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1億拿命換錢的年輕人,在這裡訴說職場悲劇

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一則來自脈脈app上的爆料讓打工人們返工的心又涼上了一層。據爆料稱,一名年僅22歲的拼多多員工在凌晨下班路上突然暈倒,經搶救無效去世。這名猝死的女生生前在多多買菜業務新疆地區工作,她留下的最後一條簽名寫著,「為多多奪邊疆」。

這並非是孤例,在脈脈這款主打職場社交的APP上,每天有無數打工人披著匿名馬甲傾訴著自己的職場故事。為何一款社交APP會變成當代年輕人的職場樹洞?漸漸變得常態化的996加班制度,在大家的匿名吐槽里,會在新的一年裡有新的走向嗎?

工資和生命,只有一個能拼多多嗎?

拼多多員工猝死的消息一出,網友們立刻對這家公司群起而攻之。在事件最初發酵的脈脈上,更有網友建立了一個相關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都在匿名發帖區憤怒地聲討拼多多。

更火上澆油的是,事件被曝出後不久,一張疑似拼多多官方回應後秒刪的知乎截圖在網上流傳開來,截圖中的回應寫道,「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

由於這份疑似回應的言辭過於冷漠,令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公開回應,一些網友開始猜測這張圖是經過PS合成的。

下午4點左右,拼多多官方正式發布回應稱這位員工於2019年7月入職拼多多,12月29日搶救無效去世後,已於1月3日火化,並附上了死者父親的朋友圈截圖。

財新網的採訪中。拼多多稱,這名女性員工凌晨下班為正常工作時間,「新疆的作息和北京時間有一點不同,大概9點吃晚飯,凌晨一點大約相當於北京時間十一點。」

同時,拼多多在回應中也堅稱此前網上流傳的截圖為謠言。

但知乎官方立刻出面打臉拼多多,「"拼多多"系知乎註冊用戶,其身份真實無誤。知乎有嚴格的身份認證流程和機制。4日8時19分49秒,"拼多多"創建回答……4日8時20分17秒,"拼多多"自行刪除了上述回答。」

至此,「截圖風波」已一槌定音。不過再回看這個事件,網際網路大眾之所以反應如此激烈,一部分是出於對996加班文化積怨已久,另一部分則是因為這並非拼多多員工第一次在脈脈上「吐槽」這家公司了。

網絡

2020年初疫情爆發,有拼多多員工在脈脈上匿名發帖稱「公司最近以各種理由主動辭退員工」,「三年合同到期不續簽」等,並且在疫情期間,拼多多以不公開發布公告,直接電話通知返崗的方式變相逼迫員工離職。與此同時,拼多多CEO黃錚卻在Q4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絕大多數員工將漲薪,不會要求他們承擔疫情影響。」

裁員風波後,拼多多又被爆出卡著員工不給離職證明。要想從拼多多離職,堪比一個闖關遊戲:必須提供下家的入職offer才能走,且不能去阿里、京東、頭條、快手等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否則就啟動競業協議。

根據網傳的拼多多競業協議,其中基本涵蓋了當代中國網際網路電商領域的各大企業。

諷刺的是,也是在Q4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黃錚說道,「拼多多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我們更應該表揚,獎勵和擁抱這些默默工作,創造價值的同事。」

脈脈是職場樹洞還是新型炫富平台?

拼多多從去年到今年經歷的幾次勞工關係風波均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了大家的討論,但有意思的是,幾乎每一個爆料都來自於同一個平台——脈脈。在過去幾年裡,易到與樂視互撕、ofo的大面積貪腐事件等多個網際網路圈大事,其傳播源頭都是脈脈的匿名發言區。不僅如此,在任何一次普通的工作日,只要登錄脈脈,你就能看到無數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披著匿名馬甲在講述自己的職場故事。

那麼,脈脈是怎麼從一個主打開拓人脈、進行職場社交的APP,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打工人們傾訴職場苦痛的樹洞的呢?

