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高三畢業班學生 做到這一點 高考作文穩拿高分

又有學生來問我高考作文該怎麼寫?我問他我上課時有沒有系統地講過作文技巧?他說:

「您講過。您說的我都記住了,可是我還是寫不好作文。」

這就對了,大部分寫不好作文的學生都有這個困惑。這不難理解,掌握方法,不等於就會實際操作啊。打個比方:有人給我一本做八寶飯的秘籍。我就算記得再熟,可是沒有米和「八寶」,我也做不出八寶飯啊。我不缺做飯秘籍,我缺材料。

高中生寫不好作文也是這個道理,他們是缺方法嗎?不是的,他們缺的是能力!

高考作文想拿高分最關鍵的不是寫作文的技巧,而是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我們可以稱之為文章的「靈魂」。老師們非常強調的標題、開頭、結尾屬於形式上的東西,做得好自然能加分。可是,它們起不了決定性因素,決定一篇考場作文檔次的是文章的「靈魂」。

文章的內容和思想猶如人的氣質和靈魂,文章的技巧只不過是衣衫和飾品。氣質高雅,靈魂有趣的人衣衫簡樸也顯得清新脫俗。形神猥瑣、氣質庸俗的人,穿得越是華貴越顯得俗不可耐。

寫作文也是如此,內容有價值,思想有深度,才能算得上有靈魂的好文章。這樣的文章,如果恰好文筆秀美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高中生想要寫出有靈魂、穩拿高分的高考作文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今天我們就從3個方面來探討和解決這個問題:

有靈魂和無靈魂的作文有哪些不同?

高中生為什麼寫不出有靈魂的高考作文?

怎樣才能寫出有靈魂的高考作文?

1、有無靈魂的作文有哪些不同?

我在這裡寫文章,但我首先是一個語文教師。學校老師在教高考作文時首先肯定是要求學生們保分。我通常要求學生要保證能進入42到48分這個檔次,這是最低要求,這個必須穩。再保分的基礎上,如果有餘力我們就要去追求高分,去追求48分以上直至滿分的高分。

高考作文評分屬於「張弛有度」的類型。整體上來說達到「符合題意」、「主旨明確」、「表達通順」、「書寫工整」等要求,42分左右不會有問題了。這是「馳」的一面,大部分考生都能達到。「張」的一面就是要求文章有亮點。最能拿分的亮點不是文采,而是思想,即文章要有靈魂。這一點很難,只有少數考生能達到。一旦做到了,必然是高分甚至滿分作文。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樣的作文是有靈魂的,什麼樣的作文是沒有靈魂的。

下面我們來將沒有靈魂的作文和有靈魂的作文作一個對比:

沒有靈魂的作文有哪些表現?

Ⅰ、立意膚淺,人云亦云。

老師們在閱卷的時候會發現一般一個作文材料會有接近半數的學生寫的都是類似角度。比如有時候閱卷時發現很多學生都在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或者「痛並快樂著」等話題。因為這些角度非常容易找。這個角度行不行?當然行,但太隨大流了,很難脫穎而出。

這樣的立意過於膚淺,人云亦云,沒有獨到的地方,很難打動閱卷老師。

Ⅱ、套用優秀標題。

考場作文的標題就猶如人的眼睛,它實在太重要了。於是我們就有了對策:搜集優秀考場作文標題,化用、套用。

這個方法好不好?挺好的。但是效果可能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好。因為這些我們能搜集到的標題老師們平時難道就沒看過嗎?咱們不但不能驚艷到他們,反而讓他們有了比較的對象,而且比來比去老師們大概率地會覺得比不上原標題。

這個容易理解,就像我們看那些經典的電視劇,翻拍的似乎永遠比不上最早的版本。

Ⅲ、刻意追求開頭、結尾,正文平庸無味。

幾乎所有老師都會跟學生強調考場作文開頭和結尾的重要性,甚至會安排擬寫作文開頭和結尾的專項訓練。因而有的考生就會刻意追求完美的開頭和結尾,考試時在寫開頭和結尾上耗盡了洪荒之力,正文就馬馬虎虎了,顯得非常平庸。

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大概是2015年吧,我在閱卷時碰到一個學生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寫得還算精緻,正文部分她竟然直接抄寫現代文閱讀的文本……這就叫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了,整篇文章要協調才能和諧起來,光靠開頭和結尾是挑不起大梁的。

Ⅳ、陷入「套板反應」,令人產生強烈的審美疲勞。

有些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會陷入思維定式,比如一寫到母愛就是母親天不亮就起床給他做早飯,一寫到樂於助人就是扶老奶奶過馬路……這就像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裡寫的一樣: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柳岸灞橋」,做買賣總少不了「端木遺風」……老先生稱這種思維定式為「套板反應」,是極為恰當的。

Ⅴ、濫用成語、詩句,刻意引用名言等。

最後一個拉低文章質量的就是濫用成語、詩句,刻意引用名人名言。成語、詩句和名言,用得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前提必須是用的恰到好處。「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一雙神采奕奕的眼睛固然好,但一雙就夠了。如果把「眼睛」畫得到處都是就顯得不自然了……

有靈魂的作文有哪些表現?

