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是和我開玩笑吧,我年年體檢,都沒有發現異常,現在你說我得了肺癌晚期,那我做體檢還有什麼意思呢?」劉先生質疑著醫生的診斷。
醫生指出,「年年體檢都沒事,結果卻突然查出癌」的現象在臨床上經常發生,絕大部分患者第一反應都是質疑是誤診,然後跑幾家去診斷,但是事實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其實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上漲,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可以避免這類情況產生,為什麼還會犯這樣的錯呢?
一、三大原因被曝光,引人深思
年年體檢究竟是不是浪費錢?體檢到底有沒有作用?發出這種質疑,都只是因為人們「誤解」了體檢。
很多人其實是在假裝體檢查癌。
體檢,並不是問診,它不是為了檢查出某種疾病,而是讓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人體就好比自來水,而體檢就是第一重過濾,只能把人體大的病徵給篩查出來,但更細緻的疾病,還需要多重過濾才能檢測得出。所以,體檢的項目、部位及對體檢後對結果是否重視,都影響著體檢的參考價值。
體檢項目不對:每年的體檢,是大多公司給員工的福利,這些體檢項目一般稱為常規體檢,並不專門針對癌症。而早期的癌症,需要有針對才能及時發現。例如大腸癌,需要進行直腸指檢或腸鏡;肺癌需要通過胸部CT。
醫生漏診誤診:癌細胞非常狡猾,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出現誤診、漏診一點都不奇怪。尤其是一些所謂的體檢機構,上崗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甚至還有些機構會僱傭沒有任何資質的人來做檢查員,結果可想而知,誤診漏診的概率當然增加。
體檢異常未重視:絕大部分患者當拿到白紙黑字標著異常的體檢報告,並沒有很多人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去複診。小艾有個朋友,體檢時被診斷出甲狀腺結節,報告建議他進一步就診,確定結節的性質,但朋友以忙為藉口,一直拖延,直到摸到結節如硬幣般大小,才急急忙忙去複診。
二、定製個性化檢查,才是關鍵
有專家表示,很多人對體檢的認知出現偏差,選擇的項目也不完全適合自己。體檢內容應根據個人既往史、家族病史、年齡、性別、健康危險因素和經濟狀況等綜合因素考慮分析。
項目的選擇要體現個性化需求,最好長期選擇同一家體檢機構,這樣體檢報告能有連續性和更強的參考價值。
一份「個性化的體檢單「少不了以下4個元素:
1.既往病史和家族遺傳疾病;
2.溝通已有的健康問題;
3.溝通平時的生活習慣,如是否久坐,壓力大不大,有無抽菸喝酒;
4.根據醫生評估、建議,選擇檢查項目。
制定個性化體檢,更加有利於人們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特別是及時發現癌症。因為早期癌症不明顯,所以導致很多患者出現症狀再去就醫,已是晚期。而個性化體檢可以提高早期癌症的發現率,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三、體檢出「結節囊腫增生息肉」,需定時隨訪
當體檢報告上出現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字眼,而往往這些不重視的異常,可能蘊藏著腫瘤的先兆。
·結節
結節是身體內異常成團的組織,其「個頭」有大有小,如果用細緻的影像檢查的話,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發現一些結節。
有些結節可以和身體和平共處,而有些結節卻會要了命。結節並不能判定良惡性,即使是良性的結節,經過長期演變過程有可能會發生病變。
想要確定結節的性質,一定要通過輔助檢查。若判斷結節為惡性,則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例如穿刺活檢,或者手術切除活檢。則判斷結節是良性,那就需要定期複查。
·囊腫
囊腫其實就是液體,外面有一個完整的包膜。囊腫並不會惡變,也不會轉變為腫瘤,絕大部分囊腫均不需要手術治療,定期複查即可。當囊腫大於5cm時,則需要與醫生溝通,商定是否切除。
·增生
增生一般情況下屬於良性,我們常見的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簡單來說就是組織里的細胞增多,體積增大。大部分人會隨著年齡遞增,出現不同程度的增生,絕大部分增生並不會癌變,只有少部分會出現不典型增生,轉變為癌。
·息肉
人體組織表面長出凸起的「小疙瘩」就是息肉。腸息肉、胃息肉、鼻息肉、宮頸息肉等都是較為常見的息肉。而其中腸息肉和胃息肉可以發展為惡性腫瘤。因此,如果診斷出息肉,根據自身儘早治療,防止惡變。
常規的體檢並不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它只是人體健康狀況的基石。想要更細緻地掌握健康狀態,還需要增加個性化的項目,才能達到防癌篩查的目的。同時,預防癌症,我們還要日常注意飲食健康,多鍛鍊身體來提高免疫力對抗癌症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