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村子不大人才濟濟 12位博士28位碩士!福建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又是一年開學季,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再次引發關注,因為該村33年來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目前還有2人在讀博士研究生。這一現象為這個小山村贏得了「博士村」的美譽。那麼,這個小山村為何能走出這麼多的博士及碩士?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啊。村子不大人才濟濟,12位博士28位碩士!福建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曾經的窮鄉僻壤,如今的人才濟濟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湖洋鎮古樓村,距湖洋集鎮約5公里,距上杭縣城約10公里,這裡曾經是窮鄉僻壤,窮山少水,經濟落後,交通閉塞。

隨著交通便捷帶來時空距離縮短,從而促進思想觀念不斷轉變」的地利,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子女若要改變命運,無論如何都要讀書。在此觀念主導下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從恢復高考後走出首位大學生林森春、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古樓這個小山村就「一發而不可收拾」,誕生了一批批博士、碩士。

讀書從學校延伸到每個家庭,更延伸到每個村民的心裡

中科大博士梁文淵,1997年畢業於古樓小學,是古樓新時代博士的傑出代表。古樓小學曾經的副校長、當年教過梁文淵的梁德乾老師說,梁文淵從小勤奮好學,常讓老師們多布置作業、推薦書籍,家裡也不時勉勵學生。不是一個學生如此,大家都學比趕超,這些博士、碩士都有這樣的優點和特點。

學校學風、教風都好,更關鍵的是村裡的讀書氛圍好。「村里能出這麼多博士、碩士,我覺得,除了家庭和個人因素外,氛圍很關鍵。」梁文淵說。

古樓小學教學樓

再窮不能窮教育、無論如何要讀書。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觀念,每個家長都有這樣的意識。讀書從學校延伸到每個家庭,更延伸到每個村民的心裡。家長會去主動關心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孩子同學習、共奮進。

抽空陪讀,哪怕只是單純地陪著做一會兒作業,都是對孩子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而這正是古樓村不少農民身體力行的一件事,實屬難能可貴。

榜樣的力量感召,獎學金的不斷激勵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學校就已有獎教獎學機制,每年都會擠出一些辦公經費購買各類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分別獎勵優秀的學生和老師,以推動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優秀,只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古樓村也是一樣。每年的大年初一,當更多村裡的人們走親訪友,嬉笑言談,古樓村的人們卻聚在一起召開座談會談論孩子的學習;當其他地方的人們把壓歲錢給了孩子,讓孩子吃喝玩樂時,古樓村的人們卻拿出錢來交給獎學基金會,發放獎學金、建立光榮榜。

「每到年初一,基金會還會發放獎學金,獎勵優秀學子。」古樓村老支書、燈下獎學基金理事會會長梁慶標說。另外,他們還把博士、碩士及大學生的名字刻到宗祠牆上,同時張貼錄取通知書複印件,並於初一當天組織開展各方座談交流、參觀家規家訓活動,以榜樣精神、家族文化激勵後來學子。

古樓村燈下獎學基金會不僅發放獎學金、建立光榮榜、召開座談會等,還組織人員精心搜集資料、自製育人教材,於去年2月編寫完成《現代教育理念薈萃》一書並發給村民,堅持對教育事業從「小」做起,引導村民對孩子教育從小抓起。

家家戶戶都抓教育,家家孩子都比讀書,學校老師個個盡心,當地政府長期用心,社會各界都來關心,這就是古樓「博士村」濃厚氛圍的真實寫照!

成大事者必有遠見卓識,當我們羨慕小山村能人才頻出時,更應看到古樓人創造的「古樓人精神」!正因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博士村」薪火相傳、鑄就的輝煌必將永久延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劉老師談特殊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18/152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