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宗商品起雲涌 最憂滯脹荷包縮

近日國際油價起動,重上逾一年的高位,可算是整體大宗商品行情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美國落實新一輪刺激經濟方案,帶來經濟復甦的憧憬,加上全球晶片及貨櫃短缺,引發供應緊張和成本上升,且別低估年內物價上升的壓力。最怕是經濟表現跟不上,令滯脹風險升溫。

近季大宗商品如鐵礦石及大豆等商品價格現升勢,至周一見到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升穿每桶60美元大關,重返去年1月高位。事緣近年各產油國為穩定油價,大幅減產,直至今年開始全球多地接種疫苗,油價需求面才見改善。問題是疫情持續逾年,不少生產設備已停產一段時間,當經濟開始重納正軌,供應未必就能一下子追及需求變化,適逢近期全球缺晶片和缺貨櫃,令生產成本上升且時間延長,更令供應面添變數。

另一方面,美國新政府準備大開水喉放水救經濟,勢必進一步激化資產泡沫。股市經已先行,美股強勢不用多說。部分對沖基金更開始擴大投資範圍,轉炒商品期貨,當中期油價格除受惠需求前景改善外,在全球環保意識提升,而投資氣候都轉向再生能源之際,油商要取得融資支持增產並不容易,認定短期供應面未能隨需求變化而有突破,是遊資轉戰期油的原因之一。

近日美股上升,但見美債遭拋售,長期國債孳息率大幅攀升,孳息率曲線陡峭,似在說明市場對通脹和財政赤字的擔憂加劇。要知道,國債孳息率回升以及製造業供應鏈成本急增,皆可視為通脹回溫的風向儀。

雖然聯儲局再三強調會貫徹量化寬鬆,容忍通脹超過2%,直至完全就業帶動工資回升。惟相信新政府上任蜜月期過後,市場會感受到其施政面臨各項挑戰,經濟復甦之路絕非坦途。最令人擔心的是,經濟增長無法趕上,而商品價格在各因素帶動下持續上升,將引發滯脹風險,各大央行將隨之走進噩夢!

在這個背景之下,新春前中國人民銀行未如往年大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反而從市場抽水,實非偶然,行徑一定程度反映當局關注物價因素,堅持嚴控樓市炒風,以防資產泡沫白熱化。畢竟資產價格與經濟發展步伐長期不一致的話,就如行路左右腿不協調,後果是早晚要摔倒。

總而言之,投資者且別只顧沉醉於當前的資產泡沫,更要意識到市場正由復甦期進入資產過熱,未來不排除會出現一段荷包追不上物價的「滯脹」時期。全球貨幣政策由松趨緊的壓力日增,超寬鬆政策一旦逆轉,其殺傷力不容低估!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09/1555034.html