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美簽署貿易協議一周年 北京的承諾到底兌現了多少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一年前簽署了貿易協議,這被視為美國對中共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公開挑戰。該協議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雙邊貿易關係,而中共承諾的大幅採購仍然遠遠落後。

美國和中共2020年1月15日在華盛頓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叫停了一場愈演愈烈的貿易戰。根據協議,華盛頓同意部分削減加增的關稅,換取中國兩年內在2017年的貿易水平上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增加2000億美元。該協議還要求中共減少貿易壁壘。

在協議達成的一年後,外界對協議是否成功看法不一。能夠確定的是,中共沒有達到預期採購目標,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只增不減。

一些分析認為,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川普政府改變了人們在經濟領域對中共的看法,使企業重新考慮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購買不達標

根據川普政府促成的協議,中共同意在去年年底前購買約159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但彼得森國家經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截至去年11月,中共的實際採購額約為820億美元,約為目標的52%。

相對於對製造業和能源產品的進口,中國在增加農產品進口方面好一些

。據上述報告,中國在農產品方面達到了目標的67%,在製造業方面達到了52%,能源方面只達到了31%。

在被問及北京執行該協議的情況時,中國海關總署發言人李魁文周四引用數據稱,中國對美國產品進口增長,特別是大豆豬肉和棉花。

一些經濟學家將這一缺口部分歸因於中共病毒,疫情削弱了中國國內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降低了進口能源產品的價格。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杜大偉(David Dollar)從一開始就認為中共無法完成採購目標。

他告訴美國之音:「第一階段協議的核心是中共同意從美國進口更多的產品,這種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協議不是貿易的方式,結果是失敗的。」

此外,很多美國企業批評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增加了他們的成本,導致就業崗位流失和產品價格上漲,傷害了美國的工人和消費者。目前,每年仍有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被加征關稅,影響了大部分進口商品。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由於美國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和中共的報復性關稅,美國失去了24.5萬個工作機會,部分原因是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和其他產品的美國公司成本上升。

儘管美國努力遏制失衡,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只增不減。北京周四表示,在醫療用品出口的強勁推動下,中國去年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順差增長至5350億美元,創下2015年來新高。

結構性問題

除了購買美國商品,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還試圖通過保護智慧財產權、避免強迫技術轉讓、以及放寬市場准入,來解決美國企業在中國經營長期面臨的結構性障礙。在這方面,北京取得一定進展。

去年6月,中國宣布向外國投資者開放45萬億美元的金融市場,央行首次向美國運通發放在中國進行清算業務的許可證;9月,中國市場監管局發布了加大保護商業秘密的草案。

然而,對於寄希望中國國內商業環境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的外企而言,這筆交易並沒有實質性地改變格局。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6/154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