖然沒有延長但排便困難,這些症狀就是醫學上所謂的「便秘」。就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含量來說,白菜的營養價值不算高,但是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有刺激腸蠕動、促進大便排泄,幫助消化的功能,對大腸癌患者改善便秘是很好的輔食。

【功用】

白菜,味甘,性平,無毒,有通利胃腸,除胸中煩,解酒毒的功效。白菜含有90%以上的纖維素,不僅對預防大腸癌有良好作用,而且能促進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白菜中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它可抑制人體對致癌物亞硝胺的吸收、合成和積累,能防治胃腸癌。

另外,科學家發現,白菜中有一種叫吲哚-3-甲醇的化合物,能夠幫助分解和乳腺癌相關的雌激素,所以常吃白菜可防治乳腺癌。白菜中含有的萊菔硫烷化合物對於食管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白菜可能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影響癌細胞代謝周期等發揮抗癌藥理作用。

【相關人群】

食管癌、胃癌、大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等惡性腫瘤患者都可以常吃白菜,尤其對於伴有便秘症狀的患者更適合。大腸癌患者放療、化療期間也可以多吃白菜防治便秘。另外,白菜中富含的纖維素在維持人體血糖正常方面有良好作用,且含熱量較低,是糖尿病患者很好的輔食。

【食用注意】

大腸癌病人應重視調理大便,飲食中攝入含粗纖維較多的食品,如白菜、馬鈴薯、番薯、香蕉、嫩葉青菜等等,但加工要細緻,避免食物過分粗糙對腫瘤部位的刺激。對於伴有疲倦、乏力、感覺沒有力氣排便的便秘患者,可配合山藥、馬鈴薯、豬肚、泥鰍、扁豆等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食用。伴有口乾、小便量少色黃的便秘患者可配合香蕉、百合黑芝麻、鴨肉、松子等具有養陰作用的食物食用。大便帶血的患者可配合胡蘿蔔、葡萄、豬肝、何首烏、烏賊、桑葚等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食用。

白菜食療方四則:

1.白菜湯:白菜1000g,豆腐皮50g,紅棗10個,加水適量,燉湯。可治療便秘。

2.白菜粥:白菜、粳米,煮粥食用。適合有便秘症狀的大腸癌患者。

3.白菜搗爛絞汁200ml,飯前加熱,溫服,每天2次。可治療胃潰瘍

4.栗子白菜:栗子用熱水焯燙,趁熱搓去外皮,每個切兩半;大白菜洗淨擇好,切成長條;火腿洗淨,也切成條;冬菇用清水泡發,洗淨,切成條;熱鍋放1湯匙油,放薑片炒香,放水、栗子和香菇,煮至快熟;放入大白菜、火腿,煮至熟,下鹽和少許麻油調味即可食用。功效:補腎強腰,清肺熱、利尿,益脾養胃。適合伴有疲倦、乏力、感覺沒有力氣排便的大腸癌便秘患者食用。

黑木耳

大腸癌患者腫瘤生長在腸道里,由於腫瘤組織壞死脫落、糞便的摩擦等原因,常常有便血的症狀。有些患者鮮血附在大便表面或於排便先後滴出,有些患者排柏油樣黑便,或者糞便潛血試驗結果為陽性。有便血者可多食用具有止血功效的食物,而黑木耳就是止血代表食物之一。

【功用】

黑木耳,性平,味甘,具有益氣強身、補氣血、潤肺、止血、止痛、通便等功效,被譽為「素中之葷」。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黑木耳具有抗腫瘤、抗凝血、抗血栓、提高機體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抗輻射、抗心肌缺血及抗腦損傷、抗胃潰瘍等多種藥理活性。黑木耳中所含的一種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在人體中可把殘留在消化系統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大腸癌患者食之有益。

另外,黑木耳可用於防治心血管方面疾病,美國科學家研究證實,吃黑木耳炒豆腐能減慢血液凝塊的形成,有預防冠心病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黑木耳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可抑制肺癌、黑色素瘤、肝癌和白血病等多種腫瘤細胞的生長,其主要通過誘導癌細胞凋亡、防止正常細胞癌變、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影響癌細胞代謝周期等發揮抗癌作用。

【相關人群】

黑木耳既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又具有抗癌功效,故腫瘤患者都可食用黑木耳。又因黑木耳富含維生素K、鐵、固有膠質,可防止出血,尤其適用於大腸癌便血、肺癌咳血、胃癌嘔血或黑便等各種出血的腫瘤患者食用。多數腫瘤患者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血小板、血沉數值偏高,容易發生血栓,特別是化療期間行深靜脈置管的患者更易發生血栓,平時多食用黑木耳可預防血栓形成。化療期間也易引起血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等升高,多食用黑木耳可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黑木耳富含膳食纖維,因此容易腹瀉、消化功能差等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吃黑木耳,否則可能會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食用注意】

食用新鮮黑木耳易引起皮膚過敏,故干黑木耳比鮮黑木耳更安全,特別是過敏體質的人要少吃新鮮黑木耳。大腸癌大便帶血或糞便隱血陽性的患者還可配合藕、馬蘭頭、茄子、槐花等具有止血功效的食物食用,以及胡蘿蔔、阿膠、烏賊、豬蹄等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食用。便秘者可配合芹菜、白菜、蘿蔔等食用。大腸癌患者放化療期間可配合食用香菇、平菇、口蘑(白菇)、銀耳等增強免疫力,防治白血球減少。