Ⅰ、結構清楚,布局合理。

寫文章就像蓋房子,首先講究的不是陳設和裝飾,而是整體布局。就像咱們中國傳統建築一樣,講究規整對稱。作文則講究思路清晰,結構完整,過渡自然。

古文裡表達寫文章時有一種說法叫「屬文」,比如《後漢書·張衡傳》裡就記載到:「衡少善屬文」。課文下注釋「屬」就是「連綴(文字)」的意思。我對這個注釋一直耿耿於懷:連綴文字可不是寫文章啊!寫文章除了連綴文字外,更需要謀篇布局。只有先整體規劃好了,文章才能有條不紊,深入淺出。否則拼拼湊湊的,寫的人吃力,看的人更是一頭霧水。

Ⅱ、對材料挖掘深刻,立意有深度。

目前全國卷及大部分省市卷的作文都是以材料作文為主,考生需要自己從材料中挖掘話題和角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審題。

材料作文審題上的難度體現在幾乎每一則材料都有很多個角度可以寫。考生需要學會多角度立意,再從已知可寫角度中去確定最適合自己寫的角度。

比如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我們就可以多角度立意:

從南郭先生的角度立意:沒有真才實學,終難在社會上立足;

從齊宣王的角度立意:察人不明,則用人不當;

從齊湣王的角度立意:不墨守成規,或許確有裨益;

從300名吹竽隊員的角度立意:授人以漁,好過袖手旁觀。

可挖掘的觀點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Ⅲ、文章有可讀性。

什麼樣的文章有可讀性?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時閱讀的時候會挑選什麼樣的書?有的人因為學習的需要,會挑相應專業的書;有的人為了欣賞,會挑文學藝術類書籍;有的人為了放鬆為了開心,會選娛樂類書籍……總之,符合讀者心理需求的文章,就有可讀性。

因此高考作文的可讀性有特殊性。閱卷老師為什麼要讀考生的作文呢?他們是為了給考生打分,因而高考作文的可讀性首先體現在切題、觀點鮮明、夠字數上。其次,體現在內容充實、表達流暢上。第三,如果語言再生動優美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Ⅳ、語體符合文體,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設置,給人真實、真摯的閱讀體驗。

散文的語言可以優美抒情,記敘文的語言最好樸實動人,議論文的語言則要求簡明、有力……雖然現在高考作文基本上都是「文體不限」,但是我們要寫什麼文體就是什麼文體,不能弄成四不像!

除了文體語言之外,人物語言也很重要,人物語言要符合文章對人物的設置。我們不能讓小孩子說大人的話,不能讓農村的老人家一開口就「之乎者也」,也不能讓大學教授一張嘴就來「五魁首啊,六六六……」

語言不符合人物設置就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比如《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的時候採取的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

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讀者會呵呵一笑,心想:「這是鳳姐兒來了……」。可是如果把這一出嫁接到林黛玉身上,讀者必然接受不了,因為以黛玉的性格根本就吼不出那一嗓子。你要是非要她吼,作品就顯得不真實了,難以打動別人。

以上就是對「有靈魂」和「無靈魂」的作文的對比,通過對比我們能體會到有靈魂的作文勝在結構清楚、立意深刻,感情真摯,內容真實,能給閱卷老師帶來閱讀的愉悅感。這樣的作文很容易拿到高分。

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內容真實」這一點。這個「真實」不是說必須寫真人真事,而是指藝術上的真實。通俗地說,就是即使是編的,也要編的跟真的一樣。

2、高中生為什麼寫不出有靈魂的高考作文?

