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成人世界離不開的4條「黃金定律」

01

鴨子定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鴨子鳧水時的真實模樣?

一般情況下,人們只看到鴨子在水面上悠閒安逸地遊動。

但潛入水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它的鴨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動著,沒有一刻停歇。優雅需要底氣,華麗需要實力。

生活就像水中的鴨子,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後,都隱藏著你無法想像的堅持和拼搏。那些漫不經心的輕鬆與自在,不過都是短暫的錯覺。唯有沒日沒夜的努力,才是生活的真諦。

而這便是鴨子定律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哪有什麼開掛的人生,不過都是厚積薄發。

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在最初六個月的光陰里,它幾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人們甚至無法用肉眼觀察到它的生長。

但半年過後,經過一場大雨的澆灌。大片的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每天都在瘋狂地生長。

最後,在短短几天內,它就會竄到了兩米多高,形成一堵「憑空出現」的牆,整個過程無比震撼。

後來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原來尖毛草早已用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去紮根土壤。

它不動聲色的為自己積蓄力量,只等待一場大雨的降臨。

而大多數人往往只見證了它瘋狂生長的過程,至於它如何紮根於土壤,如何抵抗住風雨侵襲,卻一概不知。

平步青雲終是僥倖,厚積薄發方是人間正道。

所謂的成功和奇蹟,追根溯源不過都是腳踏實地的努力。

02

蘋果定律

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先吃哪個?

最明智的答案是,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

因為,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慢慢變壞,於是你永遠也吃不到甘甜的好蘋果。

這條「蘋果定律」,在工作中也同樣適用。

有時候,讓我們暈頭轉向的,並不是因為多大的工作量,而是我們分不清輕重緩急,不知道該先做什麼。

其實,先做哪件事,比做了多少事,更為重要。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故事: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山德爾博士,用非常簡單的方法治癒了一位病人。

當這位病人初次來到山德爾的診所,他整個人都處於緊張、不安的狀態。他說,他的辦公室有3大張寫字檯,堆滿了報表和文件,事情似乎永遠都干不完,快把他逼瘋了。

山德爾聽過之後只給了一點建議:回去之後,把辦公室全部清理乾淨,只留下最重要的文件。

病人照他說的辦,清理乾淨寫字檯,又把留下的重要文件一一處理完。之後,事情一到,立馬辦完。

再也沒有堆積如山的工作威脅著他,他的身體也漸漸恢復了健康。

這也是時間管理的第一要義: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否則,空把精力耽誤在不甚重要的事上,真正要緊的事只會被拖延到時間的死角,無暇也無力處理。

03

標杆定律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成為世界企業界學習的榜樣。

在美國學習日本的運動中,施樂公司提出了名為「標杆定律」的管理方式:競爭對手的水平,就是改進自己的標杆。

的確。你的那些對手,都是你最好的老師,最精準的標杆。

挪威著名劇作家亨利·易卜生寫作的時候,總把與他名氣相當的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畫像放在桌上,一邊寫作,一邊看看畫像。

有人不解,他說:「斯特林堡是我的死對頭,但我不去傷害他,把他放在桌上,讓他激勵我寫作。」

正是在斯特林堡「目光」的注視下,易卜生完成了《玩偶之家》《社會支柱》等經典之作。

哪有那麼多「喪」,不過是在面對競爭時,你滿嘴都是吐槽、挑刺。

但不與對手過招,你又如何進步?

瞄準你身邊最優秀的人,把他們當做免費的拔高班。

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你才會持續不斷地變強。

04

圈子定律

有一個很有名的定律叫「圈子定律」,它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

人類的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關於圈子,它是一種選擇,而不是被迫的,更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你急著去廣泛交友的時候,倒不如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這比討好別人更有意義。

畢竟,你不可能靠無用的社交,混進那個本不屬你的圈子。

人生沒有捷徑,走的每一條路都是需要憑自己的能力,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周國平曾說過: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但不是誰都能成為真正的朋友。所以,希望你的圈子裡,能少幾個酒肉朋友,多幾個良師益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圈子。

願你擁有簡單的生活,舒服的圈子,真心的朋友,這便是最幸福的生活。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人民論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128/152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