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司馬昭其人: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作者:

司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之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之父。《晉書帝紀第二》:「文皇帝諱昭,字子上,景帝(司馬師)之母弟也。」

曹魏景初二年(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正始初年,為洛陽典農中郎將,後轉任散騎常侍。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以司馬昭為征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蜀將王林夜裡偷襲昭營,司馬昭堅臥不動。王林退兵,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以據險距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宜亟旋軍,以為後圖。(《晉書帝紀第二》)」回到京都後,被拜為議郎。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司馬氏開始專權國政。251年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昭的長兄司馬師繼父丞相位,廢魏帝曹芳,立曹髦為帝。司馬昭參與此事立了大功,《晉書帝紀第二》:「以參定策,進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戶。」

255年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代替他,成為曹魏朝內舉足輕重的人物,《晉書帝紀第二》記載:「至洛陽,進位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並特許他輔助朝政,可以帶劍穿履上殿。

256年,司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定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的叛亂。最終司馬昭以少勝多,贏得戰爭。司馬昭因此戰功被晉升為相國,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被封侯,《晉書帝紀第二》:「封帝(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晉國置官司焉。九讓,乃止。於是增邑萬戶,食三縣,諸子之無爵者皆封列侯。」曹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魏帝曹髦見皇權逐漸失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忐忑不安,又憂心自己被廢受辱,打算在朝殿上召集百官罷免司馬昭。《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漢晉春秋曰: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這時候魏帝說了一句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名言,(帝)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哪知王沈、王業先行向司馬昭通風報信,司馬昭召集護軍賈充等做好了防守準備。魏帝得知事泄,親率左右數百人攻打相府,「稱有所討,敢有動者族誅。」相府兵將止不敢戰,賈充厲聲喝斥諸將曰:「公(司馬昭)畜養汝輩,正為今日耳!」命令成濟殺曹髦,成濟一劍將曹髦胸部刺穿,曹髦即刻死在車上。《晉書帝紀第二》:「刺之,刃出於背,天子崩於車中。」後來司馬昭歸罪成濟謀逆,誅殺成濟一族。其後立曹奐為曹魏元帝。

魏元帝於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並晉封其為晉王,加九錫。此時,司馬氏代魏之勢已成。

265年9月司馬昭去世,年五十五歲,數月後司馬昭被諡為文王。266年2月8日(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追尊其父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在其後的漢語言發展過程中,「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演變為漢語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漢語成語的定義: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它的結構嚴整,形式簡潔,含義深刻,寓意穩定,表現力強,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用。不論講話或寫作,準確恰當地使用一些成語,會使話語或文章更加風趣生動,活潑有力。

成語釋義:

〖名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解釋〗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司馬昭安的什麼心,連過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陰謀顯露無遺,許多人都知道。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辨析〗近義詞:原形畢露、顯而易見,反義詞:深藏不露、瞞天過海。

〖出處〗語出《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史書原文:「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2014年11月21日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09/152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