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腦科學家告訴你:像這樣有「危險性」的閱讀可以讓你變得聰明起來

閱讀是照見自己的鏡子,有這種閱讀素養的人才是強大的!

你是否精選了十本書作為自己人生的財富?

閱讀,如果能一蹴而就,那簡直太可笑了。

閱讀,如果沒有驚喜和趣味,沒有目的和寫作,味同嚼蠟就不妙了。

閱讀,如果不與自己的經歷和思考聯繫,又怎能積累有效的信息。

閱讀,如果大腦里存儲的信息不形成"感覺",就等於白讀。

閱讀,如果自認為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樂趣就會少了很多。

一、閱讀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投資

實際上,我們的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都是碎片化的。喜歡網絡瀏覽多於紙本閱讀;喜歡片段閱讀多於整本閱讀。

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不在乎閱讀。我們的休閒的時間干點別的不好嗎?比如遊戲一下、抖音一下、刷刷朋友圈等等。可是漸漸我們會發現,這些愉悅自己的形式會加深我們的空虛感和負罪感。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書籍本身具有的經典性和世界性會告訴去接觸它們的人。大腦里的某些區域也會告訴主人,需要讀點好文章才行了。前提是,你需要拿起書來讀。

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以自己的閱讀實踐告訴正在閱讀和即將開啟閱讀的你:閱讀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投資。

茂木健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物理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曾任職於劍橋大學,現任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大腦和心的關係。主要著作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大腦活用工作術》等。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共分為五章,圍繞如何靈活運用書籍才能改造我們的大腦,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辦法。第一章對讀書的好處做了很酷的概括,第二章對"聰明的頭腦"應該如何練就給出了中肯的建議,第三章作者對於"怎樣找到促進自己成長的書"給出了很私密的建議,第四章對如何把讀書與人生設計相結合提出了七個可立即操作的關鍵點,最後一章作者精選了十本書(《浮士德》《悲劇的誕生》等)作為自己"一生的使用財富"與讀者共享。

面對各種門類的圖書,限於自己的見識和專業,人不可能完全鑽進去探個究竟。因此作者提出了與"萬事通"做朋友,從懂得知識的朋友那裡借知識。作者講了自己講座時遇到的一件趣事,一個年輕的女孩問如何才能懂得更多的理科知識,他回答說:"你是文科生,假如現在開始讀理科方面的書有些困難的話,那就交個理科的朋友,或者是男朋友吧。"

茂木健一郎深入淺出、直接明了地提出和解決了幾個閱讀的核心問題:

第1,閱讀什麼書最能鍛鍊大腦?

第2,怎樣去閱讀的"危險地帶"探險?

第3,如何將讀到的活用於自己的人生?

二、讀什麼樣的「書」?

市場上講閱讀的書有很多,比如出版於1972年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把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是目前讀者接受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還有2016年出版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對有效整理讀過的書的信息非常具有指導性。這兩本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另外還有一些關於如何快速閱讀的,我想即使再快,閱讀的風景都值得定格下來。

要想更好地定格閱讀風景,就需要選擇更好的書去讀。以作者的經驗來看,紙本書最得人心。因為紙本書會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就拿選書來說,書店裡的紙本書給人帶來的體驗是網絡上瀏覽封面無法替代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書店的海洋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在網絡上我們就只能靠著關鍵詞去搜索了。

從領域來看,需要選擇各個領域的冠軍書。比如傳記類我們繞不過的就是《賈伯斯傳》《蘇東坡傳》,文學類繞不過的是《日瓦戈醫生》《老殘遊記》,圖畫書類繞不過《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幸福的種子》。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尋找各個領域的暢銷書和常銷書,因為它們代表了多數人"聊天的話題",從這些話題中會給人很多思考的契機;我們更需要尋找各個領域的專家,因為他們都是世界一流人物,都擁有"聰明的頭腦"和"世界級知識"。

茂木健一郎列舉了像一流人物學習的簡單方法,比如他每年都會參加TED大會。這個大會的宗旨是"傳播思想,分享生活",從科技、經濟、政治、教育、藝術等行業中選拔最優秀的人去演講。在現場,觀眾會對精彩的演講起立報以掌聲,對表現平平的演講則會毫不客氣地說"有請下一個"。作者聽了這些演講後感慨:

聽過那些演講,我們就能夠意識到開闊的視野及想像與僅僅流通於國內的思想是多麼不同,蘊含在那些演講中豐富多樣的思想擁有多麼強大的震撼力。

這樣看來,讀什麼書不僅僅是讀自己喜歡的書,還應該打開視野,在社會範圍甚至世界範圍內去聽、去看、去讀。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閱讀狀態,要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怎樣面對閱讀中的「危險性」?