黑木耳食療方三則:

1.黑木耳30g,紅棗30枚,水煎溫服。治療大腸癌貧血。

2.黑木耳15g,豬大腸100g,調味燉食。治療大腸癌便血。

3.黑木耳15g,白木耳15g,調味煮湯飲用。治療肺癌咳血。

番薯

大腸癌患者常常有便秘症狀,表現為大便燥結,排便時間延長,排便次數減少,或者時間雖然沒有延長但排便困難。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長,會增加人體對致癌物質的吸收;而且,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長期便秘容易誘發腦出血,而帶來致命的威脅。富含纖維的食物能增加糞便的量,稀釋致癌物的濃度,縮短糞便在腸道通過的時間,減少致癌物與大腸黏膜的接觸,可改善便秘、預防大腸癌。番薯正是富含膳食纖維的代表食物之一。

【功用】

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腎經。具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番薯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過敏、抗腫瘤、降血壓、降血脂和保肝等藥理作用。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從番薯中分離出的一種特殊成分脫氫表雄酮,有抗結腸癌和乳腺癌的作用。我國科學家也成功提取出番薯中的抑癌物質,並應用於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證實了番薯的抗癌作用。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番薯的抗癌作用超過人參,熟、生番薯的抑癌作用分別為98.7%與94.4%。

番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和大量菌群,這些物質能夠促進胃腸蠕動,保持血管彈性,起到潤腸通便、排毒、治療便秘的功效,對預防結腸癌等有一定益處。番薯中的β-胡蘿蔔素有幫助身體抵抗輻射的作用,從而也具有防癌作用。另外,番薯含豐富的鉀、膠原和黏液多糖類物質,能保持人體動脈血管的彈性,有效防止高血壓的發生和預防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相關人群】

大腸癌患者食用番薯可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番薯可有效防治腫瘤患者在放療、化療期間的便秘症狀,所以對於便秘的腫瘤患者尤其適宜。對高血壓伴有便秘者,吃番薯可減少因用力屏氣排便誘發中風的可能性。胃潰瘍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用番薯。

【食用注意】

番薯澱粉含量多,生吃的話消化較困難,最好煮熟吃,高溫加熱能使可溶性纖維易消化,也能增加番薯甜味,而且番薯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E具有在高溫條件下也不被破壞的特殊性能。番薯中蛋白質含量較低,單吃會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吃番薯時應配合其他的穀類食物,傳統將番薯切成塊和大米一起熬成粥是很科學的。番薯還可與牛奶、蔬菜等同食,使營養更均衡、全面。番薯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出現燒心、反酸或腹脹等腹部不適症狀,也可避免排氣的尷尬。

番薯食療方一則:

1.番薯250g、大米100g、蜂蜜20g。番薯洗淨、切塊,與大米共煮成粥,粥成後待溫時調入蜂蜜即成。宜常食。番薯不僅具有抗癌作用,且番薯為高纖維素食物,與蜂蜜共食,通便作用尤佳。本方不僅適用於防癌,對大腸癌患者出現的便秘亦大有幫助。

火龍果

有些大腸癌患者會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而且接受過化療的患者也易引起血壓、血脂、血糖升高,針對這類患者可以從飲食中多加調理,而火龍果不僅能抗癌,還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是一種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的綠色保健水果。

【功用】

火龍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解毒、滋肺、養顏、明目、抑菌、抗炎、抗腫瘤、增強免疫力等功用,對便秘、糖尿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研究表明,火龍果的有效成分具有防治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宮頸癌等作用。

火龍果果肉中富含微量元素鎂、鈣、鋅、銅、鐵、錳等,不僅能抗癌、提高機體抗腫瘤因數的能力,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對維持血糖、血脂和血壓正常也有良好的影響。另外,火龍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快速清除人體腸道內有毒物質,具有降低血糖和潤腸、防止便秘的療效,有預防大腸癌、降低雌激素水準以及解毒作用。

【相關人群】

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腫瘤患者適宜食用火龍果,有較好的食療效果。便秘患者食用火龍果也可改善症狀。放化療期間的患者食用火龍果可有效預防放化療引起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便秘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火龍果雖具有降血糖效果,但其含有葡萄糖,故糖尿病人可少量食用,不宜多吃。

火龍果屬涼性,有臉色蒼白、四肢乏力、經常腹瀉等症狀的寒性體質者不宜多吃。

【食用注意】

火龍果不宜與牛奶同食。

火龍果食療方一則:

1.火龍果一個,銀耳30g,木耳30g,雪梨一個,青豆15g,枸杞15g,冰糖適量。銀耳、木耳用開水泡開、擇洗乾淨,火龍果取果肉,果殼待用,火龍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勻的塊。將切好的火龍果、雪梨塊和銀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滿水用文火熬製1小時;將青豆和枸杞煮熟;將燉好的湯盛入火龍果殼中,撒上青豆、枸杞即可。功效:清熱、化痰、潤肺,可助吸菸、飲酒者排出毒素;也適宜大腸癌便秘患者食用。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早安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7/152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