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雙十一」的副作用:包裝垃圾給環境帶來重負

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今年「雙十一」當日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再創歷史新高。但是在驚人的消費力背後,有多少垃圾產生?包裝廢棄物對於環境又造成多大負擔?

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剛剛落幕,除了銷售紀錄驚人,快遞數量也再創紀錄。中國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

隨之而來的包裝垃圾量也十分驚人。去年「雙十一」當日,綠色和平、擺脫塑縛和中華環保聯合會聯手公布《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說,在2018年中國網購業產生的包裝垃圾高達941萬噸。

雙十一邁入第十二個年頭,但瘋狂購物背後的包裝浪費對中國是一場環境災難。

一次性包裝難以回收

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專案主任唐安告訴本台,網購快件多使用一次性包裝,包含外包裝塑料、內部緩衝物、包裝膠帶等等,加上回收作業並未徹底落實,會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如果是一次性的線性消費方式,其實就是在前端製造過程當中消耗大量資源;在後端,當你使用完之後,很多時候(垃圾)是沒有進到回收體系的。」唐安說。

根據《報告》數據,2018年中國國內的快遞包裹中,紙箱類快遞包裝約占44.03%,塑膠袋類包裝約占33.5%,套袋紙箱約占9.47%,其他包裝材料主要是編織袋、泡沫箱和文件袋等。報告指出,塑料類包裝材料由於回收價低、再生成本高,造成約95%的快遞包裝廢塑料混入生活垃圾,給環衛帶來很大壓力。

根據今年九月底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至2020年6月底,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7.49億,占網民比例達79.7%。今年天貓在「雙十一」期間的成交額突破人民幣4982億元,年增26%。

2020年中國雙十一購物節結束時屏幕顯示的天貓銷售總額

勿衝動消費環保團體吁剁手指前先三思

除了中國網民紛紛「剁手指」,台灣也跟風「雙11」購物節,許多電商以超高折扣吸引買氣,快遞包裹堆滿便利超商的照片也引發熱議。香港環保團體綠習地球的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以書面方式告訴本台,雖然香港因消費習慣不同,「雙十一」的網購成績並無向鄰近地區明顯增長,但因為新冠疫情影響,今年香港的網購比例也顯著提升。

劉兆朗特地呼籲消費者審慎購物,他指出,「雙十一」表面是全球狂歡購物節,實際卻是創造即棄垃圾而讓地球飲泣。「一般網購平台會使用一次性紙箱或膠袋包裝貨品,雖然會提供電子收據,但速遞包裹上還是貼上實體提單以及保護提單的膠膜。」劉兆朗以書面形式告訴本台。

劉兆朗建議消費者選擇光顧使用可重用包裝、提供回收包裝品服務,並指出消費者選擇是網購平台改變的最大動力。

網購背後的環境代價人人有責

2020年6月,中國國家郵政局頒布《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加快環保包裝產品的推廣應用。中國環保組織「擺脫塑縛」在今年「雙十一」後發布《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評價報告》,測評了包括京東、蘇寧、順豐、申通、圓通、中通、百世、韻達、德邦在內的9家快遞企業在2018年至2020年11月的包裝綠色化成效。報告發現各快遞企業採取一些綠色包裝舉措,如全面推廣電子運單、「瘦身膠帶」、循環中轉袋,試點應用無塑紙箱、可循環箱(共享快遞盒),其中以順豐、京東物流和蘇寧物流整體表現最為優秀。

「品牌商這邊可以去透過改善包裝去減少大量的一次性使用,政府也可以透過法規去規範……民眾去訂購時也會對於這些模式漸漸熟悉,自然而然會去選擇對環境好的模式。」唐安說。

網路購物已然成為新的消費模式,而網購行為背後隱藏的環境成本又該如何改善?減塑運動(Break Free From Plastic)亞太區高級專員傑德·阿萊加多(Jed Alegado)告訴本台,消費者可以利用重複使用包裝耗材、合併運送的方式減少包裝垃圾,而購物平台或物流業者也可利用可分解塑膠袋或是環保材質來進行包裝。

「這不僅是消費者的責任,同時也是零售商和購物平台的責任。」他說。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15/152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