一本書即使不能完全讀懂,也沒有關係。比如《悲劇的誕生》,上大學那時只是明白了酒神和日神分別代表了什麼,以及他們有什麼特徵。等真正踏入社會工作後,真正地去獨立面對各種困難時,酒神里的衝勁和日神里的保守就會展開拉鋸戰,於是生活和工作便有了各種各樣的精彩和故事。

不管怎樣,一本具有吸引力的書都值得我們帶著冒險的精神進入其中。這就要求我們不是僅僅讀我們可以輕鬆弄懂的書,而要有所挑戰,有所冒險。如果閱讀不去尋求更多的可能性,慢慢就會變成可有可無的東西。因為"讀書帶給人的可能不只是'有點危險',而是相當具有搖滾精神。這也是讀書的真正樂趣所在"。

一本好書,必然具有搖滾的精神。而好的閱讀者也需要有挑戰困難和批判權威的意識。《堂·吉訶德》裡的大戰風車情節,《西遊記》裡孫悟空翻越如來佛掌心,《夏洛的網》中威爾伯可能被宰殺的命運,《不老泉》中人長生不老怎麼生活的困惑,《秘密花園》中的秘密被大人發現了怎麼辦,《窗邊的小豆豆》裡的成長會不會畸形……所有主人公都面臨著無與倫比的苦難,他們要想更好地生存,尋求更多的可能性,就必須去面對"九九八十一難"的苦難,甚至更多。

他們怎麼去面對呢?當然需要搖滾精神。他們首先要突破周圍人的眼光和態度,哪怕沒有人理解也無所謂。然後他們還必須讓自己變得強大,要不然他們的行為一旦被嘲笑,就會堅持不下去。最後他們必須去正面各種危險,並且要戰勝這些危險。所有的人物似乎都具有一種"危險的智慧",而他們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可以引導人衝出現實的邊界,去尋找更多的可能。

四、怎樣把閱讀活用於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閱讀的好處,都知道如果只要堅持閱讀,就會有好事情發生。可是誰能夠堅持呢?如果真能堅持,誰又能去兼顧有難度的閱讀和休閒的閱讀呢?如果真的兼顧了,可是誰又能讓自己真正變成閱讀的雜家和專家呢?

看來,閱讀這件事兒從來都沒有捷徑可走。只能腳踏實地去讀。但是有一條定律我們值得相信:當你閱讀年齡到了10年時,你會發現每天兩三個小時的閱讀是值得的。說來說去,就是需要堅持去做這件事。

茂木健一郎提出了七個關鍵點,把吸收到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中:

第一要做一個"雜食"的閱讀者:因為雖然不知道哪一本書會發揮作用,但是大量去讀,在腦內總會形成優質的土壤。

第二要同時閱讀多本書:通過收集各種人的觀點進行對比,進而幫助我們看到更多的風景。

第三要打造屬於自己的"閱讀教典":蘇格拉底的教典是《伊索寓言》,愛因斯坦的教典是《堂·吉訶德》,那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哪些書可以成為心目中的"閱讀教典"?

第四要與"萬事通"做好朋友:我們不可能什麼都精通,我們只能從深入了解那些知識的朋友那裡借來一些。

第五要區分"網絡的輕鬆"和"紙質的高端":紙質書會帶給人難以磨滅的體驗,哪怕是在實體店去瀏覽書脊和封面。因為對書的記憶不僅僅是由內容構成的。

第六要分清好文章和壞文章:閱讀好書多了,閱讀的"危險性"多了,大腦自然獲得了成長,對"好"與"壞"的辨識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第七要恰到好處地運用"速讀":快速閱讀作為一種技能,不是讓一個人去炫耀自己讀了多少本書,而是讓一個人帶著自己的情感去辨別哪些書可以速讀,哪些書需要精讀。

七個關鍵點的核心就是運用和生活,它們也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的核心。閱讀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更好的生活,又必須得閱讀。

如果讀書不去運用,不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不認真努力地去生活,閱讀的作用就沒能發揮出來。因為閱讀不是僅僅會讓認識字,或者說知道了某個故事,更為重要的是,要讓文字和故事去改造我們的大腦,使我們的大腦更聰明,更有可能去把知識變成具有附加值意義(當然包括經濟價值,因為好文章絕對擁有產生金錢的能力)的存在,把自己變成自己人生的創造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金陵餘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11/153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