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陶傑:為什麼香港是小羅馬

作者:

年前香港方興「通識教育」,朋友的兒子在香港讀名校,文科成績優異,嗜讀課外書,尤其西方史,但竟然想去英國報讀所謂哲學系,朋友大驚,叫我勸阻。

我與他父母兒子茶敘,問他兒子一條通識題:中國歷史上前有春秋戰國,後有唐宋;西方前有古希臘,後有羅馬帝國,請比較希臘羅馬,孰為高下。

小朋友拋了一堆書包名詞和人名。我說:這些我聽過,興趣不大。我只想簡單知道你prefer希臘,還是羅馬?

小孩聽了一愣。我說:希臘是西方哲學搖籃,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畢特哥拉斯,粒粒巨星。而羅馬基本上沒有哲學家,最威水的唯西奈卡(Seneca)和西塞羅(Cicero),他們是思想家、名嘴,也就是今日說的KOL。西奈卡和西塞羅比蘇格拉底實用而易讀,於後世義大利的馬基艾維利有影響。你知道是為什麼?

孩子畢竟年紀小。我說:很簡單,因為比起希臘,羅馬的精英不重清談,他們出專家,注重實用,將腦筋用在築水道、建馬路、造公廁的生活改善之上,即使露天劇場,所謂amphitheater,用來演戲、鬥獸,而不是雅典人用來做平民論壇。

為什麼?羅馬既征服了雅典,軍事強大,版圖擴展迅速,沒有時間讓知識分子探討那麼多生死和時間存在的玄談。羅馬人物質豐富,比希臘人更崇尚享樂。由西方文明源頭比較,香港更像羅馬,不似希臘。

小孩家長聽了也頻頻點頭。我說:一個台北,一個香港。台北文青學著巴黎東京一樣追求內涵,喜歡理論,由沙特卡謬講到野鴿子的黃昏,又由蔡英文講到西方女性主義,非常的誠品書店。香港人也崇西方學英文,只知畢菲特炒股心得、索羅斯金融理論,香港人讀大學要讀工程和醫科,聽見讀哲學神學就怕怕,這是英國人以羅馬帝國智慧管治遠東殖民地的影響。所以,台北是小希臘,香港是小羅馬。這點小小的創見,我登記版權,這就叫做通識。

小朋友大樂開竅,後來去倫敦大學改讀經濟系,加入大學辯論會。我恭喜他的BNO父母:你兒子將來會有飯吃的,而且可以做KOL。

而香港不是台北,香港不重文科卻又盛產成功的KOL,果然又發現了一座英殖羅馬風格蓄水池。此俱時空隔世之緣。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04/154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