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減肥也能「減」出脂肪肝?忠告:肝不好的人 4個習慣要儘量改掉

肝病是目前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尤其是脂肪肝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介於12.5%-35.4%,它已經超越病毒性肝炎,成為了我國居民第一大肝病。

很多人對脂肪肝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它是胖人的專屬,可事實並非如此。

案例:

小麗今年24歲,在一家汽車生產公司做文員已有2年時間,上個月公司組織體檢,她查出了中度脂肪肝。

這令她非常難以接受,一度以為是誤診,自己胖著的時候很健康,反而瘦下來了卻患上了脂肪肝?

據小麗所說,她之前是個150斤的胖女孩,9月底,相戀了1年的男朋友和她提了分手,沒幾天就在朋友圈秀恩愛了。

看到前男友新歡的身材,小麗下定決心要減肥,早上不吃飯、晚上不吃飯,中午只吃小份的飯,餓了就喝水。

雖然很難熬,但是小麗2個月的時間瘦了將近40斤,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患上脂肪肝,去年體檢時,自己還很健康,要知道那時的她還是個胖女孩。

醫生:過度節食不可取,肝臟終「不堪重負」

紹興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張海在論文中就曾闡述:胖瘦和脂肪肝並不存在必然關係,肥胖的人一定會患上脂肪肝是一個誤區,過度減肥比肥胖本身更傷肝,這也導致很多人「餓」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源頭」在脂肪代謝、轉化的紊亂。

肝臟是代謝、轉化脂肪的主要器官,而脂肪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能量來源,過多攝入無益,但也不能過度節制。

人長時間處於飢餓的狀態,體內儲存的脂肪會更多地被「轉運」到肝臟進行分解、代謝,以完成能量供給。

但是長期飢餓,人體缺少必要的酶和維生素,大量的脂肪酸進入肝臟,無法及時轉化,堆積在肝臟易損傷肝臟,還會升高脂肪肝的風險。

另外,長期節食易導致營養不良,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的合成機能也會受到影響,此時,脂肪在肝臟內無法及時輸送出去,也會加速肝臟損傷甚至患病。

除此之外,還有3個常見的習慣「傷肝不淺」,要引起重視

◇長期熬夜

《健康時報》調查顯示,近9成年輕人有熬夜的習慣,他們或是在加班工作、學習,或是純粹為了娛樂。

事實上,長期熬夜會影響肝臟儲血,進而干擾肝臟在夜間的排毒和修復,對肝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還易造成肝臟永久性損傷。

◇飲酒過度

正所謂「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酒精的過量攝入同樣是肝臟「大敵」之一。

酒精在肝臟的代謝過程中,會有大量乙醛生成,這種物質可以直接對肝臟組織造成傷害,過量飲酒是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誘因。

肝臟代謝乙醛的能力因人而異,本身肝不好的人,儘量不要喝酒。

◇飲食過度「節儉」

凡事都講究「度」,節儉也不例外,食物在霉變、變質後會滋生大量有害物質,其中黃麴黴毒素、米酵菌酸等都會對肝臟造成巨大傷害,還有一定的致癌性。

故食物霉變、變質後不要再吃,加熱消毒、剜掉一部分繼續吃的做法會徒增肝臟損傷風險。

另外,補充微量元素對肝臟也很重要

人體中微量元素有近百種,這些微量元素的平衡是身體健康的保障。

其中,水蘇鹼和胺基酸補充後,對於肝臟損傷的修復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對肝臟內脂肪的代謝、分解也有一定幫助,還能減少毒素在肝臟的沉澱,降低肝臟損傷風險;

類黃酮對人體組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補充後,可以提升肝臟組織抵抗有害物質以及外界病菌的能力,更好地保護肝臟健康。

雲台冰菊中水蘇鹼、胺基酸和類黃酮的含量非常豐富,喝水時泡上利於上述微量元素的吸收,適合日常飲用。

最後,分享飲食護肝小知識

「肝喜綠」,可疏肝理氣。

這是《黃帝內經》中的記載,是指綠色蔬菜有舒緩肝鬱、通肝氣的作用。

研究表明,新鮮的綠色蔬菜中,植物纖維、維生素等的含量非常豐富,經常食用對肝臟的修復和新陳代謝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29/153936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