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法批儒運動的實質,是毛試圖重振文革的旗鼓。批林批孔的背後玄機是警告周恩來不要借批林而批左,翻文革的案。而評法批儒運動中,對儒法兩家的評判,反映出毛對中國傳統思想的取捨。在毛的心目中,講仁愛寬恕的儒家,是反動的,而講強君弱民,以權術酷法治人的法家是先進的。天下苦秦久矣,而毛決心延續天下的苦難。
問:林彪事件之後,文革破產已成事實,連毛本人也被迫做過一些讓步,放鬆了對老幹部的進一步迫害,也默認周所做的一些補救工作。但隨後又掀起評法批儒運動,當時觀察到毛的意圖的人,把這場運動的目的概括為「批林批孔批周公」。請你給聽友們解釋一下這背後的關係好嗎?
答:我們前次講過,林彪死後,周恩來大哭的事兒。當時紀登奎勸他,他說,「你們不懂,事兒還沒完」。這件沒有完的事兒,就是周知道今後他成了毛加意防範整治的第一人了。1973年底,毛指使「四人幫」開會批周,對在中美和解中「功高震主」的周恩來極盡羞辱。批他「右傾投降主義」,「想當蘇聯人的兒皇帝」。其實,周是一絲一毫也沒這種心思,純是毛的妄想狂、虐待狂大發作。周照例唾面自乾,帶著癌症的痛苦折磨檢討認罪。毛在周的治療上設置障礙,他心裡明白周活不長久,但也知道周仍有利用價值。他扶鄧小平起來制衡周,又留周在權力中心平衡鄧。周在林彪事件後試圖批左,來糾正文革的瘋狂,這讓毛認定,周是反文革勢力的總代表。毛除了組織上加強「四人幫」左派力量之外,在意識形態上也要找個突破口。73年春天,毛讀郭沫若的《十批判書》,寫了首打油詩給江青,說是「郭老從柳退,不及柳宗元」。這是因為柳宗元在他的名文《封建論》中,讚揚秦,廢分封制改郡縣制。我們知道,毛是自詡為馬克思加秦始皇。賈誼《過秦論》中所謂「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已成千年定論。林彪集團的「五七一工程紀要」痛斥毛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這觸了毛的痛處。所以他為暴秦正名,也是為自己的專制合法性正名。
問:那麼評法批儒又如何成了批林批孔運動的中心內容呢?
答:評法批儒實際上反映了毛本人對中國傳統思想的取捨。毛後來給郭沫若寫了一首詩,亮了底牌。詩中說,「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毛給毛遠新講解這首詩的時候說,「人家打著批極左的旗號主張回到劉少奇,反攻倒算呢!要批孔,反對倒退」。這個「人家」就是指的周恩來。可見在毛心目中,周就是當代儒家代表。他聽說林彪家裡有些讀孔子的筆記和條幅,立即讓謝靜宜去好好找找。他的打算是讓周與林彪掛在一起,脫不了干係。孔夫子成了文革初起時用來祭旗的海瑞。「四人幫」受毛指點,組織了批孔文章。他們給孔夫子扣上了幾頂帽子,一是說,孔夫子的階級立場是奴隸主階層,二是說,所謂仁者愛人是沒有階級性的,天下只有階級鬥爭,沒有博愛。三是說,孔子的「有教無類」是抹殺教育的階級性,而共產黨就是要抓緊教育大權,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四是說,孔子崇尚周禮,就是要復辟倒退,這就和黨內有人要否定文革,復辟倒退掛上了鉤。這些都不合毛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而法家的那些主張,則合毛的心意。一是君權至尊,儒家孟子還講暴君可誅可替,而法家韓非則認為「人主雖不肖,臣不敢侵」。無論君主如何昏庸殘暴,也不可反對。二是法家極其反智愚民,認為士人之議論,會不同於君心獨斷的方針,所以必須剷除。換成毛的語言,就是「如有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也就是當下中共宣揚的不許妄議、媒體姓黨。三是法家所用的那套法、術、勢理論,把君主馭臣之術講透了,是宮廷權鬥的不二法門。毛對此領會極深,也用得爐火純青。
問:看來評法批儒完全不是個理論問題,而是個現實問題?
答:當然,毛對某些理論有興趣時,一定是他有現實的需要。儒法兩家理論上的區別,反映了他在現實中的理論取捨。法家這套強君弱民、攬權馭臣,在政治鬥爭中沒有道德底線,以取勝奪權為唯一目的理論,適合他的需要,也符合他的治國方略。而儒家那套仁義禮智信,對他的肆意妄為,會有約束和妨礙。他當然不取。若黨內的人身上有儒者之風,他是不能忍受的。在他心目中,周恩來就有儒家的味道。所以借評法批儒整他,是個很好的藉口。有趣兒的是,他在國內這麼一鬧,海外華人世界反應很大。當時身居香港的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就是痛心疾首。在他看來,儒家代表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頭。中國走向世界文明,實現民主自由,一定不能離開這個基礎。他當時連續發表文章,捍衛孔子,捍衛儒學,表現出一位醇醇大儒的風骨。國內侯敏先生曾專門論述過唐君毅先生對儒法兩派基本區別的辨析。他指出,「唐君毅以為,儒家與法家的不同,表現在以下方面:一,在政治上法家主張集權於中央政府與君王,儒家則分權於社會與地方政府。法家積財於政府,儒家藏富於民。儒家尊重隱者、逸民以及知識分子,法家施行苛政,對凡不受政府控制者,皆欲斬殺。二,在文化教育上,儒家主張通古今之變,法家只重當今之實用。儒家在國家之外更有」家「和」天下「,法家只求強國與內政,不重家庭,控制言論,不求人心之開放。正因為法家以法術權勢為治本,在內心身處最怕賢才與智者,分去君權。故反對儒家尚賢與尊師,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儒家則以」無賢智無以成教化「為出發點,主張唯有教化方能達於長治久安」。唐君毅先生總結說,儒家的政教,是為人民而存在,法家卻是人民為君王而存在。唐先生是以君子之心看待評法批儒,但他不明白,評法批儒不過是毛開展黨內鬥爭的一個手段,更不明白毛的法家,是西方化了的法家,是馬基雅維利主義通過列寧式的政黨模式,摻上中國式的權謀。毛所謂的馬克思加秦始皇,其實就是這套東西。
(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