閱讀理解能力不強,難以從作文材料中發現獨特的立論角度。

給我們一個題目讓我們寫作文,即使不能寫的文采斐然但至少不會寫離題。可是給我們一段材料讓我們寫作文,我們能不能找到「話題」都不好說。

何況一則材料能寫的角度太多了,能不能找到既有深度又適合自己寫的角度還真不容易。

思辯能力欠缺,即使發現不錯的角度也沒有能力構架。

找到了「話題」就能寫好作文嗎?這不一定。打個比方,我們想要一棟房子,就能把它建出來嗎?這也不一定。

在教學中,我留意過3種學生:

第一種學生寫作文時先寫正文,寫完之後根據文章內容絞盡腦汁去想題目。

第二種學生拿起筆就寫,寫著寫著卡住了,寫不下去了。

第三種學生喜歡舉例子。一個例子一寫就是二三百字,寫完一個例子再舉一個例子……三個例子下來,800字湊夠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不會構架。大多數寫不好考場作文的學生都是這3種情況。

高中語文教材上有篇課文,是蘇軾的,叫做《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與可教給蘇軾的繪畫秘籍是: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這段話的精髓可以用「胸有成竹」這個成語來概括。寫作文和畫竹子一樣,動筆之前,我們心中要有作文的整體框架。不會構架,創意再好也難以寫出好文章。

缺少積澱,沒有素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另外還有一類學生,他們寫不好作文既不是因為不會審題,也不是因為不會構架,而是因為沒有素材。想舉個刻苦學習的例子,腦海里除了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就再也想不出其它的了;想要一個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最終成功的例子,記憶還停留在愛迪生發明電燈上……

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就沒有素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前面所有的設想都成了空想。

3、怎樣才能寫出有靈魂的高考作文?

想寫好作文光聽老師「傳道授業」可不行,自己還要有架構能力、有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接下來,我們要探討最重要的問題:具備哪3方面的能力才能寫出有靈魂的高考作文?

、思想上:深思慎取。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裡闡述做學問應有深思慎取的態度:「故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裡的「學者」意思是「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咱們高中生就是讀書求學的人,咱們也要有深思慎取的態度。

Ⅰ、平時的學習需要深思慎取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跟20年前不一樣了。20年前學生們只有課本和作業,最多也就偷著看看小說。小說也是紙質的,數量有限。現在的孩子只要一滑動手機或者電腦屏幕,就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看不到的……

不可否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真的越走越遠了,孩子們的選擇越來越多了。咱們要在學與玩之間做好選擇,找到平衡點,保證自己能學有所獲。

Ⅱ、考試時需要深思慎取

考試時在作文這一塊的深思慎取又表現在兩個地方:

一是審題時,二是選擇論據時。

審題:

審題時至少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吃透材料內容,嘗試從多個角度去立意。第二步,分析找出的多個立論角度,選出一個最深刻的角度作為最佳立論角度。這就是我們要寫的角度。

論據:

選擇論據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兩點。第一點,論據要有說服力。第二點,儘量選比較新穎的論據,避免人云亦云。

、知識上:廣泛閱讀,觀察生活

知識積累這一塊包括兩方面,一是廣泛閱讀,二是觀察生活。閱讀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不再贅述。我主要說一說觀察生活這一方面。

給大家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她們練習描寫小動物。我們家裡也沒寵物,孩子基本上沒親密接觸過什麼動物。她就憑想像寫了小貓和小狗打架的場面,大致就是說你咬我一口,我給你一爪子……

我沒給她任何點評,而是趁周末帶她到農村去轉悠,看到了貓,也看到了狗……回家後她重新寫了一段話,其中有一句我記憶猶新:

小狗嘴裡發出咕嚕嚕的示威聲,齜牙咧嘴地撲了上去。小貓兒就地一轉跳開了,伸出一隻爪子在空氣里撓了幾下……

狗的動作她用「撲」來形容,貓的動作她用「撓」,非常準確。沒有人教她,是她自己觀察得來的。

希望自己下筆如有神,我們就要多閱讀;希望自己的作文真實感人,我們就要多觀察生活。

、能力上:架構能力,表達能力

這個問題不複雜,我說得簡明一點。表達能力就不用解釋了吧,就是遣詞造句成文的能力。架構能力,在這裡就是指動筆前在腦海里要有文章框架。對自己即將動筆寫的文章,要有整體上的把控,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這兩種能力怎麼獲得?首先,還是要閱讀,要建立在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第二,就是要練習,特別是架構能力,這也是一項熟能生巧的技能啊。

結束語:

學生們總在追問怎樣才能寫好作文,老師們總在一遍又一遍地講解作文方法、作文技巧。可是學生們即使把技法記得滾瓜爛熟,還是難以寫出高分作文。原因就在我今天這篇文章當中,他們的作文徒有其形,內容不夠深刻,思想不夠深邃,保分不難,但想拿高分卻難於上青天。

高考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須突破「技巧」去追求「靈魂」。一篇文章,最終能打動人心的絕對不是浮華的詞藻和華麗的技巧,一定要深邃的思想。

有些東西是老師可以交給我們的,比如寫作文的方法。可是有些事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做的,比如閱讀、觀察生活、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不能總去問別人「怎樣才能寫好作文」,我們要運用腦髓,自己去思考。

勤於思考的孩子,才有可能寫出有靈魂的作品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今天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21/152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