用戶實名認證是大家願意在脈脈上傾訴與傾聽的重要原因。儘管定位不同,但和同為職場社交APP的領英一樣,脈脈從成立之初就決定要讓每一個用戶都在註冊時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和真實公司、職位等信息,還提供了實名認證的功能。

實名認證一方面可以讓脈脈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人脈,另一方面,也讓用戶的爆料、吐槽、分享都變得更加真實可信。脈脈的CEO林凡也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脈脈作為一個完全實名的社區,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戶造謠的可能性,「脈脈平台上,每個人都是有身份的,他的身份決定了他不會胡亂說話。」

實名制可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但匿名社區的建立才是打工人們敢於在脈脈上暢所欲言的根本原因。不管是拼多多這次的風波還是之前的多樁網際網路公司八卦,其實都是來自於脈脈的同一個分區「職言」。在這個社區里,每一個註冊用戶都可以披著匿名的馬甲——可以是xx公司員工,也可以是隨便起的網名——在其中暢所欲言,其他用戶可以與你互動,卻永遠不會知道你的真實身份。

畢竟,大部分人雖然有想要分享自己職場故事的衝動,但如果冒著被老闆和同事看到的風險的話,可能這個衝動也就沒那麼強烈了吧。

打工人們在脈脈上對於職場的吐槽五花八門,幾乎涵蓋了工作的每一個(糟心)側面,仔細瀏覽之後,我們大概總結出了以下幾類:

職場心酸類:如果統計一下匿名發言區的所有發言內容,「加班」很有可能是其中最經常被提到的詞。當然脈脈上職場的苦也不限於加班,求職失敗、失業、找不到對象……

網絡

分享經驗類:面試的時候什麼坑不能踩?哪家公司的加班最嚴重?熱心的打工人們總是很願意在脈脈上分享自己的經驗。

網絡

八卦爆料類:不管是各大公司之間的博弈還是高層的去留,只要你在脈脈上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就總能等到「相關人士」來為你答(fen)疑(xiang)解(ba)惑(guai)。

網絡

默默炫富類:當然,在如今每個帶有社交性質的APP最終都會成為炫富平台的當下,脈脈上也少不了隱隱炫富的凡學家們。

比如以下這位,表面看起來是在吐槽沒有女朋友,但實則是想偷偷曬一下自己的月薪。也怪不得有人會說,沒有年薪五十萬,已經不好意思在脈脈上說出自己的工資水平了。

網絡

996和大小周真的是社畜們的福報嗎?

當然,雖然吐槽的形式各有不同,但不管是脈脈還是豆瓣的「上班這件小事」小組,裡面的大多數故事都指向了同一個主題:996已經把拿命換錢的年輕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據一位阿里前員工回憶,996這個詞最早出現於2013年10月,當時阿里巴巴集團為了對抗微信,想要推出自己的通訊社交平台,於是提出了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方案。這個詞被中國的大多數熟知則是在2019年初,幾位程式設計師在GitHub上創建了一個名為「工作996,生病ICU」的項目,迅速引起了大量中國程式設計師們的共鳴,僅僅三天,該項目的加星數就突破了10萬。

在過去的幾年裡,996的工作模式從程式設計師延伸到了網際網路公司其他的工作崗位,又從網際網路公司蔓延到了很多別的行業。總的來說,無論996多麼普及,在前幾年,它仍然只是打工人們心照不宣的事實;但從2019年開始,996慢慢成為了公司招聘的硬性要求和宣傳口號。

網絡

中軟國際直接在智聯招聘的招聘需求中寫明「能接受996的工作模式」;西貝的創始人賈國龍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西貝的工作模式是715: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5小時,並且夜裡還總要一起開會;2020年12月,快手人力負責人劉峰在全員會上宣布,從2021年1月10日開始,快手將開啟全員大小周工作模式。

在你以為「大小周」已經足夠令人窒息的時候,網際網路公司又發明出了更可怕的工作模式——超級大小周:一周工作七天,一周工作六天。也就是說你要連著工作13天,才能換得一天的休息時間。

馬雲在2019年的一次分享中曾經提到:「今天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這句話在引起爭議的同時,也點明了為何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甘願承受996的折磨:高水平的收入某種程度上讓這種工作制度變得「合理」。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一直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軟體與資訊技術行業的平均薪資為13.3萬元,連續兩年超過金融業成為全國最賺錢的行業。一些初創人員在公司上市後成為千萬富翁,一舉實現財富自由的故事更是吸引無數人抱著「搏一搏,單車換摩托」的心態進入網際網路這個行業。

