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傳統膳食」的力量,一窺傳統飲食健康秘訣

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膳食,古人用一首詩進行了很生動地描述: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

"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

"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

"五穀當為助,力求少而數。"

這首詩言簡意賅,非常精闢的勾畫出了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結構的食物搭配原則。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呢?首先是說五穀雜糧食非常有營養,「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穀治百病」,我們的祖先當初選擇了吃植物的種子來維持生命和健康是非常有哲理的,但五穀雜糧里又缺乏賴氨酸,恰恰在豆類裡面胺基酸含量非常豐富,所以古人又說「失豆則不良」。

雖然各種各樣的肉類等動物性食物雖然對我們是有益的,但一定要適量,不能吃得過多。還有食用健康的蔬菜應該是選擇各種不同顏色的,這些五顏六色的蔬菜里飽含了葉綠素、葉酸和各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

此外雖然吃水果可以人體幫助維持健康,但水果是享受性食物,而蔬菜是生存性食物,所以水果不能完全代替蔬菜。

國際營養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飲食結構是最健康、最科學,也是預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中國的傳統膳食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具體就是以五穀雜糧與豆類為主食,我們日常食物中70%的熱量和67%的蛋白質都是來自於主食穀物,還以新鮮的豐富的蔬菜為副食,同時還適當的吃一些水果、菌類、藻類,外加少量動物性食物如肉食等。

日常烹調時多使用植物油,採取低溫烹飪方式,搭配的是醋、醬油大豆醬等發酵食品,食用糖較少。日常大眾化的天然飲料也是茶水,正是這樣一個飲食結構保證了我們這個民族5000年的繁衍。

因為我們的傳統飲食結構不僅是由農業文明、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等因素所決定,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生活實踐和傳統食療保健經驗積澱下來的智慧結晶,這樣一種健康的飲食結構,當然應該值得我們尊重和繼承的。

日常生活里我們的食物可以分成兩大類:呈酸性食物和呈鹼性食物。也就是區分這些食物被我們吃到體內以後,它在體內經過代謝以後產生的產物到底是酸性的還是鹼性的?而酸性體質就是所謂的亞健康狀態,所以我們平時的飲食一定要注意掌握日常膳食的酸鹼平衡。

像茶就是非常優秀的呈鹼性食物,我們俗語也經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我們很多人天天喝飲料就不知道喝茶,這是非常不對的,還有蔬菜、水果、豆類、薯類等食物也屬於呈鹼性食物。

此外我們還有一個調整體內平衡的方法:就是多吃豆類,幾乎所有豆類都是呈鹼性食物,只有一種豆子不是:蠶豆!中醫認為大豆性味甘平,益氣養血,不涼不燥,健脾消積,清熱解毒,在很多方面都有比較好的保健功能,所以說大豆是中醫藥食同源的一個典型代表。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俏皮美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02/154090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