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從炎症到癌症 大概需要幾年?醫生提醒:有5種炎症癌變機率高

「我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年,會變成胃癌嗎?」

「我得過肝炎,以後會得肝癌嗎?」

「我有慢性前列腺炎,會發展成前列腺癌嗎?」

……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炎症,而如今談癌色變的時代,大家對癌症的防治心也更重,對一些慢性疾病也不敢放鬆,生怕一不留心就發展成癌了。「炎症」、「癌症」一字之差,二者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就為大家解答。

什麼是炎症?

炎症,就是我們常說的發炎,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可能出現炎症,比如皮膚發炎、眼睛發炎,喉嚨發炎,甚至是胃部發炎、肝部發炎等等。

炎症是生物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特徵是激活免疫和非免疫細胞,消除病原體並促進組織修復與恢復來保護宿主免受細菌、病毒、毒素和感染的侵害。也就是說,炎症是損傷和抗損傷的統一過程。炎症一般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過度的炎症反應還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

「炎症」「癌症」一字之差,是否有聯繫?

凡能夠引起組織和細胞損傷的因素都可成為炎症的原因,比如物理因素,高熱、低溫、紫外線、放射線等。細菌、病毒感染也會導致炎症;如果機體免疫反應狀態異常,引起不適當或過度的免疫反應,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出現炎症。

炎症與癌症只有一字相差,它們有聯繫嗎?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生發展及其轉移均與炎症有密切的關係。這意味著,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炎症有可能發展成癌症。

德國的菲爾紹(Virchow)教授認為「腫瘤起源於慢性炎症」。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

其他研究也顯示,20%以上腫瘤由感染導致的慢性炎症誘發,常見的有肝炎與肝癌、HPV與宮頸癌、幽門螺桿菌與胃癌、EBV與鼻咽癌等。

一方面,炎症部位存在大量炎症介質及自由基,參與DNA損傷,會促進抑癌基因失活,導致細胞惡變,進而形成腫瘤。另一方面,部分腫瘤自身也可以釋放炎症因子,使局部乏氧及營養缺乏,導致細胞壞死。

不過,並非所有的炎症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相比於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更容易引起細胞癌變。此外,炎性組織癌變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因此,要積極干預炎症,及時治療,以免炎症加重,誘發癌症。

警惕5種慢性炎症,避免發展成癌

·肝炎

肝癌的進化史是一個從「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演變過程。數據顯示,慢性B肝演變為肝硬化的年發生率為0.4%-14.2%,平均每年約有4%-6%的肝硬化病人發展為肝癌。

如果沒有接受規範化的治療,肝細胞就會持續、反覆地被炎症破壞,增加癌變的機率。所以,得了肝炎要積極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病毒藥物,同時清淡飲食、遠離菸酒、定期複查,有效控制病情。

·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但也不是沒有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據統計,中重度萎縮性胃炎胃癌的發生危險性為0.5%。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進展和演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長期吸菸酗酒、反覆感染幽門螺桿菌、有胃癌家族史、飲食不健康等,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增加癌變的可能。

因此,醫生建議,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要打好「保胃戰」,戒菸限酒、避免過多攝入食鹽、少吃醃製類和煎炸類食品、定期複查等。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具有發病年齡早、病變範圍廣、長期控制不佳等特點。

調查顯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程大於20年的患者,發生結腸癌風險較正常人增高10-15倍。

因此一旦發現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應及早手術治療,以免遺漏腫瘤灶。

潰瘍性結腸炎是終身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尤為重要,比如少吃多餐、戒菸戒酒、適度鍛鍊、勞逸結合、定期複查腸鏡等,將癌變風險降到最低。

·胰腺炎

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

研究發現,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關係,慢性胰腺炎病人發生胰腺癌的比例明顯增高。

因此,戒菸限酒,避免長期攝入高蛋白、高糖、高脂肪食物,及早發現和治療慢性胰腺炎,是預防胰腺癌的關鍵。

·宮頸炎

越早發現癌症,治癒率越高。一般說來,宮頸癌從早期的炎症發展到惡性癌變大概需要6-8年的時間,因此,積極治療子宮炎,對防治宮頸癌有著重大的意義。

所以專家建議30歲以上女性,最好每隔半年或一年做1次婦科檢查。同時可以通過注射HPV疫苗的方法,降低宮頸癌風險。

人體發生的各種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誰能想到小小的炎症,居然也有可能導致癌症呢?這也提醒我們要認真對待身體健康,及時發現異常,積極就醫,以免拖延病情,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腫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10/153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