「熱愛」也是老闆們合理化996時最常用的說辭,在同一場內部分享會上,馬雲還提到:「我希望阿里人熱愛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熱愛,哪怕8個小時你都嫌很長,如果你熱愛,其實12個小時不算太長。」「找到喜歡的事,不存在996這個問題;如果不喜歡不熱愛,上班每分鐘都是折磨。」

這樣的鼓舞聽起來似乎毫無破綻,然後杜克大學商學院的Aaron Kay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並發現現代社會出現了一種新型剝削形式:激情剝削。被剝削者因為對工作的熱愛(無論是發自內心抑或只是長期受薰陶的結果)而趨向於認為自己所受的剝削(無償工作、低薪、休息日加班以及要求完成超出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等等)是合理的。

一些僱主在對待一些充滿幹勁的員工時,往往會理所當然地增加他們的工作量卻不給予與之相匹配的物質報酬,這就造成了一個更為嚴峻的現象:在工作中被剝削的往往是那些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員工,對被剝削者而言,他的境遇會隨著別人對他固有印象的加劇而越變越糟。

在這樣一個強調熱情、情懷的大環境下,Aaron教授並不是要反對工作熱情本身,「熱愛你的工作當然是一件好事,但當我們將工作場所視為追求激情的地方時,就會付出代價。有充足的證據表明,熱愛工作的人能在很多方面受益。但這也是一個警告,我們不應該讓工作激情被非法利用,成為剝削的依據或讓不公平的事情合理合法化。」

打工人們還能逃去哪裡?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減緩,網際網路員工工資增長停滯,這種996的工作模式似乎變得越來越讓人難以忍受。

一位程式設計師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的採訪時提到:「市場不是只有一個方向,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享受了2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都習慣覺得習以為常,認為每年的工資和待遇都要漲,但誰告訴你說程式設計師的條件待遇會越來越好的?」

同樣的悲觀情緒正在中國的白領階層之間蔓延開來,在脈脈發布的《人才遷徙與流動趨勢報告2020》中,網際網路行業在2019年已經出現了人才流出的現象。但很顯然,習慣用努力換來成果的打工人們暫時還沒有找到一條可以逃脫996的道路,不過曾有過類似勞工矛盾的日本和歐美卻已經給出過答案。

網絡

1980年代,開始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後,日本經濟雖然經歷了一次成功的重建,但也引發了巨大的貧富差距。日本經濟學家橘木俊詔在《格差社會》一書中寫道:「在當下的美國和日本,做大的蛋糕並不會惠及底層,只會被上層獨享。也就是富裕的人更加富裕,貧困的人更加貧困。」

極大的貧富差距和讓人看不到希望的晉升途徑讓大量日本年輕人對加班失去了熱情,轉而選擇「不拼不婚不育」。社會學者李春玲與旅日作家薩蘇曾經這樣分析日本格差社會:「從社會學看,996在日本很失敗,拼命工作拼命賺錢的『過勞日本』和今天的『低欲望日本』密切相關:年輕人看到父輩那麼拼命卻老來如此,索性選低欲望,選不拼不婚不育。」

在歐美,收入增長陷入停滯和加班時間越來越長的矛盾同樣讓人質疑白領工作的意義。美國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曾引述過一家分析公司在2015年對英國人進行的一場調查:37%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的工作對世界完全沒有有益貢獻,13%表示不確定。

這個調研結果佐證了格雷伯的「狗屎工作」理論,即技術進步和自動化並沒有幫助人類實現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1930年預測的每周只需工作15個小時,人們面對的,只是越來越長的工作時間和越來越多毫無意義的工作——許多此類工作出現於私營部門,它們不是出於經濟需要,而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競爭和等級制。

在中國,打工人的命運暫時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走向,但不可否認的是,多數人已經意識到,在高壓的加班制度之下,光明的未來不會自動降臨,社會會如何發展,其實取決於當下每一個人的選擇與行動。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睿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06/154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