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賈寶玉和賈探春:兄妹倆共同完成的《南柯子》,正是他們的南柯夢

紅樓夢》第七十回,黛玉重組了桃花社,與湘雲準備了各色小令讓大家填。所有人都選定了自己的詞牌並填寫完畢,唯獨寶玉選了《蝶戀花》未填寫,可看到探春只填了半闕的《南柯子》卻來了興致,續寫了下半闕。

南柯子·柳絮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曹公為何不讓寶玉寫完《蝶戀花》,卻轉而寫《南柯子》呢?這就要從《南柯子》這首詞牌的由來說起了。

《南柯子》原名《南歌子》,來自張衡的《南都賦》:「齊僮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舞。」唐教坊取以為曲調名。隋唐以來,曲多稱「子」,因此曲調名《南歌子》。

《南歌子》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始於溫庭筠。所作「手裡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為現存最早的《南歌子》,是以被詞家當作正體。雙調平韻最早見於五代毛熙震,雙調仄韻見宋石孝友《金谷遺音》。

「雙調」這個名詞在宋代時還沒有這樣的叫法。一首令詞,上下疊句法完全相同的,稱為「重頭」。

《墨莊漫錄》記載一個故事,據說「宣和年間,錢塘人關子東在毗陵,夢中遇到一個美髯老人,傳授給他一首名為《太平樂》的新曲子。關子東醒來後,只記得五拍,過了四年,關子東回到錢塘,又夢見那個美髯老人。老人取出笛子來把從前那個曲於吹了一遍,關子東才知道是一首重頭小令。以前記住的五拍,剛好是一片。於是關子東依照老人所傳的曲拍,填成一首詞,題名為《桂華明》」。

此詞分上下疊,每疊五句。上下疊句式音韻皆同,故曰「重頭小令。」這是明見於宋人著作的,可知宋代人稱這類詞為「重頭小令」而不稱為「雙調小令」。

之所以到了宋朝時,詞牌發展出了大量的雙調、三疊詞,甚至四疊。是因為從唐朝時流傳下來的小令篇幅短小,容納不下太多的思想和情致,所以才出現了長調等篇幅較長的詞牌。

長篇幅的詞牌填寫時,上景下情的章法最為常見。上景下情的章法,即上闕寫景或以寫景為主,下闕抒情或主要是抒情。這合乎人們觸景生情、因景抒情的思維規律和藝術手法。

但最初出現雙調時,是沒有宋代這樣講究的,上下闕同時寫景或同時抒情是可以的。也有的詞上下闋之間沒有一定的必然聯繫,看似一首詞,其實也可當作兩首詞來看。

寶玉和探春的這首詞就是這樣的,是完全能夠獨立成篇的,作為兩首單調來看是絕對可以的。

探春起首兩句「空掛千千縷,徒垂絡絡絲」,巧妙地運用了疊詞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柳絮和柳條的纖細纏綿,彰顯了探春糾結的內心,對自身命運無可奈何的哀嘆。

探春雖是豪門閨秀但是是庶出,擁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卻不能有所作為。第三句「也難綰系也難羈」,綰系與羈意思相同,都表現一種羈絆和束縛,這裡還是通過疊詞以加強藝術效果。

在封建大家族趨向沒落時,誰也無法抗爭。儘管探春性格再堅強,也在這首詞中透露出一絲無法與命運抗爭的無奈。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就像柳絮,既無法把它拴住,也無法留住他。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默然面對,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這是柳絮的命運,也是封建家族分崩離析的悲劇命運的寫照。

在大觀園中,探春是個最冷靜,最務實的人,詞如其人,這一點,從這半闕詞的格調中可以看到探春面對現實,沒有流露一點幻想的成分,表現出探春清醒的意識和較強的理性,同時也是探春破碎了的夢想。

寶玉首句「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柳絮在寶玉的眼裡卻是重生的,雖然隨風而逝,但是不用覺得惋惜,它再度飛來的時候寶玉是能夠感知到的。

寶玉將柳絮隨風飄去的自然現象與大觀園中的女兒們聯繫起來,希望女兒們能夠像柳絮一樣有自己的選擇,同時能夠感知、保護柳絮一樣的女兒們。

「鶯愁蝶倦晚芳時,縱使明年再見隔年期」,只不過寶玉終究要面對現實,晚芳時節,即使是大觀園裡,少女今後的命運也會像柳絮那樣,縱然明年還會飛來,但也不是從前的柳絮了。

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寶玉的夢想終究只是一場夢,他所希望的永遠無法實現。

分析了探春、寶玉兄妹二人的思想,再從音樂性上簡單說一下《南柯子》。像《南柯子》這種以三、五、七言句式構成而又使用平韻的詞牌,音節是最為流美的。前後闕並以兩個五言對句和一個七言、一個九言單句組成,由舒徐漸趨急促,末句多兩字,顯得搖曳生姿,有餘音裊裊、纏綿不盡之致。

從這個角度來說,寶玉、探春二人選擇《南柯子》詞牌,也能很好的起到襯托作用,更好地體現兄妹二人的思想情感。

雖然每人只是半闕詞,但是已經能夠完整地表達自身所要闡釋的內容了。何況每人半闕詞,更能說明兄妹二人的人生是不完整、不夠完美的,就像是南柯一夢。夢中繁華無限,鐘鳴鼎食,夢醒後只是一場空罷了。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少讀紅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06/155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